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众神
《梨俱吠陀》颂诗主要敬颂的是天(deva),意为“辉曜者”。“天”多与天空有关,与大地和植物开花结果的神话关联性较低。天空之父特尤斯(Dyaus Pitar)的名字与“天”同源,《梨俱吠陀》很少单独赞颂特尤斯,而是将其与地母神关联在一起,这可能是《梨俱吠陀》里间接提到的最古老的创世说。在《梨俱吠陀》中,特尤斯已将主宰宇宙秩序的荣耀让给了伐楼拿(Varuna)。伐楼拿是吠陀诸神中少数具有鲜明伦理道德品格的天神,犯错者无法逃过他的千千法眼。同样,在最后一卷中,伐楼拿的地位被生主(Prajapati,众生之主)取代。生主是造物主,通过自我牺牲,用肢解的身体创造出现象世界。除了这些威严的神祇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体现友谊、和善并守护契约的密多罗(Mitra);食用祭献并将之传递给众神的火神阿耆尼(Agni);因一种醉人饮料而得名的酒神苏摩,这种饮料提取自一种致幻植物(部分学者认为是某种蕈类,其他学者则认为是麻黄),后世的一系列重要献祭都会祭献酒神;第一个死去的人——死神阎摩(Yama),统辖聚于天空之父国度的亡者灵魂。
对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来说,尽管上述诸神祇很重要,但因陀罗才是雅利安人心目中的英雄和模范武士。他挥舞着雷电,杀死恶魔弗栗多(Vritra),释放受阻的生命之水,使其流淌无碍。他身为众神之首,率众神迎击魔神阿修罗(Asura)。他也代表雅利安的追随者摧毁敌人的高墙壁垒。其他诗篇提到,他过度饮用苏摩后就会陶醉狂欢。因陀罗是吠陀时代的武士,他可以长生不死,每次战胜敌人后,在英雄式的狂饮较量中,只有酒神苏摩的酒量能超越他。
吠陀众神与天空、太阳和天气密切相关,虽然也有几位重要的女神,但男性诸神占多数,其中最知名的女神有地母神、黎明女神(Ushas)、语言神波耆(Vach)。然而,后世印度教中的两大重要神祇湿婆与毗湿奴(Vishnu),却极少出现在吠陀众神中。暴风神楼陀罗(Rudra)性格暴烈,只能安抚而不能向其祈求恩泽,后世印度人观念里的湿婆其实融合了暴风神楼陀罗和其他思想元素。在吠陀经典中,毗湿奴是一名侏儒,踏出三大步,即为众神赢取了大地、空气和天空,并将恶魔驱赶到了地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