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练飞忙

西江练飞忙

飞翔于中华秋沙鸭而言,应该是最严峻的考验。拥有强健的羽翅,方可完成万里的迁徙。

每年8月末,鸭宝宝基本满百天了,出落成亚成体鸭,虽没有父母俊俏美丽,但也展露出与众不同的端倪。出生地的河水浅滩无法满足这些亚成体鸭的食物需求。这时,鸭宝宝与鸭妈妈不留痕迹地飞走,悄无声息地离开,让一直陪伴它们的摄影人和科研人员都伤感起来。这些鸭宝宝如同他们的孩子,出生后就一直生活在身边,眼下,如同孩子上学而离开,明知这是成长的离别,可每一个人的内心还是囤积着忧伤。

朴老师告诉我:“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去与鸭爸爸团聚了。”

鸭宝宝的爸爸栖息在哪里?这是很多人的疑惑。通常鸭爸爸在松花江和鸭绿江的大江面换羽,因为那里食物丰沛,又是迁徙前的集聚地。

抚松县西江之上有几个小群体旅居,西江是抚松县北山公园脚下的江面,松花江的一段。这里生态环境连年向好,引来中华秋沙鸭驻足。金秋季节,这里的中华秋沙鸭时而在天空翱翔,时而在水中嬉戏,给这片水域增添了生趣。

动物的世界充满神奇,观察它们自然会萌生各种疑惑,关于中华秋沙鸭的疑惑也在我与之对望中萌生。其中,有一个谜团一直困惑着我,雌雄鸭之间依靠什么信号获悉彼此的信息?

人类最初有鸿雁传书、邮局传信,随之电话、BP机、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沟通的工具,如今依靠微信、电子邮件,信息传递即在瞬间完成。然而,动物界没有这些通信工具,中华秋沙鸭却能准时赴约,时间和地点准确无误。

我蹲守在头道白河中华秋沙鸭保护监测基地观察时,曾注意到,雌鸭常常伸长脖颈,似乎在无限延伸,与天空垂直,笔直向上如发射塔,且发出短促而粗哑的叫声。我无法破译声音的密码,猜想这就是中华秋沙鸭夫妻传递信息的方式。它们之间应该独有一种信号,密码只有它们可懂。而且密码的波段具有穿透力,如网络一样,彼此对频后,双方便可领悟。想必雌鸭会定期给夫君发出信号,告知雏鸭的健康情况,诉说彼此的思念,互诉衷肠,还有相约再次相见的地点等,这一揣测是在雌鸭伸长脖颈的那一刻,从我脑海中突然蹦出来的,对错不知,也有待细考。因为有疑惑,便专注观察它们的每一个细节。

居住在西江的鸭宝宝比较幸福,是它们的爸爸飞来与它们相聚,而不是它们飞去找爸爸团聚。

摄影家郭晓燕在一次调查中拍摄到一只背着定位器的雌性中华秋沙鸭,因为没有雄鸭陪伴,独自在西江中孤独地游动。她和影友们一番观察后推断,定位器安在雌鸭后背,导致雌鸭无法繁殖而缺失伴侣,只能孤独终老。郭晓燕惦记着这只雌鸭,次年春天却没有再见到它。郭晓燕及影友们十分痛恨这种不计后果的研究。即便为了研究必须安装定位器,安装在雄鸭身上可能伤害会少一些。

此次是深秋,我跟随中华秋沙鸭科研组再度来到抚松县西江,进行中华秋沙鸭迁徙前的调查。

西江的水域深浅适合中华秋沙鸭生存,这里也是鱼儿喜欢聚集的浅滩,食物丰沛,还有山峰作为背景,可以减少鸭子练飞的阻力,同时,岸边以及礁石可供歇息。中华秋沙鸭的聪明就体现在这里,逐水而迁,傍水而居。水以润泽万物、滋养生灵的特性,孕育了人类及人类的文明,自然也延续了中华秋沙鸭的基因。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人类的亲水而居,源于久远的生物进化的选择。

亚成体中华秋沙鸭成长后,体形看似与鸭妈妈相仿,但翅膀还很稚嫩,翅膀的强度和力度还需要锻炼。所以,鸭妈妈对雏鸭的飞翔训练很严厉很苛刻。鸭妈妈在前面飞翔示范,用双足拍击水面,随着速度提升,拍击水面溅起一团水珠,飞起后如烟花炸开,再形成无数细碎的水珠。一颗颗水珠如一粒粒珍珠,尤其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映衬远山和绿水。那一刻,鸭妈妈头部的冠羽闪烁着贵气的光芒。亚成体鸭跟随其后,学着鸭妈妈的样子,从涉水到起飞,在半空展翅。水面被这些精灵红色的足璞拍击后,溅起浪花扩散成亮晶晶的水珠。一只只亚成体鸭成为这片水域上美丽的舞者,都在尽情地舒展稚嫩的羽翅,认真模仿鸭妈妈的姿态。

鸭妈妈在雏鸭的成长中,永远是最严厉最合格的老师。

但见一只调皮的亚成体鸭独自潜水捕鱼,居然没有跟随妈妈练飞。鸭妈妈扭转脖颈,看到这一幕,眼中顿时聚满怒色,一个凌空跃起,离弦的箭一般奔向这只淘气鸭,绝不溺爱,居然用它那锯条一样的长喙,狠狠撕咬它的脖颈,如同人类的巴掌或者棍棒一样,又俨然一副严师出高徒的架势。只见淘气鸭的喙一张一合,整个身体都在抖动,鸭妈妈喙边的锯齿如剪刀一般,咬痛了它。淘气鸭的眼中现出哀求,不再闪烁好奇的神采。就这样僵持近一分钟,鸭妈妈才松开长喙。淘气鸭似乎记住了鸭妈妈的训教,乖乖地加入大部队,练飞时格外认真。

鸭妈妈的严厉,成就了一支军事化的中华秋沙鸭大军。

亚成体鸭恪守纪律,它们一同追逐鱼儿时,姿态一样,整齐地排列,如同航展中的飞机在表演。鸭群犹如一支巡航舰队,每一只鸭宝宝都不会随意离开队伍,行动时,队形井然有序,偶有鸭宝宝掉队,或有其他异动,鸭妈妈都会及时纠正,也会及时告诫。

上午九点左右,鸭妈妈开始陪着亚成体鸭练习飞翔了。它们起飞后,我举起望远镜,它们的身影由大变小,最后在望远镜中消失,江面恢复平静。偶有鸳鸯来,还有其他野鸭来,都是来来走走,这片水域,是水鸟们共同的家园。

望远镜中见不到中华秋沙鸭的身影,我的视线里一片空白,山峰与江面固然美丽,但只有中华秋沙鸭的倩影才能调动我内心的情丝。

中华秋沙鸭飞到哪里去了呢?

我一遍遍问自己。明知它们在练习飞翔,在强健翅膀,可是,一旦从我的视线中消失,我便如此落寞,隐约中泛起缠绵和不舍。长白山的第一场雪后,它们将要迁徙到南方。这些在长白山繁殖的中华秋沙鸭,一番苦练后,羽翼丰满了,学会高飞,自然远行。即使次年春天还会回来,但是,稚气全脱,雏鸭成为独立的个体,那份童真已经荡然无存。

我举着望远镜,望着江面。借着它们消失的空当,我想入非非,与中华秋沙鸭有关的无关的,都涌入我的脑海。思忖间再一次眺望,这些宝贝鸭们又漂在江面了,有的在洗漱羽毛,有的在潜水捕鱼,有的在沙滩小憩……只有鸭爸爸和鸭妈妈成双结对,与鸭群若即若离,相互缠绵,相互追打,旁若无人地秀起恩爱,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卿卿我我。这一切,都在江面完成,它们的孩子们远远望着,并不干涉。有几只调皮的亚成体鸭,有意靠近鸭爸爸和鸭妈妈,亲昵而充满好奇,然而,“狠心”的鸭爸爸鸭妈妈,居然伸长脖颈,嘴巴张合给予警告,似乎是在告诉孩子不要干涉父母的私生活。

无法理解中华秋沙鸭的情感世界,便用人类的思维与之对号入座。

在西江水面,有了鸭爸爸这个大家长参与管理鸭群,鸭妈妈少去独自孵化和养育时的那份紧张,更多时间留给鸭爸爸。久别夫妻胜新婚,用在这儿恰如其分。无论是在动物的世界,还是在人类的世界,情感都是延续生存的前提。雌鸭和雄鸭的情感赤裸裸,从不遮掩,只要有爱,就大胆地表白。这份爱并不避讳鸭宝宝们。人类在情感上比动物进步,人类害羞,即使激情澎湃,也要在二人世界中才会释放情感。

天空没有鸟,世界会变小。像鸟儿一样翱翔,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鸭爸爸和鸭妈妈带着鸭宝宝飞飞落落,歇歇停停,课间时间又回到江面。这时,西江成了野鸭的操场——玩耍和休息的场地。这里既是练飞的起点,也是终点。野鸭们每一天周而复始地重复着飞翔。它们的教学没有课程表,却有准确的作息时间。何时练飞,何时休息,都有规律可循。它们没有钟表报时,没有上下课的铃声提醒,可是,练飞的课程却有张有弛,很科学,很合理,并非杂乱无序。

这次踏查,顺西江岸边慢行,车速只有二十迈,来来回回地巡航,不忍心离开。迁徙开始进入倒计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贵的。天气渐凉,随时它们都会南飞。我借助踏查眺望,默默诉说离别的不舍和思念。

迁徙前的调查很枯燥,这时,中华秋沙鸭在集训中,由家族群合并成大团队,场面浩大,起飞降落如同万马奔腾。中华秋沙鸭的成长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众不同的画面,眼下大群集训,绝对壮观,迁徙时只有团结才能够抵御危险。想到这里,我心里多出一点儿慰藉,少了一丝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