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壶瓶山

秀美壶瓶山

几日来,在湿冷的夜晚我们几乎都是和衣而睡,寒冷裹挟全身,甚至浸入血液。

到达壶瓶山后,我们狠下心来寻一家高档次的宾馆入住。宾馆还算暖和,虽然空调不起作用,但是,软软的鸭绒被能抵御严寒。早七点半的早餐有鸡蛋、米粥、包子,感觉到东北家的味道。

八点二十分外边还飘着细雨,十分影响出发的心情,但是,必须出发。

余汪根全程陪同我们,车子顺着江坪河上游缓缓前行。一行人都在寻找中华秋沙鸭留下的蛛丝马迹。河畔在烟雾缭绕中变得细长,山峰似乎飘在雾中,树林在雨中若隐若现,这样的天气中,似乎云与雾手牵手在山峦间散步。车子走走停停,根据村屯的远近,根据礁石上的粪便,我们不错过一点儿可探寻的信息。在老山岩处发现五只中华秋沙鸭,三只雄鸭,两只雌鸭。这时,雨也停歇了,一行人停车顺小路去河边踏查。道路的侧面青山屹立,薄薄烟雾笼罩山峰,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似乎铺着绿色的玻璃,通透又充满神秘。中华秋沙鸭宛若仙女在烟雾中飞翔。当一行人悄悄走到河边时,中华秋沙鸭警觉地飞走了。

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与村庄若即若离,它们不远离人群,喜欢水势平稳的河面,还要选择葱茏的树木做隐蔽,这就是中华秋沙鸭的聪明之处。

到达壶瓶山镇杨家坪村,顺着吊桥眺望流淌的江坪河。小余告诉我们,此处曾有中华秋沙鸭来过。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在此停留观望,似守株待兔。虽然没有等到中华秋沙鸭的到来,但从水域布局和周围环境足可以确定这里适合中华秋沙鸭生活。

车行到万家台时,又发现六只雄鸭和五只雌鸭在水面飞翔,像在比赛,又像在嬉戏。在神景寨景区龙文峡附近发现两只雄鸭和一只雌鸭在水面上自由地漂着,悠闲的样子,让我觉得这片水域就是它们的世外桃源。

继续顺龙文峡的山路前行,山路极其艰险。

小余说:“去年在这里曾见过中华秋沙鸭。”

两座高山中间夹着一湾碧水,沟壑幽深,水流平缓,原汁原味儿的山,原汁原味儿的水,在这里可以感觉到原始森林的纯粹美。想起乾隆皇帝的诗句:“壶瓶好景看不足,来生有幸再重游。”

车行至半山腰,需要穿过一条更狭窄的山路,穿过山洞,坡路很陡峭,车在行,心在跳,我胆战心惊地数着时间。在恐慌中,到达龙文峡附近,远见三只雄鸭和一只雌鸭在水面捕鱼,如此悠哉,高高的山峰成了它们的避风港。惊喜,还是惊喜,见到了中华秋沙鸭,也算慰藉惊恐的心。

在途中,在路边,在水边,都能见到保护区架起的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牌。

小余说:“为了保护中华秋沙鸭,已经在四个村庄挂上中华秋沙鸭的科普标牌,意在提醒和教育村民要关爱中华秋沙鸭。并且石门县对辖区百姓也明文规定禁止钓鱼和捕鱼。”

明文规定,重在执行。我在龙文峡附近寻找中华秋沙鸭时,在洞口处居然发现村民因电鱼被责令写下的检讨书。一张A4纸大小的检讨书贴在石崖上,有点戏剧性,看似很滑稽,可是,却映射出又一番味道来。这里对中华秋沙鸭的重视,已有法有规来约束村民。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河道基本都夹在两山之间,山峰峻峭,河水清澈,青山绿水间,正是适合中华秋沙鸭生活的环境。可是,这样的环境对我们顺河道调查的工作来说,却充满艰险。有些山路无法行车,有些河道在山路垂直的百米之下。尽管这样,一行人还是小心地、颤颤巍巍地一段段踏查。

聪明的中华秋沙鸭,深知适者生存,择良木而居,选绿水而栖。栖息到哪里,哪里便有最美的风景。壶瓶山的河流水质良好,中华秋沙鸭便把这里当作旅居地。但凡河流中有中华秋沙鸭在,便达到了免检的生态标准。石门县的水域,壶瓶山的河谷,中华秋沙鸭在此栖息,就是生态环境优良的见证。

中华秋沙鸭冬季从长白山迁徙而来,在壶瓶山的各大小溪流中度过冬季,等到壶瓶山春花谢尽时,再重启旅程返回北方进行繁殖,待到冬季再次拖家带口而来,年年周而复始。值得欣慰的是,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中华秋沙鸭视为掌上明珠。

我们只是志愿者,追寻中华秋沙鸭的足迹而来,似乎读得懂它们的喜怒哀乐,更懂得它们生存地域的生态环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