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的威胁
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曾提出“黑暗丛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丛林法则中,强壮者有最多的食物,弱小者也不能忍饥挨饿,弱肉强食,本就是丛林法则,没有绝对公平,只能适者生存。可是,动物的世界里,物种不同,命运不同,哪怕是同一个物种,都有着各自的归宿。所谓的天敌,就是伤害自己或者灭掉自己的物种。每种动物都有天敌,中华秋沙鸭天敌很多,有飞禽,也有走兽。
2018年4月末,正是雌鸭孵蛋的关键时期。一日中午,一条棕黑锦蛇(百姓又称它为松花蛇)出现在树根处,蠕动着往上爬。松花蛇爬树能力超强,性情暴烈,是捕杀高手,攻击性极强,它的唾液可使小型动物死亡,造成的伤口不仅会肿胀,还极其疼痛。这种蛇偏食,对食物比较挑剔,对鱼类不感兴趣,偏偏喜欢捕食鼠类、雏鸟和青蛙,成年蛇更偏爱雏鸭,幼蛇对鸭蛋情有独钟。在这以前,保护人员为了防止蛇类偷袭中华秋沙鸭的蛋,已经给有鸭巢的树干围上了光滑的铁皮,阻碍蛇的攀爬。万万没想到,松花蛇并不是傻瓜,为了猎取食物变得很聪明。它经历几次失败后,居然学会了钻空子,顺着树干边的一根细细的电线攀爬,迂回拐弯,再借力爬上树。松花蛇一旦爬到鸭巢,雌鸭根本不是蛇的对手,只能逃命。一窝即将孵化成雏鸭的鸭蛋,将遭遇灭顶之灾。
就在这时,保护人员从监控中见到这起突发事件,火速赶到树下救援。雌鸭和还未出生的雏鸭们躲过了天敌的捕食,雌鸭继续回巢孵蛋。值得庆幸,雌鸭并没有弃巢。5月中旬,雏鸭即将破壳时,一只鸳鸯刚刚进入繁殖期,四处寻窝,趁雌鸭每天外出两次觅食的空巢期,居然大摇大摆来到洞口,探头探脑,耍起赖皮。雌鸭回来后,发疯一般驱赶入侵者。
如今可以用先进设备监测中华秋沙鸭的成长过程。可是,中华秋沙鸭非常聪明,大多都能避开人类的监测。没有监测,即使遇到天敌,悄无声息地消失,也无法被人知悉。中华秋沙鸭数量减少了,原因何在?无从得知。
中华秋沙鸭孵化时,为了避免天敌爬入孵化巢而伤害雌鸭和正在孵化的蛋,保护人员都会在挂有人工鸭巢的树干上绕上成圈的倒刺,或者捆扎塑料布,这样就可以减少天敌爬上树的危害。可是,如此围来绕去也存有弊端,人为暴露了中华秋沙鸭树巢的位置,树巢失去隐蔽性,会带来人为的破坏,这又成为隐患。无奈,自然保护区只能派专人对孵化的树巢全天候看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雌鸭和雏鸭的安全。
想起年少时,我饲养过家鸭,常常晨起后发现鸭不见了,地上有鸭毛,有血迹。这时,老年人会说:“黄鼠狼又来偷鸭了。”为了防范鸭子被偷,大人们便在鸭窝周围装上密实的栅栏。尽管这样,鸭子还是会夜半丢失。家鸭在身边,丢失与否,一眼便知。而中华秋沙鸭远离人群,即使遇到天敌,人们也无法知晓。
中华秋沙鸭毕竟是飞禽,在食物链上它属于弱者。它的生存具有特殊性,树上筑巢,水中生活,会爬树的黄喉貂、紫貂、松花蛇等对雏鸭都构成致命的威胁,水中的水獭和水貂也会偷袭它,还有天上飞的普通、大
、长鹰、毛脚
、雀鹰等禽类都对它垂涎。尽管中华秋沙鸭机警,有些还是不幸成为天敌的美味。
黄喉貂当属中华秋沙鸭危险系数极高的天敌之一。黄喉貂,俗名青鼬、蜜狗、黄腰狐狸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喉貂身体细长,体长约六十厘米,体重在三公斤左右,头呈三角形,吻部尖,体毛棕褐色或者黄褐色,喉部有一大块黄色或橙色的斑块,也是黄喉貂名字的由来,腹部毛呈灰褐色,尾部毛黑色。黄喉貂四肢较短而有力,善于攀爬,行动隐秘而敏捷。黄喉貂分布较广,适应能力又强,山地、森林、丘陵及荒漠均能见其身影;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在树洞、岩石缝隙中休息,活动高峰在傍晚和黎明前夕;行动敏捷,善于钻入狭小的洞穴和缝隙中捕猎。黄喉貂性情凶猛,喜欢捕食各种松鼠、鼯鼠,也常捕捉各种鸟类。此外,各种昆虫、鱼虾蟹类和野果,它都来者不拒,黄喉貂偶尔还敢于进攻体形大于自己的动物,甚至有捕食山羊、林麝、斑羚和小野猪的记录,在东北地区的黄喉貂还会捕食紫貂。
黄喉貂爬树的本领之强超乎人类的想象,速度之快也能独领风骚,自然成了鸭巢中雌鸭的天敌,还有那十几枚热乎乎的鸭蛋更让黄喉貂垂涎欲滴。黄喉貂常常会先捕获雌鸭,之后再慢慢享用鸭蛋,赶尽杀绝,不给中华秋沙鸭留有一丝余地。在黄喉貂与中华秋沙鸭的战斗中,后者只有两条路,一是决一死战,二是逃跑了之。在它们的决斗中,中华秋沙鸭永远是弱者,能够逃命该是最好的结局。只可惜那些还没有破壳的雏鸭就这样夭折了。这场战斗,减少的不仅仅是一只雌鸭,还有一窝尚未出世的鸭宝宝。
那年春天的午后,我在静候雏鸭跳巢时,忽然见到红隼如直升机在空中盘旋。
红隼是食肉的禽类,相当凶猛。这只红隼身姿矫健,眼神犀利,体形不大,身材苗条,甚至比不上一些家鸽。它的翅膀尖尖的,尾巴也长长的,背部通常是棕红色,如果看到的是肚子,基本都是灰白色的,若是离得近,还能看到一些深色的纵纹。红隼通常单独或成对行动,飞行迅速,振翅时速度更快。有时,飞行并不靠扇动翅膀,而是依赖于气流翱翔。红隼筑巢不挑剔,喜欢居高临下,有时候还会抢夺其他鸟类的巢穴。红隼也不挑食物,最主要的食物就是鼠类,鼠类数量不够时,红隼也会把鸟类作为主要的捕猎对象。除此之外,蜥蜴、大型昆虫、蝙蝠等等,如果能够抓到,红隼绝对不会放过。仗着不挑吃、不挑住,红隼成为最常见的猛禽。
这时,正在河岸洗澡的雌鸭从水面惊飞,红隼猛然转身追赶,我的心一张一缩,莫名地紧张,为中华秋沙鸭担心,为巢中将要破壳的鸭宝宝担心。红隼是中华秋沙鸭的天敌,况且它们的战场在天空,我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注视着。听朴老师说,很多时候,中华秋沙鸭就这样消失了,丢下巢里将要破壳的蛋。在我伤心地想放弃对雏鸭跳巢的关注时,雌鸭回来了,它停在巢口四处张望一分钟后,又低头瞅向巢中,随后,灵巧地钻进人工巢。这次,中华秋沙鸭胜利了,可见雌鸭的勇敢。但是雌鸭似乎受到了惊吓。次日,它没有出来觅食和洗澡。苦苦等待雏鸭跳巢的我,一度又陷入煎熬中。
在动物世界里,身强体壮或生性凶猛就是王道,每种生物能在地球上存活下来,都是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能留存下来,靠的是动物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华秋沙鸭靠捕鱼生存,它是鱼儿的天敌;松花蛇喜食鸟蛋,又成了鸟类的天敌……以此类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每个物种的生存是都一种博弈,靠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本能。
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是生存的需要,它们之间的好与坏,都是相对而言,其结果也符合自然界平衡的规则。
动物与动物的瓜葛,姑且不谈,我们是人类,所有的好恶都是凭人的主观认定,不懂鸟语和兽言,自然无法诠释动物的内心。动物的因素除外,中华秋沙鸭更大的敌人便是人类。
每年二道白河镇孵化的雏鸭数量与迁徙而归的数量存在落差。大面积天然森林被砍伐,能供中华秋沙鸭筑巢繁殖的天然树洞严重缺乏,大范围的中华秋沙鸭繁殖栖息地被破坏,孵化成了妨碍生存的首因。在繁殖中遇见天敌,对于动物而言算是天灾;迁徙路上遇见不测,大多便是人祸。河岸抽沙或采石,河道河床的自然环境被直接破坏,影响原生物种的生存,中华秋沙鸭的食物会减少,无形中带来生存隐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河边,还有工农业废水的污染,严重改变土质和水质,这也是中华秋沙鸭生存的隐忧;河道投入大量饲料,用于人工养鱼,导致水体的改变,严重影响中华秋沙鸭生存的水源;河滩开荒种田,芦苇丛面积缩小,沿河植被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适合中华秋沙鸭生存的水域减少,导致中华秋沙鸭种群的减少;个别河段内,渔民电鱼或垂钓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非法电鱼已成为个别人的生财之道,这不仅仅是毁坏生态平衡,更严重的是造成了河流中鱼类资源减少,影响了鱼类繁殖,造成中华秋沙鸭食物紧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外来的生物入侵,譬如,空心莲子草、红花酢浆草、凤眼莲等,威胁着其他物种的正常繁衍,形成生态安全隐患;本地恶性杂草葎草、寄生植物菟丝子等大量繁殖,也殃及了生态的安全。
中华秋沙鸭的减少,原因有天灾,有人祸。尽管自然保护立法立规,可是,还有人铤而走险,只为个人的利益,在破坏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人类应该退让一步,绕开河道开发,划出一片小小水域,让中华秋沙鸭栖息繁衍。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保护人员尽其所能帮助中华秋沙鸭避开天敌,同时监测及监控可能出现的人为破坏。仅仅这一点,便是中华秋沙鸭选择头道白河保护区的最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