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错过
5月正午的阳光温暖不燥热,明媚不倦怠,离开建设林场,奔回头道白河中华秋沙鸭保护监测基地。我打开车窗,贪婪地呼吸山林里的负氧离子。道路两旁绽开着黄色和紫色的野花,野花密集处,便有养蜂人的养蜂基地。周围山林野花多,自然吸引中华蜂光顾。中华蜂在这片山林中,被称为野蜂,野蜂属于东北林区品种,体形瘦小,不同于南方蜜蜂的肥硕。我侧耳听到野蜂飞舞的“嗡嗡”声,虽无节奏,但也悦耳。我陶醉于自己营造的乐曲中,突然感觉脖颈处针刺般疼痛,迅速举起手掌本能捂住疼痛处,随手捏住“凶手”——一只中华蜂“偷袭” 了我。等到拔出野蜂留在我脖颈处的尾刺,脖颈也随之红肿,红肿处有手指肚大小,慢慢向外扩展,并伴着跳跃性的疼痛。野蜂偷袭了我看似可恨,但它也失去了生命。
成年人的疼痛只能疼在心里。脖颈肿胀蔓延的痛感,折磨着我,使我内心略有烦躁,但也只能忍受着。回到中华秋沙鸭三号保护基地,简称三号地,也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辖区,基地坐落在头道白河上游,附近河畔已经挂上五个人工鸭巢。当下,我们想要调查河对岸的人工巢,必须绕到对面的岸边,可是,对面岸边挤满密密麻麻的青杨和桦树,无法搭建掩体。在河道中间有一个凸起的浅滩,正好适合搭建掩体。为了安全地通过河面,科研组在悬挂人工鸭巢时,便在河道中堆放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作为垫脚石。这个掩体用树枝搭起,围上黑色的编织网。看得出,这里是最佳的观察地。据说朴老师曾经在这里守候四天四夜,饮河水,啃面包。我好奇地蹲在这里,想象着周围林海的变化莫测,琢磨着朴老师守候于此所需的耐力。
我对着周围山林东瞧西望,因为充满好奇,移步来到人工鸭巢下,围着挂着鸭巢的大树绕圈转着,仰着头注视着鸭巢,想象着巢里中华秋沙鸭的前世今生。之后,我又回到掩体蹲在里面。眼前的巢箱是朴龙国老师科研团队两年前悬挂的,外面贴着的树皮已经风化,有种做旧的感觉。
小秦已经爬上青杨树,很遗憾地向我摆摆手。失望的信号“咣当”砸向我,我忙问:“啥情况?”
“跳了,昨天鸭蛋还在呀。”小秦满脸苦笑。
中华秋沙鸭有自己的性格,也有它们的想法,人类在它们眼中并不是朋友,它们的世界不需要人类干扰,低调完成跳巢该是它们的本能。可是,人类抱着各种想法,都想目睹这一切。科研组是为了研究,干扰尚可理解,也是迫不得已。摄影人为了捕捉画面,我无法判定他们行为的对与错。而我目的简单,为了完成一部与它们有关的文学作品,对于它们没有一丝伤害之意,却也给它们带来轻度干扰。不知不觉,我的内心潜藏着愧疚和不安,默默祈求它们的谅解。
这棵树巢的鸭宝宝跳巢时间或是在上午,或是在清晨。我一边遗憾,一边离开。仰望蓝天,树冠与树冠相拥,簇拥成天空上的一扇窗。我推不动这扇窗,自然无法摘下云朵。我踩着枯枝落叶,在森林中穿梭,疲惫着,新奇着,仰望心中这扇窗,它已开满梦的花朵。随后有几只中华秋沙鸭在我眼前飞过。它们舞动双翅,似欢呼新生命的加入,又似在嘲笑我错过跳巢的精彩,也似在安慰我:“还有的,还有的……”
遗憾!心底不停地念叨着。如此不情愿地错过了雏鸭生命的第一跳,酝酿半载的憧憬没有变成现实,犹如当头一棒,让我心里酸溜溜的,有些委屈。原来那些毛茸茸的小生命,似乎并不待见我这位远来的客人。
出师不利,想想这也许是天意。如果轻而易举看到跳巢,也许明日我就要返程了。况且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珍贵程度会大打折扣。既然中华秋沙鸭跳巢的场景是可遇不可求的,那就等待吧,获得越艰难,才越觉珍贵。我的一颗心在失望与希望间徘徊,有疼痛,有期许。
捕食
翘首以待吧,我心中宝贝鸭和鸭宝宝回归河流的日子。我已经痴迷,且把它们也安顿在我的生活里。我祈求鸭妈妈不要让我失望,祈求那些可爱的小生命不要让我扫兴。因为我想把它们写入我的文字里,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它,继而去保护它。
鸭蛋孵化需要二十八天或者三十天。小秦通过中华秋沙鸭孵蛋时间,可以计算预产期,偶有误差也是前后一两天,他还会通过观察鸭蛋的变化判断雏鸭到来的日子。周围人工鸭巢的情况,小秦了如指掌,他翻开笔记本,很肯定地告诉我:“今天不会有小生命出现。”
一句话带来的全是失望。
昨晚,白河林业局那有鸭宝宝即将跳巢。我穿梭在山林中,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无法收看直播,失望中便把希望寄托给视频号。离开基地回到镇里,我迫不及待登录手机,寻找直播录像,可惜没有找到。一颗心在失望与希望间起伏。为了看到鸭宝宝跳巢时的精彩画面,我向朋友讨要视频。从朋友那得知,准备跳巢的那个人工鸭巢,因为安装了录像设备,在有光线时,随时可以观察鸭妈妈和雏鸭的动态,昨天鸭宝宝都已脱壳,今日跳巢合情合理。通常,跳巢时间在清晨六点或者八点左右,而这个鸭巢的鸭宝宝却在夜半时分悄悄跳出树巢,待到天明光线清晰可以直播时,鸭巢中已空空无鸭。满心欢喜的等待就这样落得一场空。我暗暗佩服中华秋沙鸭的机警,能巧妙地躲避人类的侵扰。我又悄悄为自己惋惜,雏鸭跳巢似乎就在眼前,我却与之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