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里追踪
林区小镇的夜晚本该是凉爽的,或许有些暴雨前的烦躁吧,潮热中呼吸都是黏腻的。
这样的天气里,二道白河镇却停电了,看着空调无法启动,只好早早起来去翠湖走走,已经是旅游季节了,疫情的缘故,游客没有以往多,另外也是我起得太早。靠近小电站附近的水面,野鸭自在地晨练,十几只黑天鹅也在这里安家了,无疑给这片水域增添了亮彩。理应人人都知道,动物可以自行觅食,不需要人为干涉。可是,居然还有游客买来食物投掷到湖水中,黑天鹅可以无忧无虑地享用丰盛的餐食。习惯成自然,长此以往,我担心黑天鹅会丧失觅食的能力,这样一想,心底便多出忧虑,迁徙在即,不知它们能否独立完成远行。
没有灯光的小镇,并没有瘫痪,只是肯德基停业了,我绕了半个小镇只想以肯德基开启新一天味蕾,却吃了闭门羹。无奈又回到了我在二道白河镇的“食堂”——五味粥铺。虽然这里换了主人,餐食风格依然没有改变。为了水岸调查时体力充沛,我发挥了食量的极限,不是五分饱,不是七分饱,甚至不是十分饱,而是吃到打嗝。明知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身体,总好过体力不支而影响河岸观察,落下和淘汰都是难堪的结果。驻足河岸的时光,体重、血脂,似乎无关紧要,哪怕身体频频发来预警,为了野鸭,也暂且不予理会。正因如此,与中华秋沙鸭结缘的几年间,我的体重在暴增。
无奈,心中有了目标,为了目标,付出代价在所难免。
台风“烟花”渐渐向吉林靠近,云朵下的雨滴已经发来预报,告知要有一场暴风雨来临。明知这样的天气不利于出行,不利于野外踏查,更不适合山林行走,可我还是离开了长春。离开长春的这一天,也是朴老师爱人化疗出院的日子。朴老师全身心地观察中华秋沙鸭,忽略了家人的病情。他的爱人肠癌手术后,朴老师在医院也做了肠镜,在肠道里发现的七个小坏蛋被及时切除。这虽然不是大手术,但也伤体力。尽管这样,老师还是坚持早些回二道白河镇,我与老师同行。
长白山科学院的几位老师对中华秋沙鸭的夏季调查已经进行几日了。
朴老师归来,我的到来,调查队伍似乎热闹了。此行姜权老师驾车,加上朴老师、小秦还有我,共四个人同行。
7月末,暴雨来袭之前,素来22℃的二道白河镇也闷热起来。从松江镇三道村进入村村通乡村道路,这段水泥路虽然是新修的,却极为狭窄,路边有一条水渠,用于排泄山洪,与路面落差很大,车子一旦误入,人与车都很危险,没有熟练的车技很难顺利通行。我满心忐忑,紧紧握着车的扶手。
顺着五道白河行进,途经松江镇金山村,在劲松林场附近有一处宽阔的水域,朴老师摆手,车子停下,朴老师说:“以前朴正吉(曾任长白山科学院动物所所长)骑自行车曾在这里发现过鸭子。”顺着一条只能容得下一人穿过去的毛毛道,几人鱼贯而行,不知何时,一条绿色虫子趴在我洁白防晒服的袖子上,看着如同刺绣,颜色的搭配倒是蛮和谐,虫子在动,我有些惊慌,急忙慌乱地甩着胳膊,虫子却没有离开之意,我只好咬紧牙,用手指夹起,狠狠地将虫子抛入河水中。环顾四周,左看看,右瞅瞅,除了河水哗哗流淌,便是山峰,还有绿树,唯独没有鸭子踪迹。这时,看见对面有几棵笔直的大树,朴老师指向树林嘱咐姜权老师:“记下这个地点,这里适合悬挂人工鸭巢。”
车子小心行进,S弯道车子颠簸,还是没有见到中华秋沙鸭的蛛丝马迹,我却有些眩晕。在前往红石林场岔路口转弯处的高台沟停车了,透过望远镜,穿过杂乱的野草和树枝的缝隙,俯瞰水面,那里欢快地游弋着六只我心中的明星鸭。此时,雌鸭也正在换羽期间,距离远,很难区别谁是鸭妈妈,谁是亚成体鸭,六只鸭子按常理应该是鸭妈妈领着五只亚成体鸭,偶有特殊的情况就全是亚成体鸭。于我而言,望远镜中的全是精灵,全是明星,只见它们欢快地扑棱翅膀,从水面的波纹看出动感,至于谁是妈妈,无从辨别,也不想去揣摩。
车子几乎是龟速,慢悠悠地挪着,一行人的目光都情不自禁地偏向左面,虽然野草和树枝时而挡住视线,也没有挡住我们的热盼。鸭子是目标,也是焦点。就这样车子拐进了一条算不上道路,只是被人踩出来的小径。这里曾经有一棵老树,两三人都合抱不过来。三年前的春天我曾在这里观察鸭妈妈跳巢,虽然那次错过了与小鸭子见面,却意外捡到一只鸭宝宝。也是那一年,一场风暴,这棵孕育无数生命的老树倒下了。听说之后,我悲伤了一段时日,为那些再也找不到家的小动物。一直想来看看,故地重游也算如愿。
三年前,周围农户在这里培育木耳,而眼前没有木耳的影子,长满了黄豆秧,还有刚刚破土的白菜苗,不远处还有一片人工培植的五味子,五味子茎叶依靠农民立起来的木桩攀爬着,有些已经枯萎,大多还是生机盎然。那棵老树的残骸还在,它诉说着自然的故事。正巧,有一个农民正在侍弄玉米地,朴老师问他是否看到中华秋沙鸭,农民说:“早些年看见过,近两年没有。”
三年前,这棵老树上有天然鸭巢,附近的树上也有天然巢,我曾举着望远镜侦察过,也看见过亚成体鸭在此闹巢,还有鸭妈妈从巢里出入。难道老树倒下,影响了中华秋沙鸭在周围树巢安家?这时,我暗想,也许这里居住的鸭子都是亲属。一家无处安身,其他家庭都随之搬迁。想法藏在心底,依然是自己的想法,无法考证,也缺乏论据。毕竟此行的几位老师都是专家,而我依然是外行。五道白河水面平稳,这条河的鱼儿可以回流,鸭子食物自然充沛。以前这段河流鱼儿很多,只因最近挖砂造成了鱼儿数量减少,这也许是看不到明星鸭的原因之一。
车子顺着五道白河继续前行,驶入林区,手机信号弱,无法导航定位。路边一棵老树上,清晰可见四个树洞,树的背面是否还有,我们的目光无法穿透。这时,树洞里飞出一只啄木鸟,吸引了一行人的注意,停车观望,又看到一只三宝鸟飞入另一个树洞。我们守株待鸟,等候三宝鸟出来。姜权老师与朴老师握着相机瞄准树洞时,我发现道路另一侧的榆树上长满榆黄蘑,如一个个金色的宝塔,闪着黄澄澄的诱惑。我爬到榆树旁的一个树杈上,伸长手臂,费了很大气力才摘下几朵,仰头顺着树干往上瞧,还有很多,可惜,我无法攀上树。小秦灵巧,跳到另一个树枝上,扯着树枝,用脚顶着这棵大树,稳住身体后,将这棵树的榆黄蘑全部摘下来。俯身递给了我,我把这些“宝塔”用衣服捧在怀里,跑回停车处放下。这时,啄木鸟还没有回来,三宝鸟也没有踪影,守株待鸟的两位老师也收起相机下了车,顺着老树边上的树趟子去了河边。河水清澈,河底鹅黄色的卵石清晰可见,大大小小不一,错落分布在河谷。远望河水是黄色,感觉并不洁净,近看方知是卵石的颜色。不知为何,见到清澈的河水,我非常想站立水中央,或是坐在水之上。此行不为游玩,我却对这片水域依依不舍。爬上爬下,汗水湿透裤脚而黏在腿上,露在外面的脚踝突然一阵疼痛,低头查看并没有昆虫骚扰,可是,痛还在蔓延,回到车上后,脚踝居然肿了起来,皮肤表面也如荨麻疹,痒痛着。
“这是怎么了?”我疑惑地自言自语,“也没有被虫子咬啊,咋还肿起来了呢?”
姜权老师说:“路边都是蜇麻子。”
植物居然也能伤害到我,看来只能咬着牙忍耐。
蜇麻子是药材,被药材伤了,我又能奈它如何。蜇麻子学名荨麻,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茎叶上长有细小的刺毛,且有轻微毒性,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人或其他动物的皮肤被蜇后,会痛会痒,甚至红肿,要过几分钟才消,非常难受,“蜇麻子”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荨麻会蜇人,山里人都知道,采摘荨麻需要戴着手套,还要小心翼翼,被它蜇了可不好受。可是,采摘它的人依然是争先恐后,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草药。荨麻全草可以入药,荨麻可以做药用于风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等;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荨麻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加上它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野外采摘回来的新鲜荨麻绿色又健康,用来做菜也确实不错,极具保健养生作用。现在吃荨麻比以前更流行,大家都把它当作养生菜。
小秦介绍完荨麻后说:“这片林子药材可多了,尤其木通,秋天时,跑山的人成麻袋背出来。”
尽管脚踝痛痒,在途经金山村时,我还是跟着小秦顺树趟子下行至河岸,这里落差十几米,几乎每一步都要扯着树干倒着退下去。退到河岸见到一处人字河流,河流拐弯处形成一处浅滩,浅滩上芦苇茂密。春天时,曾在这里见到明星鸭,此行不知是时间偏差,还是鸭子搬家,一只野鸭也没见到。筋疲力尽地下来,往上攀爬时却难住我,没有道路,都是树趟子,我只好随着小秦走之字路。据说走之字路不伤膝盖,爬坡可以减少体力消耗。我气喘吁吁爬上路面,衣裤彻底湿透。见到阳光时,看看手机,温度32℃,空气闷热,看来暴雨即将到来。
山里寻一家过得去的餐厅真难。午后一点在三道乡寻到路边的餐厅,一番求助,榆黄蘑成了这顿餐食的精品,似乎有自己的劳动,这盘菜格外香。另外两个菜土豆丝和炒腰花,我几乎没有动筷。结账时,午餐四人六十元,我有些瞠目结舌,不是因为贵,而是觉得太便宜。吃完午饭已经一点四十分。离开后继续前行,途中有一处桥梁维修,从边道通行,临时便桥狭窄,没有交警疏通,几百米的车流拥堵在这里。停车等待中暴雨袭来。等待半小时后车子才从便桥缓缓通过。雨越下越大,雨点砸在车玻璃上、车顶上,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每一滴雨都如同一枚小石子,强劲有力,周围全是雨雾,酷似冰凉的泉水浇在一块滚热的铁板上,发出“啪啦”的声响后,涌起一团团的蒸汽。已经看不清绿树,看不见山峦,车仿佛都成了船,不是在行驶,而是在划行。时而会车,但见车灯闪烁,却看不到车身。雨刷器疯狂地摆动着。想来这就是“烟花”的杰作。雨水似乎从一个固定的容器中一下子倾泻到地面。穿过雨雾,雨滴小了,随着车子跑起来,雨滴落在车玻璃上由椭圆变成圆形,水流也看到了速度。都说隔道不下雨,随着河流的弯度、道路的弯度,看到山,看到树,看到房屋,看到大桥。这时,远处传来雷鸣声,轰隆隆的巨响敲击耳膜。
刚刚惬意几分钟,暴雨又追赶而来。车子本是沿着河边行驶,水面却突然在眼前消失了。雨水时而疯狂,时而减速,路边的树枝被风压倒,树枝却很顽强,又直起腰来,一遍遍挺起,一次次弯腰,随着摇头甩去雨滴又再一次低头。隔着车窗,视线略模糊,但也迫不及待远眺,寻找明星鸭的身影。轰隆轰隆,雷追着,雨撵着,这一刻,我们几人好像逃兵,又好像在寻找新的突破口。行驶的道路上,能见度极低,停车更危险。计划不能打破,今日功课尚未完成,就是下刀子,也不能退缩。
在雨水疲惫的当口儿,远望在一片礁石上有鸭子白色的粪便,却不知鸭子飞到何处避雨。
午后三点钟,车子进入古洞河渔猎滩,路边立着一块写有“秋沙鸭”的大石头。这条路异常狭窄,也非常泥泞,本想拍下“秋沙鸭”几个字作为记录,因雨大无法下车,未能如愿。雨略有收敛后,我还是下了车,顶着雨水拍下了周围的山和眼前的河,代价却是我变成了水鸭子。尽管暴雨刚过,河水却没有被搅动得浑浊,依然清澈,鹅卵石清晰可见。这片水域盛产鹅卵石,奇形怪状,堆在岸边丰富多彩,每一枚鹅卵石似乎都藏着很多故事,也记录着这里的所见所闻。这里来过很多人,也许是游客,周围有烟盒,有水瓶,还有酒瓶等各种垃圾成为这里的败笔。这里还有垂钓者,遗落的渔具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带走了鱼,却留下了人性的丑陋。大自然恩赐了不一样的风景,却被人类轻而易举地破坏了。难怪大海会愤怒,难怪自然会迁怒。没有见到明星鸭,这些垃圾让我的心情十分郁闷。在不远处,小秦清出一个渔网。极目远望,错落的鹅卵石上夹杂着五颜六色的垃圾,不得不感叹,素质,这就是一部分人的素质。
雨停了,阳光、白云,结伴出来,只可惜,古洞河还是寂静的,这里的明星鸭去了哪里?
只有一只斑嘴鸭在水中觅食。想来这便是中华秋沙鸭的珍贵和稀有。如果如麻雀一样,随处可见,自然不会引来关注的目光,也就少去我一次次的踏查,更不会有我用脚步写就的文字。优胜劣汰,能够历经岁月的淘汰,中华秋沙鸭生存至今,自然有它的珍贵处。如此想来,这是缘分,人与人的缘分,人与动物的缘分。明星鸭在这份缘中,拿捏得恰到好处,时而扇动翅膀抚慰我的心情,时而躲开我的视线,让我在焦急地寻找中留有遗憾。
明星鸭就这样把自己活成我心底的一条线,牵着我寻下去,且无怨无悔。
春日观察时,冷风时常让我全身战栗,我便把舒适的踏查寄托给温暖的夏季。眼下就是夏季,却出行闷热,林间蚊虫叮咬。不论春夏秋冬,只要专注去做点事情,都不是易事,冷热都不舒服。尽管如此,踏查还要坚持,决不退缩,这样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