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就这么结束了。
掩卷中,是否与我同感,爱和牵挂犹在。
其实,人生即是如此,不管如何努力,都会有遗憾。人生很简单,我的脚步,还有文字,已被岁月漂洗了,留在心底那份记忆,简净明了,却如镌刻,无法忘却。
“每只小鸟的内心都是一面镜子,当你凝视它的时候,也会看到温暖的自己。”我非常喜欢《飞禽记》里的这首小诗,且一直遵循,每一次看到鸟儿,心里都是暖的,都是幸福的。我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足可以彰显我对飞鸟的爱。
与中华秋沙鸭结缘后,我对鸟类的热爱,我对自然的热爱,只增不减。其实,观察野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尽管野鸟多“狡猾”,但只要用心观察,仔细观察,它们是那么美丽,那么可爱,拍摄下来,记录下来,都是难得的收获。中华秋沙鸭属于鸟类,与人类一样,都存在于神奇的大自然中,都是存在于地球上的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记录。与中华秋沙鸭邂逅之初,我只想写一部关于它们、关于自然的儿童故事。本意观察数日,获取相关素材后就开始创作作品。观察时间不会太久,一个月,三个月,多则半年,然而,出乎意料。当我与它们对视后,似乎有股魔力,吸引了我,如同爱一个人,一点点地痴迷,一点点地爱得死心塌地,以至于放不下了,它们居然成为我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
为此,我顶着诸多压力与它们一起迁徙去了南方。
本意观鸭只为儿童小说收集素材,最初没有想到创作观察笔记。当我随鸭迁徙去南方回来后,吉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任白老师听说后敦促我:“随鸭迁徙的一路见闻,写点文字吧。” 从南方回来后,凭借记忆匆匆写出两万字的随笔,题目为《南方寻亲记》。发给任老师后,他回复说:“一路辛苦,耗资费时,写这么点文字似乎不妥。”在任老师的建议下,我在记忆中打捞碎片。一边补写笔记,一边埋怨自己,只因一个懒字,错过了很多精彩。
中华秋沙鸭有它们的生活方式,它们的生命多姿多彩。观察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它们自由的灵魂,不仅让我获得无限乐趣,也让我对生命多一丝感悟,多一份尊重。为了中华秋沙鸭,我的视线安放在河畔,同时心里也装着一座大山,似乎那座山就是自己的依靠,也是自己的家。此后,大多的经历付诸野鸭,付诸大山,贴在我身上矫情的标签,不知何时与我划清界限。我可以饮清冽的河水,可以吃些并不喜欢的快餐,可以站在淤泥中观察,人生因此有了改变。
几年的观察,结识了很多摄影人,获取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朴龙国老师无私地给予我诸多帮助。人生的许多机缘巧合冥冥中早有安排。老人家是长白山的科研专家,也是中华秋沙鸭研究上的权威导师,与老师结识,我便多出一份使命,用文字记录“鸟中大熊猫”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个生灵,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同时,也是对长白山大生态的宣传。
“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一行志愿者与朴老师同去江南,昼夜兼程追寻中华秋沙鸭,出行看似很冲动,却是人生难得的“任性”。六个人,同心同行。一个人是诗,两个人是画,六个人便是风景。世间最美的风景,需要同行,需要相伴。纵是苦,纵是难,亦无悔。在新冠疫情的前夕,我们停驻在湖北省松滋市洈水国家湿地公园两日,那时疫情悄悄蔓延,而我们却全然不知。返回的途中,艳燕姐咽喉痛,发高烧,我们途经南京时短暂停留,为其购买药物。回到东北后就要过春节了,与此同时,也知悉疫情的消息。我并没有思虑太多,朴老师却失眠了。那些日子,老人家每天都在微信中询问我身体状况。我很奇怪,为何春节不问候快乐,却频频问候健康,且是天天问候。正月初六那天,朴老师打来电话说:“我们去的洈水国家湿地公园有新冠病例。这些天,我一直为你们担心,我把你们领出去,一旦有闪失,我对不住你们还有你们的家人。”
从这个电话中,我知道朴老师在担心中度过这个春节,因为担心疫情波及我们而失眠,老人家只能依靠安眠药强迫自己入睡。听到老师这番话,我的眼睛湿润了,善良的老人处处都在为他人着想。爱自然的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朴老师的心里装下整个自然。《追鸭记》这本书离不开诸多老师的帮助。书中的摄影插图都是朴龙国老师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光芒,这是朴老师在寂寞和孤独中捕捉的精华。每一幅作品都很震撼,记录着大自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每一幅作品都很温暖,这是朴老师用爱用情去定格的瞬间。
其实,对于一位写作者而言,每一本书都如同自己的孩子,都在掏空自己赋予它动感。于是,为了让《追鸭记》有其亮点,我恳请赵培光老师为其作序。其实,这也是我开始涉猎文字后,一直藏在心里的梦想。记得那次参加宣传部门组织通讯员培训班,聆听赵培光老师的写作课。他说:“写作者要有想象力,我对每一个文字都想入非非。”就是这句话,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随着发表作品的递增,我也想入非非,如果我的作品由赵老师为其作序,该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似乎我的心事被赵老师窥见,我与老师提起此事,老师没有拒绝。虽然这篇序有拉大旗之嫌,只因我的心里藏着狐假虎威的小秘密。我深知我文字中的缺陷,但有赵老师的序为我助力,我的心便少些忐忑和不安。
中华秋沙鸭走入我的世界后,我为野鸭写过儿童故事,也写过诗歌,还为它们创作过儿童歌曲,但凡我能做到的,我都在尝试。我没有用相机去记录它们的精彩,那么我就用文字去书写它们的秘密,用笨拙的画笔去描绘它们的灵动。虽然我的画作粗劣,不成体系,也没有派别,但是,这却是真情流露,我的情感,我的爱,都融入其中。为了彰显《追鸭记》的深刻,特意挑出几幅瑕疵略少的拙画放在本书中,只为表达我对中华秋沙鸭深厚的挚爱。
创作《追鸭记》之路有些漫长,但是每一个时间点都有精彩展现。在我整理书稿的过程中,获悉吉林省政府在长白山区域几个重点河段建立中华秋沙鸭保护小区。这是个好消息,这是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成全中华秋沙鸭,也成全大生态大环境。长白山是中华秋沙鸭的家园,中华秋沙鸭又是长白山的旗舰,共荣共生,共同下好生态这盘棋,一起护好长白山。
其实,写作是幸福的事,独坐屏前,一盏灯相伴,渐渐进入文字中,指尖山河,竟是和光同春。写作也是残酷的事,身心疲惫,多少个寻常光阴,都是在灰头土脸独坐中敲击键盘。可是,因为爱,面对一切苦累都云淡风轻。写作更是件辛苦的事,耗费心力,投注感情,其间,我还要付诸脚力亲历文字涉猎的场地,经受疲累,无处与人言说。
自从爱上中华秋沙鸭,我的生活没有规律,休息时间几乎都被它们占用。为了去河岸观察,牺牲多少个休息日和假期,却丝毫不觉委屈,反之,只觉得自己付出太少,不能在中华秋沙鸭回到长白山那日起,就与它们日日厮守。为此,我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写作时间多在凌晨,每一篇文字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一气呵成的作品少之又少。为此,文字欠缺厚度,作品缺少张力,我在修改中已经洞悉。尽管作品有瑕疵,但也倾注我诸多心血和爱,如有不足,敬请读者谅解!
陈凤华
壬寅年腊月于大禹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