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事年表
1918年
11月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9年
1月 国民会议在魏玛举行;德意志工人党成立
7月 国民会议通过《魏玛宪法》
9月 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
1920年
2月 德意志工人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1921年
7月 纳粹党内实行独裁制,希特勒成为党的元首
1922年
10月 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首相
1923年
1月 鲁尔危机爆发
11月 纳粹党发动“啤酒馆政变”
同年 文化史家范·登·布鲁克出版《第三帝国》一书
1924年
2月 希特勒等人在慕尼黑受审
1925年
2月 纳粹党重建
4月 兴登堡当选总统
11月 纳粹党举行汉诺威会议
1926年
2月 纳粹党举行班贝格会议
6月 德国举行关于没收诸侯财产的全民公决
1929年
7月 纳粹党参与的民族主义右翼集团反《杨格计划》运动开启
10月 纽约证劵交易所“黑色星期四”,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年
3月 布吕宁内阁执政,不久转化成“总统内阁”
6月 协约国提前完成从莱茵兰的撤军
9月 希特勒在莱比锡最高法院为军内纳粹分子辩护
9月14日 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二大党
11月 蒂森公开呼吁发挥纳粹党的领导作用
1931年
10月11日 “民族反对派”在哈尔茨堡集会,形成“哈尔茨堡阵线”
1932年
1月 杜塞尔多夫举行有300名垄断资本家参加的秘密会议,希特勒发表演讲
2月 德国失业人数超过600万
4月10日 兴登堡再度当选总统
4月13日 纳粹冲锋队和党卫队被取缔
4月24日 普鲁士、巴伐利亚、符腾堡、安哈特和汉堡地方议会选举,纳粹党获胜
6月1日 巴本内阁执政
6月4日 国会解散
6月16日 取消对冲锋队的禁令
7月20日 “巴本政变”,普鲁士政府被解散
7月31日 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8月13日 兴登堡拒绝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9月12日 国会通过对巴本内阁的不信任案,国会被解散
10月 339名重要资本家呼吁民众投票支持巴本组阁
11月6日 国会选举,纳粹党得票略有下降
11月中旬 20余名资本家签署致总统的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担任总理
12月2日 施莱歇尔内阁执政
12月11日 德国获得在裁军问题上的平等权
1933年
1月4日 希特勒和巴本秘密商讨联合政府问题
1月30日 希特勒受命组阁,“民族团结政府”上台执政
2月1日 希特勒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宣布政府将实施伟大的四年计划,彻底克服失业,拯救德意志的工人,拯救德意志的农民。同日解散议会
2月3日 希特勒向国防军领导层阐述生存空间计划
2月27日 国会起火,引爆国会纵火案
2月28日 当局发布《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的命令》
3月5日 国会选举日
3月13日 成立政府系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戈培尔任部长
3月21日 波茨坦日
3月24日《消除人民与国家痛苦法》即《授权法》正式生效
3月31日 政府颁布《各州与国家一体化法令》
4月1日 抵制犹太人商店
4月7日 政府颁布《各州与国家一体化的第二个法令》和《重设公职人员法》
4月25日 政府发布《防止德国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过度拥挤法》
5月2日 取缔工会
5月7日 德国书商交易所协会列出黑名单
5月10日 成立德意志劳动阵线;焚书
5月17日 希特勒发表和平演说,获得国会各党团赞同
5月19日 政府公布《劳动督察官法》
6月1日 政府发布《扩充就业面纲领》(俗称“第一项莱因哈特纲领”)
6月2日 社会民主党领导机构流亡布拉格
6月22日 开始禁止和解散党派
7月7日 全国广播协会成立
7月12日 来自21个国家的291种印刷品被禁
7月14日 政府颁布《禁止组织新政党法》、《塑造新德意志农民法》和《预防遗传病患者新生儿法》(通称《绝育法》)
7月15日 全国电影协会成立
7月20日《国家宗教协议》签订。同日修改《政府议事规则》,规定立法工作毋需经过部长间讨论,只需将相关草案经由相关部长传阅后即可定稿
8月25日 公布取消国籍者名单
9月1日 政府发布“第二项莱因哈特纲领”
9月13日 政府颁布《德国粮食总会法》
9月22日 政府颁布《国家文化总会法》
9月28日 禁止政府部门雇用非雅利安人和与他们通婚者
9月29日 政府颁布《国家世袭农场法》
10月4日 政府颁布《编辑法》和《报刊法》
11月12日 国会选举日
12月1日 政府颁布《党和国家统一法》
12月7日 政府颁布《维持偿付残疾者、矿工和职员保险法令》,恢复社会保险制度
1934年
1月12日 内阁会议通过《国民劳动秩序法》,于20日颁布
1月30日 国会和参议院通过《国家重建法》
2月14日 希特勒颁布《全国参议院废止法》
2月27日 德国经济总会颁布《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
4月20日 希姆莱成为盖世太保负责人
4月24日 人民法庭建立
6月30日 清洗冲锋队
7月20日 党卫队脱离冲锋队领导
7月25日 维也纳纳粹政变失败,奥地利总理陶尔菲斯被暗杀
8月2日 兴登堡总统去世,媒体公布前一天晚上由内阁通过的《德国国家元首法》
8月19日 就8月2日的举措举行全民公决年内当局发布《德意志大学生十诫》作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1935年
1月13日 萨尔区举行公民投票,回归德国
1月30日 政府颁布《乡镇法》和《德国总督法》
3月9日 官方宣布德国已拥有空军
3月16日 政府颁布《国防军重建法》,实施普遍兵役制
6月26日 当局颁布《国家劳动服役法》
9月15日 纳粹党代会上公布《保护德意志人血统与荣誉法》和《德国公民权法》
10月18日 政府颁布《保护德意志民族遗传卫生法》(通称《婚姻法》)
1936年
3月7日 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月29日 国会选举
3月 举办第一次“颓废艺术”展览
4月24日 骑士团城堡学校奠基
6月17日 希姆莱担任全国警察首脑
7月11日《德奥协定》签订
7月16日 西班牙内战爆发
8月1日 柏林奥运会开幕
9月9日 第二个四年计划公布
10月1日 规定法官必须佩戴纳粹标志
10月18日 希特勒签署《关于实施四年计划的命令》
11月1日 墨索里尼宣布德意两国构成“轴心”
11月25日 德日两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11月26日 禁止艺术批评
12月1日 希特勒发布《希特勒青年团成为国家青年组织》的命令
1937年
1月26日 当局颁布《文职人员法》
3月14日 教皇发表通谕《痛心已极》
7月18日 慕尼黑举办“大德意志艺术展览会”和第二次“颓废艺术”展览
11月5日 希特勒在高层会议上谈扩张计划,会后形成《霍斯巴赫备忘录》
11月6日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11月17日 英国大臣哈利法克斯造访希特勒
11月26日 沙赫特辞去经济部长职务
12月 当局颁布《扩大保险范围法令》
1938年
1月3日 当局颁布《无偿没收“颓废艺术”作品法》
2月5日 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成立,希特勒为总司令,勃洛姆贝格和弗立契被免职,里宾特洛甫任外交部长
3月13日 德奥合并
4月10日 德奥合并后的国会大选
4月24日 苏台德德意志人党提出《卡尔斯巴德纲领》
4月26日 当局颁布《犹太人财产登记条例》
5月20日 德捷之间爆发“五月危机”
5月30日 希特勒发布《关于“绿色方案”致德国武装部队三军总司令的命令》
6月22日 当局颁布《特别任务劳动力需要法令》
6月25日 当局颁布《工资条例》
8月 当局在维也纳设立“犹太人出境办事处”
9月27日 “大众收音机”投放市场
9月30日《慕尼黑协定》签字
11月9日 “水晶之夜”
12月 当局颁布《关于德国手工业者养老金法令》;开始颁发“德意志母亲荣誉十字勋章”
1939年
1月20日 沙赫特被解除国家银行总裁职务
1月24日 柏林设立“犹太人出境办事处”
2月13日 当局颁布《确保具有特殊国家政治意义任务所需劳动力条例》,规定在重要行业从业的职工更换工作必须征得劳动局同意
3月15日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残存地区
3月21日 德国要求归还但泽并建造贯穿波兰走廊的铁路
3月23日 立陶宛将梅梅尔地区割让给德国
3月25日 希特勒发布《青年的服务义务命令》
3月26日 波兰拒绝德国的要求
3月28日 西班牙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3月31日 英国与法国宣布保证波兰的安全
4月11日 希特勒下达《德国进攻波兰的计划(白色方案)》的命令
4月7日 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
4月20日 德国举行庆祝希特勒50诞辰大阅兵
4月26日 英国实行普遍兵役制
4月28日 希特勒宣布废除与波兰签订的谅解条约和与英国签订的海军协定
5月22日 德意两国签订《钢铁盟约》
5月23日 希特勒在高级军事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8月25日 英国与波兰正式签订互助条约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当局颁布《限制工作岗位调换条例》,将2月份所颁条例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海德里希颁布关于犹太人佩戴“大卫星”的法令
9月3日 英国和法国宣战
9月4日 当局颁布《战时经济条例》
9月18日 维斯瓦河战役
9月27日 德国中央保安总局成立
10月7日 “巩固德意志民族性全国委员会”成立,由希姆莱负责
10月25日 波兰总督辖区成立
11月8日 慕尼黑啤酒馆发生谋刺希特勒事件,未遂
11月23日 波兰总督辖区规定犹太人必须佩戴大卫星标志
1940年
4月9日 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
4月30日 罗兹的犹太人隔离区建成
5月10日 德国入侵西欧
5月15日 荷兰投降
5月28日 德军占领比利时
6月10日 德军完全占领挪威
6月17日 法国新任总理贝当请求停战
6月22日 法国败降
7月16日 希特勒下达“海狮行动计划”
8月10日 德国发动对英空战
9月27日 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11月12日 莫洛托夫造访柏林
11月15日 华沙犹太人隔离区被关闭
12月18日 希特勒下达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
2月11日 德国军队进入非洲
3月2日 德军入侵保加利亚
3月31日 德军进攻昔兰尼加
4月6日 德军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
4月17日 南斯拉夫投降
4月21日 希腊投降
5月10日 赫斯飞往英国
5月20日 德军进攻克里特岛
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7月17日 罗森贝格担任东部特区部长
9月29日 德国在基辅实施犹太人大屠杀
10月2日 德军实施“台风行动计划”,向莫斯科方向发起进攻
10月3日 全德境内实施犹太人强制劳动制度
10月16日 全德境内驱逐犹太人
12月7日 德国发布《夜雾命令》;日本偷袭珍珠港
12月8日 美国向日本宣战
12月11日 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
12月19日 希特勒担任陆军总司令
1942年
1月1日 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月18日 德意日划分作战地区的军事协定签字
1月20日 万湖会议召开,讨论驱逐和灭绝犹太人事宜
2月9日 施佩尔担任武装和弹药部长
3月21日 绍克尔担任劳动力调配全权总代表
4月26日 希特勒担任全国最高法官
5月26日 海德里希被刺身亡;德军在北非发起进攻
6月10日 利迪策大屠杀
6月30日 德军在阿拉曼发起进攻
8月19日 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发起进攻
8月20日 弗赖斯勒担任人民法庭庭长
8月25日 希特勒下令建设“大西洋壁垒”
10月18日 希特勒下达《突击队命令》
10月23日 英军在阿拉曼发起反攻
11月7日 盟军在北非登陆
11月19日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反攻
1943年
1月24日 卡萨布兰卡会议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
1月27日 当局颁布《战时劳动力动员法》
2月2日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2月18日 “白玫瑰小组”发出最后一张传单
4月19日 华沙犹太人隔离区发生大规模反抗
5月13日 德国非洲军团投降
5月19日 柏林宣布成为无犹太人区
7月5日 德军发起库尔斯克会战
7月10日 盟军进攻西西里岛
7月12日 “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成立
7月25日 墨索里尼倒台被捕
9月12日 希姆莱接任内政部长
9月3日 盟军在意大利登陆
9月8日 意大利投降
1944年
3月4日 苏军向南线德军发动进攻
3月18日 德军占领匈牙利
6月6日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6月12日 德国使用V 1飞弹空袭伦敦
6月22日 苏军向中路德军发动进攻
7月20日 “七二〇”事件
7月25日 戈培尔成为总体战总代表
8月7日 人民法庭院开始审理“七二〇”事件参与者
8月15日 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
8月25日 罗马尼亚向德国宣战
9月8日 保加利亚向德国宣战
11月26日 希姆莱下令毁灭焚尸炉
12月16日 德国发动阿登反击战
1945年
1月12日 苏联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展开进攻
1月30日 希特勒发表最后一次广播讲话
2月4日 雅尔塔会议开幕
3月7日 盟军在雷马根桥越过莱茵河
3月19日 希特勒发出《焦土令》
4月11日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自行解放
4月13日 苏联占领维也纳
4月15日 盟军解放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4月16日 苏联进攻柏林
4月23日 希特勒罢免戈林
4月25日 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易北河边会师
4月27日 奥地利联合政府成立,宣布国家独立
4月29日 墨索里尼被游击队员击毙
4月30日 希特勒自杀
5月7—8日 德国向同盟国集团投降
5月23日 邓尼茨政府成员遭逮捕
6月5日 盟军接管德国最高行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