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俗与节日
过年习俗。意大利的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降临时,人们纷纷涌上街间,燃放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爆炸之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遮天蔽日;男男女女唱歌跳舞,欢乐无比。午夜时分,家家户户都将屋里的一些可以打碎的东西——坛坛罐罐,瓶子花盆,甚至洗脸盘等,扔出户外摔个粉碎。这是意大利人摔摔打打辞旧岁,快快活活迎新年的传统方式。这种近乎风光的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有些城市是鸣枪放炮,借以驱魔消灾,祝新的一年万物更新。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罗马,到7世纪始,定名为“圣瓦伦丁节”。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在已成为意大利和其他欧美国家青年人喜爱的节日。
关于“圣瓦伦丁节”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他死于公元270年2月14日。有的是纪念另一同名的基督徒,他违背君王意旨,私下为青年男女举行婚礼,被送进牢狱。还有的说叫“情人节”,是因为小鸟总是在这天开始择偶。
当节日来临,青年们就忙着挑选礼物赠给心爱的人。人们送得最多的礼物要数圣瓦伦丁贺片,上面印有各种象征爱情的图案。
建城节,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古罗马的发祥地。它建立于公元前753年。传说当时战神马尔斯和里亚·西尔维亚结合,生下孪生子罗马鲁斯兄弟,其叔阿穆里乌斯发现后杀了西尔维亚,又把罗马鲁斯兄弟放在篮筐里抛到台伯河中,幸而篮筐被冲上岸,一只母狼喂养了罗马鲁斯兄弟,后又被猎人抚养成人。长大后,他们设法杀死了阿穆里乌斯,并在母狼抚养他俩的台伯河畔建城,命名为罗马。到现在还把母狼哺婴的图案,作为罗马城徽。每年到4月21日罗马的建城节,全城举行狂欢庆祝。
狂欢节,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是人们为庆祝每年农事的开始而狂欢几天的节日。罗马天主教盛行的地方每年斋戒期(复活节前40天)前几天举行狂欢活动。维亚雷焦的狂欢节,于每年2月中旬开始,它与法国的尼斯并列为欧洲狂欢节活动的两个中心。每逢节日,意大利各地和世界各大洲的游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圣诞节,意大利居民中90%以上信奉天主教。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据说公元336年(一说是354年)古罗马人在12月25日祭祀神,祈求太阳发出更多的光和热。罗马教堂为了排斥异教的这种祭祀活动,宣布12月15日为耶稣诞生日,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世界大多数教派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东正教因历法不同,具体日期与公历不相符合。东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圣诞节不仅是宗教节日,也是民间的重大节日。每逢节日,子女与父母团聚欢乐。传统活动有:扮演圣诞老人、摆圣诞树、送贺片、做圣诞食品、点圣诞蜡烛、烧圣诞柴、唱圣诞歌。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日子。该教称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后第三天复活。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规定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16世纪西欧改用公历后,东正教因历法不同,复活节的具体日期同天主教、新教常相差一二个星期。
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或“圣神降临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日子。《圣经·使徒行传》载称,耶稣复活后第四十天升天,第五十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开始传教。据此传说,该教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五十天为降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