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俗与节日

1.民俗与节日

玫瑰节。每年6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在玫瑰花争相吐艳时,保加利亚人都要在位于巴尔干两条支脉——老林山中部森林山之间的“玫瑰谷”欢庆盛大的民族节日“玫瑰节”。

庆祝活动在谷内各村镇依次举行,往往要历时一周左右。节日来临时,人们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按习惯,开幕式总有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名流出席。当贵宾们一登上主席台,一群美丽俊俏的“玫瑰姑娘”,便向远道而来的贵宾们敬献花环,并向人群抛撒玫瑰花瓣,揭开庆祝活动序幕。接着一架直升飞机在上空盘旋,向人群喷洒香水,抛撒花瓣。飞机徐徐降落,机舱内走出一个假扮的玫瑰商,玫瑰商肩搭布袋,向人群频频招手致意,祝贺节日,并意味着将玫瑰花和玫瑰油送往世界各地,充当友好使者。“玫瑰姑娘”前往玫瑰园采摘玫瑰,把花瓣撒向人群,把花环献给贵宾。一辆辆马车载着花农来到广场,奏着欢快的乐曲,庆祝丰收。接着,一群戴假面具,身系许多铜铃的“老人”由“玫瑰姑娘”陪同,排成两行进入广场,然后跳起欢快的舞蹈。清脆的铃声象征着驱赶邪恶,并表达人们祈祷玫瑰节丰收的愿望。

6月2日是保加利亚的烈士节,在庆祝玫瑰节的同时,人们采集玫瑰花献给为反抗奥斯曼帝国和德国法西斯而捐躯的民族英雄,并表演传统节目来重视保加利亚人民高举自由旗帜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历史。节日庆祝活动以大规模的舞蹈达到高潮,人们手拉着手,载歌载舞,庆祝玫瑰丰收,广场上充满歌声、花香和欢乐。

斯拉夫文字节,保加利亚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于每年5月24日举行。由于斯拉夫文字是基里尔和麦托迪兄弟所创造,因此这个节日也叫基里尔和麦托迪节。

基里尔(827~869年)和麦托迪(825~885年)诞生于萨洛尼卡(今希腊境内),是东正教的传教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为了在斯拉夫人中进行传教活动,在公元855年创造了斯拉夫文字。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使古代斯拉夫文字,特别是古保加利亚文化逐渐兴盛起来。基里尔和麦托迪以其对保加利亚文化的独特贡献,被人民奉为圣贤。9世纪末,开始有了庆祝他们的活动。当时的纪念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10世纪,保加利亚宗教界分别把2月14(基里尔逝世日)和4月6日(麦托迪逝世日)作为纪念他们的节日。后来又把纪念日改为5月24日。1857年,在保加利亚民族复兴时期,保加利亚人民把这个节日从宗教仪式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它成为保加利亚全国性的教育节和斯拉夫文字节。1944年保加利亚解放后,又把5月24日作为全民的文化节日。它不仅是文字节,而且也是文化、教育和新闻的节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披上节日盛装,高大建筑物上挂着基里尔和麦托迪的巨幅画像。学校师生、文化、艺术界人士都举行各种隆重的庆祝活动。通常,在文字节前夕,保加利亚国务委员会还授予科学、文化、教育和新闻界的优秀工作者以各种荣誉称号。

新年贺岁。l月1日是保加利亚的新年,新年贺岁有两种方式:一是打柳条。除夕晚上,家里大人把柳条编成各种形状,贴上五颜六色的纸花,挂上干果、玉米花、小钱币、小面包及彩色绒纸。元旦天亮前把柳条发给孩子,孩子们拿着柳条轻轻拍打家中的长辈,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们祝他们健康成长,天天向上,并赏给他们一些小礼物。天亮之后,孩子走出家门到街坊邻里长辈亲朋家里拜年,一边用柳条拍打,一边祝福道:“新年,新年,快乐的新年,地里麦田绿,葡萄沉甸甸,玉米黄澄澄,苹果红艳艳,全年皆健康,到老都如意。”

贺年另一种方式是化装游行。从元月1日至7日结束。每一组化装表演队到每家都表演大致相同的节目。新娘组进入祝贺对象的屋里表演操持家务,牧师为新娘新郎进行婚礼仪式,老头戏耍新娘或抢亲。其他小组在庭院里跳起圆圈舞,耍狗熊,骆驼表演。演出结束,表演者向主人紧追不舍,“骆驼”也会在主人家门前装死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