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星江河
数着羊,数着羊,数到了天亮。
民宿准备了馒头和米粥,另外备上一盘炒萝卜。行走至此,餐食的质量和口味并不重要,吃只为饱腹,至于营养,至于卫生,似乎都无关紧要,入乡随俗才好生存,吃饱才有力量去寻找来自长白山的“亲人”。
为了早些见到中华秋沙鸭,清晨六点顶着浓雾出发去码头。之后,乘一叶小舟在浓雾中跨过星江河到达对岸。浓雾笼罩的清晨,陌生的河岸,在雾霭中显得很神秘。一行人带着相机,不知疲倦地出发,似乎在迎接一场期待已久的战役。尽管寒冷,还是信心百倍。水面被雾气笼罩,山峰若隐若现,周围的环境与长白山的魔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点到达星江河对岸,这里已经聚集很多拍鸟的人,掩体上一个个机位口如瞪大的眼睛,注视着河面。所有的人都安装好设备,在静候着中华秋沙鸭登场。
这里环境可谓山清水秀,周围山坡长满竹子,河畔开满黄色的小野花。河水清澈,绿油油的水草摇曳在河底。如此碧水,如此植被,的确适宜中华秋沙鸭栖息。
这条河早些年就有中华秋沙鸭来此过冬,当地人把它们唤为野鸭,并不重视。当拍鸟人发现中华秋沙鸭之后,纷纷前来摄影,村民就此萌生致富的想法。随后几名村民联手在河畔搭建十几个掩体,可供百余人拍摄,每人每次收费一百五十元。村子也因此被拍鸟人传播出去,民宿有了收益,村民也有收入。珍贵的中华秋沙鸭,来到这里却成了致富产业链中的一环。
星江河水域宽约五十米,可拍摄中华秋沙鸭的这段水域水深约六十米,山峰树木倒映水中,与薄雾交融,如同披上薄纱。各种鸟鸣交错,如乐曲在耳畔回荡。
在冷板凳上静坐两小时后,中华秋沙鸭终于出现了。这时,听到的便是按动快门的声音。透过望远镜,我细细数着,水中游着十四只中华秋沙鸭,其中五只雄鸭,它们悠哉地在水面漫步,其中一只雄鸭如首领,在前面引领。随后,时而缓慢戏水,时而疾飞水面,这片水域成了舞台,每一只中华秋沙鸭都在尽情舞蹈。似乎这场戏有时间的限定,它们在水面绕了两圈后,又一起飞走了。扭身通过望远镜望见对岸还有三只雄鸭和两只雌鸭,它们在追逐打闹,它们在游泳嬉戏,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一只雄鸭围绕着戏水的雌鸭一圈圈地转,并时不时把头潜入水中。突然,雄鸭粗暴地叼住雌鸭的冠羽,跳到其背上,野蛮而迅速地完成交尾,过程持续约三十秒。随后雄鸭兴奋地舞动双翅,浮在水面梳洗羽毛,雌鸭也站在礁石上,开始打扮自己。稍后,两块平行而立的礁石上,雌雄两只鸭背对背站着,似乎忘记刚才的恩爱。原本以为中华秋沙鸭交尾只在春天进行,且只在长白山完成,通过这个画面,我对中华秋沙鸭又有了新的了解。只是中华秋沙鸭在这里交尾后并不孵蛋。
中华秋沙鸭的身影一旦落入拍鸟人的镜头里,似乎就是命令,谈话暂停,走动停止。正午时分,中华秋沙鸭又在水面低飞,还“嘎嘎”叫着,声音沙哑,似乎捏着喉咙在呐喊。它们好像在故意折磨拍鸟人,一会儿来,一会儿走,摄影人冻得都在不停地搓着手。
午后两点钟,我们决定离开。
坑口村的踏查,让我百感交集,这里的村民把中华秋沙鸭当作了摇钱树,只有索取,没有关爱。就在登船的码头,漂浮着好多地笼,还有渔网,地笼和渔网对中华秋沙鸭危害极大。在村民的眼里,中华秋沙鸭的珍贵与否并不重要,它们带来的效益才是硬道理。
划船的人很年轻,与他聊天得知,往年有三十多只中华秋沙鸭来这里过冬,而今年只见到二十只。数量的减少,村民们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只有保护好生态,才能更好地保护家园。中华秋沙鸭是远方的客人,若待它们如宾,它们必然也会爱上这里。这里纯净的水域是大自然的馈赠,如果中华秋沙鸭不再光顾这里,这便是警告,说明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待改善。
离开坑口村后,心底全是担忧——为村民锈蚀的内心,为明星鸭未来的命运。中华秋沙鸭是长白山的亲人,也是长白山的孩子,旅居这里,它们的安危成了我们永无休止的牵挂。
一行人极其不舍,朴老师眼泪汪汪地望着水面,这些他看着长大的明星鸭,在这里时刻都有被渔网牵绊的危险,还要天天用表演给坑口村的百姓带来经济效益。
这里是踏查的最后一站,不舍也要离开,我禁不住黯然神伤。离开星江河,遥望中我自言自语:“再见!我的宝贝鸭,我们在长白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