大战在西线结束

大战在西线结束

官方将这场大会战称作“奉天会战”,但其实奉天会战的高潮部分是在西线。前面讲过,大山岩的策略是最后由乃木希典率领参加过旅顺口围攻战的部队发起进攻,但乃木希典部队的进攻只是日本帝国陆军对俄罗斯帝国陆军右翼发起进攻的一部分而已。日本帝国陆军真正的左翼部队是奥保巩的陆军第二军。在漫长的冬季里,奥保巩的陆军第二军的阵地从沙河一直向西延伸到了浑河。虽然在交战过程中俄罗斯帝国陆军阵地往浑河西又延伸了十五英里,直达辽河两岸,但其右翼部队就驻扎在浑河一带。奥保巩的陆军第二军的阵地附近和俄罗斯帝国陆军阵地附近都有很多村庄。在地图上,这些村庄并没有被标识出来,绝大部分都是日本帝国陆军与俄罗斯帝国陆军在春季、夏季、秋季占领的。在这三个季节,肥沃的河谷地区一片生机。这些地方出产的农作物和美国中部及北部出产的农作物非常相似。农舍墙壁的构造比较原始,由粗凿的石块建成,通常厚十二英寸。田地的周围通常也建有石头围墙。这里地势整体还算平坦。房屋和围墙可以为军队提供防护。直至今天,这个地区的每一堵墙上都还留着战斗痕迹。它们是这里曾发生过战斗的明证。战斗打响之后,房屋和围墙附近很快就布满了一堆堆的尸体。从这些尸体可以看出,在攻占一堵又一堵墙、一座又一座房屋、一个又一个村庄,一步步向前进的过程中,日本帝国陆军都在什么位置与俄罗斯帝国陆军进行过肉搏。奥保巩陆军第二军的进攻非常猛烈。大山岩分配给奥保巩陆军第二军的任务是将俄罗斯帝国陆军右翼向处于中心位置的奉天驱赶,使这部分俄罗斯帝国陆军无法主动出击,去北面拦截乃木希典的部队,因为乃木希典的部队已经开始最后的进攻行动。西线的日本帝国陆军发起进攻的支点正是奥斯卡·格里彭伯格惨败之处—沈旦堡。奥保巩避开了铁路西面俄罗斯帝国陆军右翼的中心,因为俄罗斯帝国陆军可以在孤树子扼守此处的阵地。然而,要占领这些处于俄罗斯帝国陆军中线部队保护之下的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日本帝国陆军只会被击退。奥保巩以沈旦堡为支点对俄罗斯帝国陆军发起了进攻,其进攻方向是东北方向,而不是与俄罗斯帝国陆军阵地平行的正北方向。奥保巩陆军第二军的进攻与黑木为桢陆军第一军对清河城的进攻同时开始。奥保巩的陆军第二军一举冲破了俄罗斯帝国陆军阵地。俄罗斯帝国陆军阵地在沈旦堡以北五英里的平原上崩塌。经过十天的战斗,俄罗斯帝国陆军在西线的阵地直接形成了一个直角。俄罗斯帝国陆军阵地的起点刚开始时在铁路以西五英里,现在向内折叠,与战斗开始时的阵地形成了九十度的夹角。虽然俄罗斯帝国陆军的抵抗非常坚决,但最终,日本帝国陆军还是取胜了。战斗中,双方步兵曾多次进行肉搏战。炮兵连续几个小时都无法派上用场。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日本帝国陆军对某一个村子的进攻中,其实对每个村子的进攻几乎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