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
摩亨佐-达罗遗址的住宅区(从哈拉帕遗址中挖掘出的住宅区十分稀少)由10米宽的大道区隔开来,这些大道呈南北和东西走向,类似都市的街区。狭窄细长的小巷将这些350米×250米南北走向的街区分隔开,通向紧密相邻却宽敞舒适的民众住宅区。在主街的一侧,可看到毛坯砖墙,少有窗门,然而证据显示砖墙内侧抹过墙。面向主街的砖墙立面很可能曾饰以涂浆、彩绘与木刻。窗户隔板是石头的,也许还有的用的是芦苇、竹子等易朽材料。窗户隔板用来遮挡阳光,同时让空气流通,在低纬度住宅装修中特别受欢迎。在今日南亚的古城民居中依然能够见到摩亨佐-达罗遗址住宅区的布局:无所装饰的建筑外观、窄小的入口、入口旁的守夜人房间,还有通往小房间的内庭,仍是常见的布局。残留的楼梯遗迹显示住宅可能有两层以上。在内室,我们发现有井室、浴室,还有带坐式马桶的厕所,厕所并非当代南亚常见的蹲式马桶。整体来看,印度早期城市对于公共卫生原理有着十分出色的领悟,并有秩序地践行着这一原理,如提供清洁的水源和处理污水。内庭和浴室内的陶制管道砌在了砖墙里,通向街上的地下排水管道。楼上的污水通过嵌进砖墙的排水管道排出。街道上的检查井用砖石覆盖着,有了检查井,城市的垃圾清理人员就可以时常疏通并定期清洁公共排水管道。家庭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垃圾斜槽倾倒进房子外面的长方形垃圾箱里,城市垃圾清理工则负责清理街道上的垃圾箱。街道上的公井则为大家庭供水。
从这些街道规划、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系统平淡无奇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居住在印度河岸旁的人们过着城市生活。他们显然是依照计划施工的,因为设计呈直角交叉的主街布局必须要依靠明确的决策和集体的合作。他们建造的并非是一个个杂乱丛生的村庄,而是一批南亚最早的城市群。从许多方面看,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城市群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城市,即便消失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亚也没有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城市。住在这里的人们知道,要想居住得舒适又幸福,必须要有不同于小村庄的新型大规模卫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