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爷爷鸭缘
世间一切的痴迷,都源自人类内心中的热爱。1978年,朴老师与中华秋沙鸭结缘,也就是从那时起,老人家才一点点地着魔。
那时,朴老师与同事巡山时突然发现中华秋沙鸭,这是他第一次与中华秋沙鸭相遇。中华秋沙鸭外在特征与众不同,当时,他虽然叫不出野鸭的名字,但也相当兴奋。长白山山区森林茂密,再度寻找这种野鸭难度颇大。此后,他对中华秋沙鸭一直“耿耿于怀”。
1981年,他被调到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工作,参加中华秋沙鸭生态学研究课题时接触到中华秋沙鸭,才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不仅知道了名字,还知道中华秋沙鸭会在3月中旬从长江以南迁徙到长白山区域的栖息地繁殖,完成生儿育女的任务后,又携家带口飞往南方。
朴老师想起初见中华秋沙鸭时的那份激动,梦想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此后,中华秋沙鸭的影子时不时在他眼前飞来飞去。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朴老师想要追逐心中所爱。从此,中华秋沙鸭成为朴老师一生研究的对象。
2008年,老先生终于下定决心要进一步观察研究中华秋沙鸭。为了留下影像记录,他买来相机,开启了中华秋沙鸭摄影的艰难历程。科研是苦差事,而朴老师的脚步从未停歇。为了了解中华秋沙鸭的生活习性,他起早贪黑,跋山涉水,熬酷暑,战严寒,这些都成了家常便饭。中华秋沙鸭多喜欢在河流处活动。为了拍摄到满意的作品,朴老师常常天还没亮就到达场地,潜伏在长白山河道旁的树丛中,寻找和拍摄这种“会上树的野鸭”。早期拍摄中,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帐篷做隐蔽,只能用树枝搭成掩体,在里面一蹲就是十多个小时。
一次,他在河边蹲守整整十一天,只为观察中华秋沙鸭,这是他拍摄生涯中等待时间最长的一次。经历艰辛,流过汗水,可他并未觉得苦累。见到中华秋沙鸭的那一刻,经历的一切辛劳全都化作喜悦,一种成就感萦怀,他与中华秋沙鸭之间,似乎早已在前世有过约定,今生终要相守到老。还有一次,为了拍到中华秋沙鸭雏鸭孵化后第一次从树洞里探出头然后跳向河面的镜头,他提前在中华秋沙鸭栖息的一棵大树附近搭上一个小帐篷,把帐篷外面全面伪装起来,每天早晨四点多钟天刚放亮就开始紧盯鸟巢,直至天黑才收工。这次,他在帐篷里住了四天四夜,最后也没有拍到雏鸭跳巢。
拍摄受阻,并没有削弱老先生了解中华秋沙鸭的热情。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更适合的方法和更稳妥的拍摄时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后,他倾囊购买更先进的摄影器材,为拍摄备足设备。
那时,中华秋沙鸭繁殖期如何自然交配一直是个谜,获得中华秋沙鸭交尾的资料成为老先生的又一个计划。经过长时间观察,最佳拍摄位置和角度已经确定,守株待兔,又苦苦蹲守三十八天后,一组珍贵的中华秋沙鸭交尾的场景定格成影像,瞬间变成永恒。那时正是春寒料峭时,老先生顶星辰、伴晚月,苦苦守候,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就掏出揣在怀里的米饭锅巴,就着咸黄瓜饱腹。
斗转星移,老先生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没有烦累的工作牵绊,他的心彻彻底底交给了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一年当中在长白山生活的八个多月里,他每天如同上班一样,早出晚归,办公地点就在河岸,每天静静观察。水流声、鸟鸣声,还有风声,陪伴老人。老人家记录着中华秋沙鸭每一天的变化。因为痴迷,因为执着,其他摄影人都喊他为鸭爷爷。每次见到中华秋沙鸭,他的目光里全是慈爱,如同看到心爱的晚辈一样,散发着满满的暖意,那样慈祥,那样宁静,那样自豪。每一只中华秋沙鸭似乎都是鸭爷爷的孩子,他为它们奉献了全身心的爱。久之,他与中华秋沙鸭有了默契,野鸭的一举一动,老人家都能读懂。
中华秋沙鸭先遣部队每年3月15日左右飞回头道白河,这个结论是老人家通过无数次观察后获得的。尽管他熟知中华秋沙鸭归来的时间,可是,内心有期盼,3月初便会情不自禁地来到头道大桥探看。一天下午,老师蹚着厚厚的积雪向上游踏查人工巢,他想越过冰面走捷径,再蹚过阴暗兜风处,便可以到达对岸。他背着的相机包中有一部相机,手中还端着另一部相机。刚刚踏上雪窝,双腿陷入积雪中,积雪没过大腿,他用力拔腿,却踏碎脚下的冰面,猝不及防落入冰水中。老师越挣扎越往水中滑落,几秒时间,河水浸透衣裤,雪落河中变成水,他的棉衣浸水而变得沉重。周围没有帮手,老人家总算爬上岸,两部相机都已经被水浸泡了。老人家不顾全身冰冷,却心疼起相机来。之后,穿着浸满冰水的羽绒裤顺原路返回,平日半小时便可以走到停车处,这次却用了五十多分钟。几乎冻得浑身僵硬,回家后,老人家感冒了,喷嚏连着喷嚏,而他并没有当回事,没有急着取暖,而是赶紧查看相机。可惜,两部相机都无法工作,鸭爷爷暗暗叫苦。联系了商家后,快递发过去维修,更换相机零件耗费五千元。两部相机虽然可以重新上岗,可是,画面却不如原来的通透。
早些年,中华秋沙鸭知名度不高,人们对它的保护还存在着盲区。为了让长白山最珍贵的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长长久久地生存,老人家倾力去宣传,让人人都关注中华秋沙鸭,让人人都关爱鸟中的国宝,让人人都保护长白山的野生动物。2012年,老人家将自己八年潜心拍摄的一百三十七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汇集成专题摄影画册《中华秋沙鸭》出版,为中国生态研究留下宝贵的资料。2014年,吉林省“爱鸟周” 活动在长白山正式启动,老先生的“中华秋沙鸭摄影展”与观众见面。2020年4月的一周,也是“爱鸟周”,“中华秋沙鸭生态摄影展”在吉林省图书馆再度举办,疫情防控期间限制人数,在没有开幕式的情形下,馆内却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老先生说:“如果能够通过摄影展,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中华秋沙鸭,那么我所做出的这些努力就值了。”
在头道白河栖息繁殖的中华秋沙鸭,受到上游小电站的影响,可食的鱼类逐渐减少。老人家焦急了,怎么办呢?中华秋沙鸭的食物必须是鲜活的鱼类。每次遇到中华秋沙鸭食物紧缺时,朴老师便四处“化缘”,一边向管理部门提出整改建议,一边自己买来泥鳅、林蛙及大头鱼等放入河中,保障中华秋沙鸭的食物充足,而他却躲在监测的小木屋里或者帐篷中,啃着凉馒头。
中华秋沙鸭颜值爆棚,能够被关注成为镜头中的明星,这一切都是鸭爷爷朴老师多年来默默付出的结果。可爱的鸭爷爷也随着成了明星的代言人,当之无愧为其代言。在人生的征程中,人人都在为自己精打细算时,他——可爱的鸭爷爷的心中却只有中华秋沙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