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之礼
2025年10月14日
慰问之礼
慰问,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安慰问候遭受灾难和不幸事件的人。因为古人追求和强调的是社会的群体作用与力量,所以当某家逢灾遭难时,全村人或乡邻都有援助的义务,或出粮柴钱物,或出人力,备具礼物慰问受害遭灾者。对此史书多有详述,如东北《桓仁县志》载:具礼“吊慰凶事,在亲友邻佑间无不行之者。”凶事如丧亡、遇险、被灾等情况时,亲朋乡邻“皆往吊慰”。《梨树县志》称:亲友遭遇水火灾变,或被盗窃等意外事件时,乡邻左右均往慰问,劝免“忧戚”,见面都要按辈行礼,以示“同哀”、同情之心。《宝清县志》称“遇有乡人有疾病时,戚友多馈送食物慰问的礼仪”。浙江《义乌县志》说:这里的亲戚、世交、同学、同事、同年等社会关系,习俗崇尚交往,俗称“走动”,凡遇意外或非人力可抗灾害发生后,如火灾,或特大洪水,房屋被焚或冲毁等事件时,都是亲临慰问抚恤,随带馈赠物事,则有家具、衣被、粮食、现金、菜肴等,以解决一时困难。如果是探视病人,则备送药物营养品等。《金华市风俗简志》云:这里民俗敦厚热情好客,亲邻多和睦相处,如某人某家遭灾患时,乡邻则互相赈恤、馈赠物品,伸出援助之手,同舟共济,以期度过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