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喜和忧
顺洛卢高速在秦岭山系继续前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家时,并未觉得东北菜好在哪里,出门在外,地方菜系无法满足思乡的胃,满脑子都是家里热腾腾的饺子,还有香喷喷的白肉血肠,还有冒着油的白米饭。幸好出发前,购买了明太鱼干,终于派上了用场,车子前行,咀嚼着鱼干抚慰思乡的心情。
此行,我年龄略小,又是女性,想家程度最为严重。朴老师察言观色,看出我心里的那点秘密。他慢悠悠一条条地撕着鱼干,最后,整条明太鱼仅剩下对开的头部和整个鱼皮。老师又用手指在鱼眼睛处扩延,成了一个鱼皮面具,朴老师为了逗大家开心,居然把面具扣在自己的脸上。那一刻,我懂得老先生的良苦用心。
笑声溢满车厢,乡愁暂时被笑声覆盖。高速路两旁有山,似乎是黄土堆砌成的山。一路山连着山,山与山之间是沟壑,沟壑里有道路,也有人家,偶见半山上有窑洞,车速快,无法拍到全景,也无法获悉里面是否有人居住。这里的山是秃山,新栽的树木棵棵可见,这里土地极少。车辆高速跨越豫西大峡谷,似乎是在半空中行驶。山与山几乎平行而立,一座座山峰摽着劲儿挺立着。面包车已经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行驶很久了,却不见来往车辆通过,我们乘坐的面包车成了这条高速路上罕见的风景。
车行至海拔一千米时,远见秦岭山坡薄薄铺着白雪。随着车子前行,逐渐看得清晰,这里刚刚或是近期飘过小雪,难怪温度如此低。车子随后驶向了高速豫西大峡谷收费站。途经村庄,村庄没有生机,眼前的一切告诉我,这里并不富裕。卢氏县是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如今老区人民生活条件依然很艰苦。村庄路边柿子树挂满柿子,如一个个橘色的小灯笼,给萧瑟的村庄增添一抹儿亮色。驶出王家河隧道后,便是盘山道,下坡前行,刚才所见的落雪也在眼前消失,随着海拔降低,温度也随之提高了,渐渐行到谷底,绿色在眼中丰盈起来。
午后两点到达卢氏县。
卢氏县,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两千一百多年来县名未改。卢氏县气候宜人,四季鲜明,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卢氏县先后出土了卢氏跗猴、洛河中兽、卢氏恐龙、卢氏智人等一大批古生物化石,是全国唯一有化石实物可考的“龙猿相揖别”之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商代文化遗址等一大批遗迹遗址,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34年,红二十五军曾转战于此,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河南省十三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卢氏县是三门峡辖区,是中原腹地、秦岭余脉,有三十六万人口,卢氏县境内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车子左转右绕,找遍几条街不见营业的餐馆,总算找到一家米线店,可是只剩下四碗,六个人如何分享呢?晓涛老师提议买方便面,他和连胜老师两人打算吃方便面。结账时,四人的餐费二十六元,与前几日中午二十六元一碗的牛肉面比较,价格简直是天壤之别。
离开米线店去拜访李老师,李老师也是爱鸟志愿者,平日拿着相机记录候鸟行踪,李老师与马朝红老师是好朋友,因为她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在她的陪同下,一行人去洛河下游寻找中华秋沙鸭。这里唤中华秋沙鸭为“中秋”。
途中,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中秋”的故事。
2018年,洛河村民在沙河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一只大鸟,在水边已经不能正常飞行。村民不知道鸟儿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飞到何处,大鸟外形十分奇特,以前并没见过,大鸟暂时不能飞,村民担心被不法之徒捉走,就把这只大鸟带回家,喂了一些小鱼和小虾。村民们纷纷到他家瞧稀罕。这只大鸟长约五十厘米,红色的喙长而窄,嘴形前端略尖,其尖端带钩,头和颈呈棕褐色,上背褐色,下体白色,肩和下体两侧有鳞状斑。村民们平时也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纷纷提议去报警,找专业人士看看。拨通当地森林公安局的报警电话后,互加微信。对方看到该鸟的视频和图片,立即派出民警赶到现场,与此同时,联系上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专家。民警和野生动物救助专业人员来到村民家,仔细观察,该鸟没有明显的外伤,精神尚可,只是活动能力弱,无法正常飞行。经鉴定,确认该鸟是中华秋沙鸭雌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专家说:“这只中华秋沙鸭没有外伤,也许是飞行累了,飞落在沙河边歇歇脚。”为了精心保护好中华秋沙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将其带回,“好吃好喝好招待”数日,发现这只中华秋沙鸭已经恢复体力,精神状态良好,随后将其成功放飞。
洛河,是一条自然河道,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东西走向,向东边洛阳流去,河道宽三百米左右。这条河也是卢氏县和洛阳市的水源地。以前河水丰沛时,河岸树林茂密,苍鹭、斑嘴鸭、翘鼻麻鸭、黑鹳、白鹭、赤麻鸭、绿头鸭、小䴙䴘、中华秋沙鸭、普通秋沙鸭等候鸟都在这里栖息,这里简直就是一处水鸟的天堂。
顺着洛河岸边的土路前行,车子在颠簸,继续往下游寻去,频频发现采挖砂子的车辆,河道因此遭受严重的破坏,洛河途经卢氏县这段河流的水域已经干枯,裸露出黄沙,听不到潺潺的水流声;河道两边堆积着民用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此情此景,令我愁肠百转,只是不经意间一瞥,一种无法言说的痛在心口徘徊。不知不觉,我泪眼模糊。
这就是中华秋沙鸭洛河的家吗?
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受到了格外关照。虽然并非溺爱,但是,保护者和志愿者都在积极消除影响它们生存的不利因素,尽其所能为它们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
车子还在前行,我们的目光也在不停地寻找。
李老师有些无奈地说:“早些年,每年仅是中华秋沙鸭就有上百只呢。现在河道破坏严重,中华秋沙鸭虽然选择在这里过冬,但数量明显减少,去年只有五六十只在这里。”
车子行至东明镇火炎村时,远望中,两只雄鸭和一只雌鸭在河中的礁石上休息,由于车子行驶的噪音影响到它们,这三只“中秋”扭身飞走了。我的目光跟随面包车前行,又看见三对儿中华秋沙鸭,河岸两边没有树木作为掩体,面包车依然是干扰,它们也飞走了。尽管中华秋沙鸭们对我们不理不睬,可是,我们踏查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来到张麻村。这段河域水面略宽,河中不均匀地分布着礁石,与刚刚途经的河段对比,这里的环境尚可,河流中心有一处浅滩,错落生有几处灌木种群。晓涛老师观察中华秋沙鸭多年,已对中华秋沙鸭习性了如指掌,他望见水流中裸露的礁石上,残存着白色的粪便,便断定中华秋沙鸭就在这附近。大家急忙下车,连胜老师启动无人机高空拍摄,而我也举起望远镜,看到不远处有十三只“中秋”在水中觅食,毫无疑问,这里是“中秋”的旅居地之一。
为了寻找更多的“亲人”,晓涛老师开车前行去下游踏查。剩下的几人就留在张麻村,围着李老师问东问西。李老师说:“卢氏县关注鸟类生态的人并不多,政府重视程度也亟待提高……”
中华秋沙鸭是生态试纸,来到卢氏县过冬,是对这里生态环境的免检,仅这一点便可证明这里生态资源好,这该是卢氏县的骄傲。同时,李老师提倡爱鸟以观鸟为主,拍鸟只为获取资料。她的倡导很契合此行摄影人的理念,与气场相同和理念一致的人交谈,总是愉悦心情。尽管此处的人文环境并不理想,但是,这里有懂中华秋沙鸭的人,也是它们的幸运。
我们在等待着,等待着晓涛老师回来,时光缓慢,仅仅半小时,却感觉如此漫长。晓涛老师回来后,方知他又看见七只中华秋沙鸭。
此行大家心情略显沉重,但是,见到中华秋沙鸭后却极其兴奋。同时,目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又是如此为中华秋沙鸭担忧。天色渐渐黯淡,一行人都拧紧眉毛,心事重重地回到宾馆休息。
次日,在离开卢氏县城前,又顺着洛河边二〇九国道向西逆流而上,还想寻找中华秋沙鸭的倩影。很遗憾,却只频频见到挖砂的车辆,肆无忌惮地采挖。本是一条水流充沛的河流,就这样断断续续干枯。车子在行进,晓涛老师坐在副驾驶位,通过望远镜眺望河水,他如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目不转睛地关注着河道,表情凝重,猜测他的心情也是悲伤的。我们万般无奈,看到被破坏的河道,想到“中秋”如同远嫁的女儿,居然在婆家过着如此忐忑不安的生活,那份痛,在心尖上,说不出,又散不尽。如果这些“中秋”能如女儿一样可以牵手,我想,我会领着它们回家,回到长白山下的家。
来到横涧乡下柳村淹鸠河边的水电站坝上,二〇九国道拐弯处,远远望见九只“中秋”,其中两只雄鸭,七只雌鸭。看见鸭子就是无声的信号,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后,几位摄影师居然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全都趴在公路边上,按动相机记下这个画面。路边有灰土,路边有碎石,路边还有晨露,这一趴,让我惊呆了,一份对职业的敬畏,一份追求中的忘我,一份对中华秋沙鸭的挚爱,淋漓尽致体现在眼前这五位摄影师身上。这时,我虽然站着,却感到自己如此渺小。我有爱,只是我的爱没有他们那般炽热;我也有情,只是我的情没有他们这般深刻。我感到惭愧,默默感谢面前的九只野鸭,是它们让我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
随后,继续前行。车子驶到潘河乡梅家村山路拐弯处,这是两座山间的河道边上的公路。看见一只雄性中华秋沙鸭和两只普通秋沙鸭。由于山路无法停车太久,只好继续前行。与此同时,在〇二二县道双龙湾镇龙驹村道路拐弯处的河岸边,发现了很多普通秋沙鸭、白鹭等野生鸟类。
一路前行,几人的目光都锁定在河面,寻找中华秋沙鸭如同在寻宝,又如同在山林中探险。前面的路况未知,为了顺着河道前行,在徐家湾乡丰太村走错方向,车子拐到悬崖处,这里风景绝美,几座山相连,俯视谷底,山在水中挺立,水面安静,应该有“中秋”生活,只怪我们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熟悉,无法靠近水面,纵有期许也无能为力。
已经无路可走,只能返回。有手机地图软件来导航,可以继续前行。
中华秋沙鸭离开长白山,离开松花江,要飞过几个省,要跨越许多山川河流,才能来到卢氏县栖息过冬,如此辛苦,如此不易。然而,面对眼前斑驳凌乱的河道,内心隐隐为它们担忧,担心河水干枯,担心食物短缺,最担忧它们如何过冬。
可是,我们只是志愿者,在这里我们又是外乡人。无奈之下,把牵挂变成祈祷,祈愿这里的“亲人”顺利地度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