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巢在山林

巡巢在山林

错过几巢雏鸭的“跳伞”表演,我心里难免有些焦躁。新的一天,尽管阴云密布,朴老师还是带着我们去了头道白河保护监测基地。

小秦又去巡巢了,与野鸭寻巢同音,意义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中华秋沙鸭寻巢是指亚成体鸭在鸭妈妈孵蛋时,常常飞到鸭妈妈孵化的树巢里,因为好奇,左看右瞅,学习鸭妈妈如何孵化,偶尔还与鸭妈妈撒着娇,为此,常被鸭妈妈严厉地轰出去。鸭妈妈担心亚成体鸭不小心碰坏正在孵化的鸭蛋。然而,亚成体鸭并不甘心,依然去鸭妈妈孵化的树巢捣乱。在鸭宝宝跳巢前,亚成体鸭还会围着鸭妈妈孵化的树巢欢呼。待鸭妈妈领着弟弟妹妹跳下后,它们急忙钻到鸭妈妈孵化鸭蛋的树巢里,似在探秘,似在学习。有的亚成体雌鸭还会把羽毛一根根啄下来铺在树巢中,用羽毛作为占领巢穴的标志。亚成体鸭的这般操作,酷似孩童玩儿过家家,有些滑稽,有些幼稚,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小秦巡巢,并没有这么简单,他要调查哪些鸭巢里雌鸭正在孵蛋,还有鸭蛋的孵化情况,都要踏查,都要记录。此时,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自告奋勇与小秦同去巡巢。穿梭在丛林中,我随手拍着野花,看着野草,也是惬意满满。小秦每次爬上树,我便拍下他查看鸭巢的情景,看似他在掏鸟窝,如果有不明真相者,会把他当作坏蛋,当作鸟类的敌人。我学会了从他的眉宇间辨析鸭蛋的孵化情况。小秦爱笑,一旦他皱起眉毛,眉心的川字纹拧在一起,我的心情也随之低落。那一定是雏鸭偷偷跑了,他也束手无策了。

巡巢很枯燥,可是,朴老师带领科研组一年又一年来巡查。为了研究中华秋沙鸭,孤独、枯燥,似乎成了常态。如果不亲历这个过程,看着一张张摄影作品,想象着面对静谧的河畔,端着相机按动快门,很刺激,很惬意,这应该是件很美好很快乐的事情。个中滋味,只有经历了才颇有感触。

同时,巡巢这份差事的责任重大。每一个树巢里蛋的数量、鸭蛋的变化、每个孵化巢中雌鸭的出入时间,项项都要了如指掌。小秦敬业,他凭经验对常见的问题都能解答得明明白白。虽然不是科普专业术语,但是,更通俗易懂。

与他一路巡巢,听他讲中华秋沙鸭的故事,以及平日巡巢中遇到的事情,也是一种收获。

风儿呼呼地刮,已经淹没了鸟鸣声。风儿刮得缓慢时,才能听到水波流动的欢腾。不知是鸟儿因为寒冷而躲了起来,还是因为风儿吹口哨时过于专情,将鸟儿鸣叫覆盖了。暴雨袭来,但是,由于密实的树冠交错着,使人感觉到只是毛毛细雨。这场雨并没有扰乱我们继续巡巢。

巡巢后的工作便是守巢了。守巢更枯燥。近乎目不转睛地盯着鸭巢,雌鸭何时出树巢,何时入巢穴,必须逐一记下来。

在雏鸭先后跳巢的这段时间里,朴老师忙,小秦忙,他们的忙都是静止的。他们的忙就是用眼睛不停地盯着鸭巢,不敢溜号,唯恐走神而错过雌鸭出入巢的时间。那样,科学研究就缺少了雌鸭的相关数据。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用于繁殖的树巢的地方必须受到保护。被保护的区域里,不会人来人往。这样,中华秋沙鸭成为这片林海中唯一令我惦记和迷恋的朋友。

我们完成巡巢后,小秦在河段上游人工巢下的掩体中观察。我独自回到基地的停车场,躲在车中避雨。刚刚坐稳,小秦传来消息,他在上游看到鸭妈妈带着二十六只雏鸭在河中嬉戏。朴老师听后,迅速抓起相机,顶着中雨,一路小跑奔往河流上游,我跟随在后面,脚步却跟不上老先生。中雨还在下,风还在刮,我们抵达掩体时,披着塑料薄膜的小秦,半蹲半跪在掩体中,瑟瑟发抖。

河水湍急,时不时刮起一阵狂风,我的心似乎揪在一起,我在为雏鸭们担忧,水是凉的,天是冷的,难为这些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生命。雨水打湿了我的衣裤,暂时还没有见到雏鸭游过来。就这样,在雨中继续等候了一个小时,在上游观察的姜权老师收工来到我们的掩体。我翻看他的相机,他居然拍到了二十八只雏鸭。二十八只,好震撼,大场面,忒稀罕人。想必是两窝雏鸭,或是三窝鸭宝宝合在一起而成。我继续翻看相机,发现雏鸭身后,两只雌性中华秋沙鸭相互追逐,激起一层层水波在水面炸开。这两只雌鸭并不友好,其中一只较为强势,不允许另外一只雌鸭靠近雏鸭。如此看来,二十八只雏鸭是两家鸭宝宝。这是一场争夺鸭宝宝的战斗,为了强大自己的族群,鸭妈妈是贪婪的,也是自私的。每一个鸭妈妈都喜欢鸭宝宝,都想让自己族群的鸭宝宝无限量地多起来。胜者为王,胜利的鸭妈妈领着雏鸭浩浩荡荡游向上游。

中华秋沙鸭是群居家族动物,鸭妈妈喜欢抢夺其他群的鸭宝宝壮大自己的家族,似乎有女皇容纳天下子民的气度。这是基因之故,抱团取暖。只有种族强大,才能抵御天敌的侵袭。

二十八只?朴老师诧异。基地鸭巢前几日只跳了十四只雏鸭,剩下十四只又是一巢雏鸭,然而,这十四只雏鸭却不在科研所掌握的人工巢之内出生。难道附近藏着没有被发现的天然巢?

对于我,见到雏鸭是件开心的事情,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雏鸭在水中疾奔,没有亲眼见到它们跳巢,但只要它们顺利降落,安全抵达河水中,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去觅食,我也就不虚此行。

我内心隐约的遗憾和焦躁散去,新生命是抚慰内心最好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