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也寻梦

寻亲也寻梦

不远万里寻亲江南,只为与长白山的精灵中华秋沙鸭相见。它们身披一袭山河灵秀,悠然飞在修河的清水之境,不知是否聆听到我们到访的足音。它们对环境要求颇高,被称为“活体探测仪”,仅仅这一点,便印证了修水优良的原生态环境。

一路奔走,但凡有中华秋沙鸭生活的山川河流,都有我所喜欢的风景,都有我心仪的生态。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闲云野鹤的魄力,尽管喜欢,也没有勇气留下。为了奔往下一个目的地,只能恋恋不舍离开修水。

带着遗憾离开九江地区,因为心底还缠绵着对中华秋沙鸭无尽的牵挂,继续踏查它们旅居的“天涯海角”。

吃午饭的时间又延后了,一点才到庙岭,途中少见城镇,只能在村庄吃午饭了。

途经武宁县柘林水库,这片水域一望无边,停车观望时,发现六只中华秋沙鸭在水面嬉戏。之后,急忙在手机地图上搜索柘林水库。地图上呈现出的诸多支流,如同树木的根部放射性扩延。这样枝枝丫丫的水域构成诸多浅水滩,适合中华秋沙鸭取食,是它们休息的避风港。但是,由于武宁县采砂活动频繁,近年新建的下坊水电站也严重破坏中华秋沙鸭越冬栖息地。中华秋沙鸭喜欢在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栖息,建设水电站后,浅水河道少了,原来在武宁县越冬的中华秋沙鸭,不得已迁徙到别处栖息。

途中朴老师与江西省科学院林老师通话获悉,柘林水库往年的记录中,有固定的八只中华秋沙鸭生活。林老师说:“信江流域、龙虎山湿地公园,都有中华秋沙鸭出现,2003年曾来过五百只,而2019年却只看见二百只,近几年在福建部分江河也见到中华秋沙鸭。经过观察,来的多,回去的少。其数量减少的原因一直未知。”

午后四点途经南昌东,此行与大都市总是擦肩而过,昨天行驶在长沙绕城高速上,与长沙城区遥遥相望,美丽地错过,今又与南昌擦肩而过,完美地再见。

五点路过鄱阳湖。车行驶在高速上,摇窗眺望,白鹭等鸟类在飞翔,这里聚集着好多候鸟。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有赣江、修河、抚河、信江、饶河等注入,湖水经湖口县注入长江,有拦蓄洪水的作用。富灌溉、航运、水产养殖之利,是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近代,由于淤积和围垦等原因,湖面日益缩小,到二十世纪末,湖形已不像葫芦,而像一只昂首欲飞的天鹅。

多想在此驻足,融入无以计数的候鸟之中,寻找候鸟的故事。一路前行,好山好水不断,只因心有所属,都未曾逗留,尽量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寻亲”上。

在出发前,通过鸟网的老师获悉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坑口村有二十只中华秋沙鸭,婺源县是此行最后一个踏查地。从修水县到这里路途并不遥远,沿途的山峦形状酷似吉林的山峰,也许离家久些,感觉格外亲切。

月亮出来了,挂在黑幕之上,似乎在陪着我们一路同行。黑压压的高速上,这轮并不圆的月亮也能令我的心中生出一些温暖。驶出德兴收费站,几近深夜才到达婺源县段莘乡石枧村,在民宿落脚。民宿主人程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里有四户村民经营民宿,每户人家可以接纳十人入住,每人收费一百元,餐食费另算。

晚饭,农家饭菜,很干净,却没有胃口。民宿的房间宽敞,却共用卫生间,洗澡洗脚都是奢望。没有空调,又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坐了一天车,双腿酸痛肿胀,也只能默默忍受。失眠的长夜,听着民宿外墙四面的风声,头皮被吹得冰凉。羽绒服在南方成了万能衣,白天御寒,晚上取暖,这一夜,又是和衣而睡。

冷得难以入眠,我多么想念东北温暖的房间、松软的被褥,还有香喷喷的饭菜。天气预报说北方大雪。耳机里循环播放李玉刚演唱的《长白山下是我家》:“巍巍长白啊,生态的天堂。莽莽林海哟,英雄长眠的地方。白山湖映照着千年的月光,绿水青山哟,无尽的宝藏……”

我在用歌声安抚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