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的宗教

《梨俱吠陀》的宗教

在毗湿奴为众神赢得的三层宇宙之外,是秩序领域,由众神之神伐楼拿掌管。宇宙秩序的观念类似自然法中的科学概念,但宇宙秩序不仅有物理内涵,还有道德指涉。偏离古老的习俗和惯例,如同脱离宇宙秩序,将招致混乱。宇宙秩序一旦建立就时常需要通过献祭重建,重现生主原初的创造之举。

雅利安人不像印度河流域的人们那样建造了神庙或为神塑像。他们信奉献祭,神圣之火是他们信仰的核心。神圣之火可以是家里点燃的灶火,也可以是在户外专门燃起的火堆,火堆四周形成了一个圣圈,圈里是神圣领域,最好有几个临时搭起的小棚屋,而圈外则是世俗世界。这一时期并没有后世印度教建造的寺庙。众神存在于无形之中,坐在人们为他们铺撒的干草上,火神吞入人们奉献给众神的奶油、牛奶、水果、谷物和肉类,将之转化为众神可以消化的细食,传给众神食用,这一切都是在无形的存在中进行的。此外,活着的人也需要通过献祭来供奉祖先。在《梨俱吠陀》时代,更加繁复的祭祀仪式多则需要四名祭司来协助;继而,随着祭祀仪式愈趋讲究,主祭人也逐渐增多。

在朴素的层面,献祭者祈求生前获得世俗利益,诸如长寿、多子多孙、财源滚滚、闻达士林以及宰制仇敌;死后进入先祖的世界,与阎摩共餐。在哲学层面,宇宙秩序自身通过献祭持续重建,由此避免混乱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