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

印度人

继续我们前面所讲,印度文明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庞大而复杂……),印度人则是组成该社会的人民。我们一开始就必须明了,印度人并非单一人种(race)。就标记人种的体征而言,印度人既没有在群体内部保持同质性(事实上他们彼此之间差异极大),跟外来人比起来也没有什么明显差别。有关印度文明的起源,有一个权威却错误的观点,称为“印度文明人种说”,认为浅肤色的开化人种与深肤色的蛮族相互冲突、不断融合,印度文明在此过程中诞生。本书后续会讲到,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Civilization)的考古发现将印度文明起源时间推到了更久远的过去,推翻了上述人种起源说。同时,从印度现存的三大互不关联的语言系属分类可以明确一点,即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此前各自独立的族群共同造就了印度文明;按语言的使用人群分类,它们分别是印度-雅利安语支(Indo-Aryan)、达罗毗荼语系(Dravidian)与蒙达语族(Munda)。

印度-雅利安语支包含若干种语言。印地语(Hindi)和乌尔都语(Urdu)使用于恒河上游流域,印地语是印度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实际上,二者是同源语,只是书写体、词汇有所不同,分别由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使用。印地语字母是天城体(Devanagari),由古印度字母婆罗米文(Brahmi)衍生而来;乌尔都语字母则由阿拉伯-波斯字母改造而来,并大量借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外来词。我们如果摊开北印度地图,自西向东阅读,就会发现马拉地语(Marathi)→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语(Gujarati)→古吉拉特邦,信德语(Sindhi)→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旁遮普语(Punjabi)→旁遮普邦,印地语→恒河谷地,尼泊尔语(Nepali)→尼泊尔,孟加拉语(Bengali)→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与孟加拉国,奥里亚语(Odiya)→奥里萨邦,它们是印度-雅利安语支里更加为人熟知的语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语言名称与地域有着鲜明的联系。斯里兰卡使用的僧伽罗语(Sinhalese)则是印度-雅利安语支分布在最南端的语言。

以上语言都从梵语(Sanskrit)衍生而来。印度教神圣典籍就是用梵语书写的,公元前1400年前后,自称雅利安人的族群把这批典籍带进了印度。梵语属于印欧语系。印欧语系大致包括:(1)梵语和受到印度文明影响的现代国家使用的梵语衍生语;(2)古波斯语,以及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衍生语;(3)包括英语在内的欧洲语言。

在说梵语的人抵达印度前,达罗毗荼语和蒙达语已在此落地生根。今日达罗毗荼语系的主要语言分布在印度南部地区:泰米尔语(Tamil)→泰米尔纳德邦,泰卢固语(Telugu)→安得拉邦,卡纳达语(Kannada)→卡纳塔克邦,马拉雅拉姆语(Malayalam)→喀拉拉邦。达罗毗荼语系约有20种语言,其中一部分由印度中部地区的部落族群使用,例如冈德语(Gondi),约有500万使用者。另外,还有两座岛在使用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生活在恒河谷地的马尔托人(Malto)说着马尔托语,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布拉灰人说着布拉灰语。梵语进入印度前,达罗毗荼语系曾遍及整个印度地区,但是在北印度,它们却逐渐让路给印度-雅利安语支。因此,印度-雅利安语支的某些特点和其中许多外来词均源自达罗毗荼语系。学界对于达罗毗荼语系的起源尚未有定论,有人认为它的起源与芬兰-乌戈尔语族(Finno-Ugric,包含芬兰语)有关;有人则认为与埃兰语(Elamite,伊朗西南部的古老语言)有关。学者们达成的共识是,达罗毗荼语系是在梵语之前经由印度西部或西北部到达印度的。

另一方面,蒙达语族属于分布在阿萨姆邦和中南半岛(包含柬埔寨的孟-高棉语族)的南亚语系。梵语里有借自蒙达语族和达罗毗荼语系的字词,由此可以合理认定蒙达语族是在梵语之前从东部传入印度的。蒙达语族的使用者主要是印度中部和中东部的部落族群。

许多世纪以来,印度的人种和语言大量混杂交融,融合成我们所说的印度文明。三种混合的语言系属间仍有可以辨别的差异,这些差异仍旧是区分它们的最审慎依据。另一项可以将语言区别开的特征是系谱和婚姻制度。印度北部族群的婚姻制度存在地区和种姓差异,但核心原则是必须嫁娶“陌生人”——此人既非亲属也非同乡。达罗毗荼语区的系谱制度则相当不同,他们很乐意建立人类学家口中的“交错从表”(cross cousins)婚姻关系,也就是堂表兄弟姊妹之间异性通婚。婚姻制度影响着语言的构成,前者是所有堂表兄弟姊妹等同于亲兄弟姊妹,因此非适婚;后者则是堂表兄弟姊妹属于交错从表关系,因此适婚。由于嫁娶舅舅或姑姑的子女盛行,因此“舅舅”或“姑姑”与“岳父”或“岳母”是同一个词。交错从表婚姻习俗普遍盛行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甚至传播到部分印度-雅利安语区,尤其是斯里兰卡僧伽罗语区,马拉地语区和古吉拉特语区的某些种姓也采用这一习俗,这也意味着系谱比语言更抗拒变化。蒙达语族区的系谱制度与前两者不同。在绝大多数其他方面,例如宗教思想、经济与政治形态方面,系谱和语言系属的分别往往忽略不计。印度文明就产生自这些保留着“前印度”气息的痕迹,它们说明了语言和系谱对于印度文明的其他部分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