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语言学

据我们所知,印度人的语言分析纯然源于本土,而且不同于天文学,并未明显受到其他古老文明的影响。语法学领域最重要的大师是波尼尼(Panini),他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河上游流域,即今日的巴基斯坦。波尼尼的著作清楚地总结了许多前代的分析成果,实际上,语言分析是吠陀导师最早致力的科目之一。《波尼尼经》有两大特点,对语言进行精确的语音分析、将单词按字根与衍生规则进行分析,这是波尼尼的专业。他的著作以隐晦的经文书写,使其如同计算机程序一般精炼。

虽然古印度的语法学高度专业化,除了专业人士外其他人不得听闻,但其对梵语等印度语言的字母顺序却有重要影响。这种合理的顺序,明显体现了先前的语音学分析成就,其结果是婆罗米字母的形成。这种字母,最初发现于阿育王铭文中,但其形成或许更早一些。婆罗米字母是多数现代印度字母,包括梵语和印地语的字母“天城体”的源头。通过这种字母,梵语的字母与发音得以一一对应。

印度书写体系随着佛教与印度教,传到中国西藏、中亚、韩国、日本,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主要是缅甸与泰国,这些国家都有以印度字母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字母。佛教与印度教传到的国家,还将印度语语法作为模型,发展本土语言的语法。中国语音学家在通过建立音韵字典复原古代经典的发音时,也参考了印度的语音学。

18、19世纪的欧洲学者开始熟悉印度语法学的同时,还发现了梵文与希腊文、拉丁文的相似性,由此形成了历史语言学,对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