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的家园

秘密的家园

早些年,人们在长白山山区毫无节制地乱砍滥伐,破坏了好多老树,势必影响中华秋沙鸭安居孵化。

幸亏科研人员及时发现,为中华秋沙鸭搭建人工产房,解决了孕鸭的“住房”问题。

为了见证中华秋沙鸭生命中的第一跳,我蹲守在人工产房下面十几日,终于看到雏鸭跳出了鸭巢。之后,我兴奋许久,暗自惬意,与雏鸭完美地相逢也算是填补了人生的一隅空白。

可是,人心贪婪,我还没有目睹过天然巢中雏鸭“蹦极” 的场景,于是内心又萌生期盼,也算是奢望。

于我而言,心中有梦,一定要去圆梦,哪怕付出艰辛,哪怕经历坎坷。当我获悉抚松县漫江镇长松村头道漫江岸边的天然巢就要有雏鸭跳巢时,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充足了电,我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松村。

这处天然巢是中华秋沙鸭秘密的家园,两年前才被这里的村民发现。眼前这棵神秘的老榆树,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已经枯萎很多年。一棵枯树看似很平常,很无奇,隐藏在树洞的中华秋沙鸭却在悄然无声中酝酿着新的生命。如果没有这次跳巢,这棵树不会走入我的视线,也不会吸引我为它披星戴月而来。

受观鸟经济的影响,长松村村民在岸边搭建百米掩体,三名村民从村里承包了这段水域,联络南来北往的拍鸟人,这里也算是拍鸭驿站。为了更好地了解天然巢中鸭蛋的孵化情况,村民小罗在树洞里安放了监控设备,站在树下便可以知晓巢内的动态。

我透过小罗的手机屏幕,看到鸭蛋刚被啄破手指肚大小的裂口,按惯例,雏鸭在二十四小时内应该离开树巢。眼下,跳巢倒计时中。

不看不知道,看了真惊讶。河岸边陆续聚集着南来北往的摄影人,“长枪短炮”架在鸭巢的对面。摄影设备如同大炮,一个个黑洞对准鸭巢的方向,看着壮观,细瞅极恐。

我没有摄影设备,准备用望远镜遥看雏鸭跳巢的瞬间。

这周围有十个人工鸭巢,其中长松村有四个,天然巢却只发现这么一个。这处拍摄点下游原有一段橡胶坝,因为河道整改,橡胶坝拆除,水面下沉,水位最深处下降近五米。因此,岸边裸露出淤泥,无法还原曾经水位与树根平齐的场景,雏鸭跳下来后,也不能直接进入河水中,需要在泥滩上冲刺百米。

如此黑乎乎的岸边,作为拍摄的背景画面并不美丽。对于我而言则无所谓,我看的就是过程。

山里的空气依旧清冷,这次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也没有感觉到温暖。周围的树木刚刚冒芽,依然显得萧瑟,唯一抚慰心情的便是耳边的鸟鸣,各种鸟鸣交错成一首林间的交响曲,时而还传来村庄里的狗吠声。想想这就是儿时的声音,听着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小罗说:“姐,与我同行,可以看到跳巢的全过程,姐在树巢下等着就行。”

各路神仙,各就各位,架起“大炮”等待产房传喜讯。

我坐在距离天然巢约五十米的地方,如果离老树远,手机接收不到信号,如果离老树太近,又怕巢内雌鸭惶恐。因此,五十米恰到好处,我们做好隐蔽,悄然无声地守候着,名副其实地成了产房的守门人。即将当妈妈的中华秋沙鸭成了明星,聚集在这里的四十几人都翘首以待这场跳巢大戏,主角明星中华秋沙鸭和它的雏鸭成为众盼的对象。

就这样苦苦等待一天,居然没有丝毫动静。这位矜持的鸭妈妈不走寻常路,居然打破了常规,头号鸭宝宝都已破壳二十四小时,它居然还稳坐巢中。无奈,夕阳已经西下,树巢下的观众只得收起设备,恋恋不舍地离开漫江。大家约定次日清晨四点再来等候。

有期盼,有等待,便有了能量支撑身体。

次日我早早起来,顶着星辰来到江边,而我居然不是最早到达者。为了拍雏鸭跳巢这场大戏,每一个人都不辞辛苦。

就这样,我与小罗又坐在老树的不远处,通过树巢里的监控设备实时观看巢内鸭妈妈和雏鸭的动态。一只雏鸭很活跃,在鸭妈妈背羽上调皮地跳来蹦去,想来它应该是头鸭,发育好,破壳早。不管它如何激动,如何憧憬巢外,鸭妈妈依然稳稳地搂着其他鸭宝宝一动不动。

高科技电子设备的存在,使鸭巢没有了秘密。鸭子们不会想到,它们的头顶有监控在拍摄它们生活的点滴。五点三十分,老树的周围有几只亚成体鸭前来闹巢。巢里的鸭妈妈开始东张西望,似乎是在进行跳巢前的酝酿。

等待漫长,却充满希望。六点三十分,三只雏鸭异常活跃,排着队在鸭妈妈背羽上跳跃,还有两个鸭宝宝按捺不住梦想,攀爬巢壁在试飞。鸭妈妈仰着头,长喙一张一合,眼睛透着慈祥。雏鸭蹦来蹦去,看似玩耍,其实是在练习,活跃十分钟后,又被鸭妈妈搂入怀里。天彻底地亮了,鸭妈妈却用双翅继续温暖它的鸭宝宝们。

六点五十分,鸭妈妈开始梳理羽毛。中华秋沙鸭不仅对栖息地挑剔,而且对自己的个人卫生也很在意。通过观察发现,中华秋沙鸭每次离巢或是有活动时,都要事先认真梳洗打扮,似乎同人类一样,外出要有端庄得体的服饰、干净通透的妆容。羽毛梳理整齐后,它仰着头,警觉地瞪着眼睛,聆听巢外世界的声音。

聆听几分钟后,鸭妈妈又打起盹了。鸭妈妈很疲倦,一直以来,依靠当妈妈的欣喜来支撑,困顿中头不停地左右摇摆,眼睛张张合合,尽量保持清醒。

七点三十分,鸭妈妈站起身来,伸长脖,小鸭子们也自觉将小脑袋朝向巢口的方向,很有规律地围在妈妈周围。鸭妈妈走到巢口后停了下来,随后又蹲卧在巢里,还在欢喜的雏鸭被鸭妈妈的翅膀逐一收拢在怀里,又是一片安静。

通常雏鸭的活跃度与发育程度有关,猜测此时鸭妈妈在刻意地考查鸭宝宝,通过鸭宝宝攀爬自己背羽时表现的好坏来判断雏鸭是否活跃。也许鸭妈妈来到巢口的瞬间,瞅到密密麻麻的摄影人,在鸭妈妈眼里,这些握着“长枪短炮”的人是敌人,随时都会伤害到它们。

孕育是一项艰辛的工程。一个月的孵化期使鸭妈妈眼睛无光而憔悴。在即将跳巢的清晨,它又打起盹来,这是疲惫的体现。这段日子,它在睡觉时或者休息时都是睁一眼闭一眼,显得十分疲惫。

八点巢里又活跃起来了,雏鸭在鸭妈妈的背上玩耍。这时鸭妈妈“嘎嘎”叫了几声,似乎在安抚鸭宝宝,又似乎在叮咛。此情此景,应该是跳巢前的培训。

雏鸭们都在跳跃着欢腾着,相互比赛,相互鼓励,争先恐后在鸭妈妈的背上表演,鸭妈妈的背羽成了小舞台,一个个小演员似乎在做出场前的热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跳巢只有几秒,而这些小鸭子却用两天的时间练习,一边积蓄能量,一边酝酿跳跃的勇气。

鸭妈妈陪着雏鸭反复练习,反复休息,为跳巢储备了足够的能量。

我来了

八点四十分,鸭妈妈的长喙张成八字,随后“嘎”地大叫一声。这一声很震撼,躲在树巢下的我都听得清清楚楚。这一声,就是集结号,雏鸭们瞬间停止活动,乖乖地躲在妈妈身下,瞪着一对对黑亮的眼睛,“叽叽”叫着,似乎是誓言,似乎是承诺,似乎告诉妈妈:“我们很勇敢,妈妈请放心。”

随后,鸭妈妈的长喙开始不停张合,我却听不到清晰的叫声,鸭妈妈如同一位老师在滔滔不绝地传授经验。根据以往经验,跳巢前,鸭妈妈应该外出踏查路线,观看周围环境。可是,眼前鸭妈妈并没有按常理出牌。鸭妈妈的脖颈伸长,似乎在踮起脚观望巢外的动态。我看得云里雾里,屏住呼吸,拿捏不准鸭妈妈下一步的打算。这时,小罗拿着对讲机对拍摄的人群喊:“注意,鸭妈妈要出巢。”

八点五十二分,鸭妈妈“嘎嘎”叫了两声,洒脱一跳。就在瞬间,小鸭子们“叽叽”叫闹起来,并紧紧跟随其后,三个一群,两个一伙,逐一跳出,洞口外有一处偏树杈,其中有两只雏鸭居然落在树杈后弹起,再落到树下的淤泥中。待我醒过神来,八只雏鸭完成了气势磅礴的跳巢。这个树巢内有十枚蛋,孵出八只雏鸭。

多么希望时钟定格在此时,以慢镜头推进雏鸭跳出巢穴的过程,从雏鸭的表情到雏鸭的动作,不遗漏一丝细节。可惜,时间无情,让我惊讶后留给我的还是遗憾。

雏鸭出巢了,我的视线迅速从监控的手机上移开,急忙抓起望远镜眺望树下。这巢雏鸭跳巢后,选择哪条路线奔向河流?都在猜测,都在揣摩。

老枯树距离河岸只有百米,小鸭子在泥滩上以跳动的姿态向水面前行,巢外阴冷,淤泥中冰凉,雏鸭幼嫩的足蹼正在经受着冰冷的考验。来到河岸边,雏鸭扑通跳到河里,无师自通,快速游走。偌大的河面,幼小的生命,如果不借助望远镜,很难在水面寻到可爱的毛茸茸的小家伙。

我一直存有疑惑,为何跳巢后鸭妈妈领着雏鸭会逆流而上,一番观察后猜测,兴许因为向下游动,水流顺势,容易把雏鸭冲跑,只有逆流前行,雏鸭才能向着妈妈靠拢,冲跑的可能性小些。这应该是鸭妈妈的智慧所在。

河面上,鸭妈妈在前面引领,七只小鸭紧紧跟随,还有一只小家伙却落在了岸边。鸭妈妈急忙绕回来,“嘎嘎”地不停呼唤,等到落单鸭宝宝归队后,鸭妈妈继续率领雏鸭们逆流而上,游向张家吊桥。

天气阴凉,江水也冰冷。最后归队的雏鸭在鸭妈妈的授意下,爬到鸭妈妈的背羽之上。就这样,鸭妈妈驮着雏鸭在河面上游动二十分钟,游累了,趴在对岸的泥塘上,这时,雏鸭们又被鸭妈妈搂在双翅之下。

天气预报所说的雨如期而至,顿时,江面雨雾笼罩。摄影人都披上了雨衣,都想拍摄鸭宝宝更多精彩的瞬间。而雏鸭似乎并不在意雨水打湿羽毛,趴在岸边的泥潭上学着妈妈的样子梳理湿漉漉的绒羽。

鸭妈妈巡洋舰

雨越下越大,雏鸭再次躲入鸭妈妈双翅之下。鸭妈妈抖开双翅,给孩子撑起避雨的伞。

细细想来,眼前鸭妈妈打破常规,没有在跳巢前观察巢外环境,也没有伏在巢口观察周围动态。突然的一跳让摄影人出其不意,仅几十秒的时间,好多摄影人还未来得及按动相机快门,便错失了珍贵的一幕。

漫江的食物暂时还不丰盛,因为冷,因为饿,休息后的鸭妈妈带着雏鸭在河面上来来回回游走。

雏鸭的降临使我的心情变得激动,而面对如此阴雨天,我心中又隐隐生出一丝担忧。

此处天然巢已成为摄影人的焦点,对中华秋沙鸭毫无干扰下完成拍摄,似乎无法实现。鸭妈妈不按规律的举动,就是对观察者和拍摄者的抗争,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我的抗争。我有些内疚,只因内心承载一份使命,初衷是善意的。我默默道歉,只是我的歉意,鸭妈妈听不到。中华秋沙鸭之所以能够成为活化石,与它十分机警息息相关。中华秋沙鸭的性格如此,人类观察和拍摄的行为一定干扰了它。既然爱它,就不要打扰它,不要去伤害它。这里本来是属于中华秋沙鸭的秘密居所,被人类发现了,有人欢喜,也有人担忧,而我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