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是待鸭
5月20日,全世界都在表白我爱你。
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四点起床,迎着清冽的小雨,再度奔往五道白河红石林场。
面包车在曲折的林中土路上飞快地奔驰,那里的雏鸭就要出巢了,因为是天然巢,具体日期无法准确推断。而我,远道而来的“接生婆”,也许不受雏鸭的待见,已经错过了与几个鸭巢中鸭宝宝的会晤,内心有些焦灼,无奈中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也许雏鸭是为了留住远方的客人,故意躲开我的视线跳下来。在5月20日这一天,我向中华秋沙鸭表白:“此时此刻,我的爱都给了你们,中华秋沙鸭我的爱!”
车子停泊在眼前这棵干枯的老青杨树附近。这棵枯树不知经历了多少沧桑,已经枯萎成标本,它身上发生了多少故事我们不得而知,树巢中诞生过多少生命,更是无从计数。斑驳的树皮上,镌刻下自然之书,我凝视良久,阅读着岁月的沧桑。树根在腐烂在蔓延,这棵树不知还能坚持多久,它终将会倒下,树巢也会随之消失。想到这儿我心里酸溜溜的。虽然生老病死是常态,但是,中华秋沙鸭会失去一个可供孵化的家园。在老树的后面还有一棵青杨树,似乎在守候这里的故事,似乎在承载着上苍的使命。前面的老树一旦倒下,似乎后面的青杨便会继续担负起孵化的重任。
老青杨异常安静,刚刚还有亚成体中华秋沙鸭闹巢,我们到来后,它们都飞到附近的树冠之上。观察地点的周围树木环抱,仅有一块平地是栽种木耳的基地。一行人都架起相机,调好角度,一个个镜头如一口口大炮瞄准鸭巢。万事俱备,就等鸭妈妈和雏鸭跳出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出发前就买好了早餐。来到五道白河后,我们坐在另一棵老树前,一边盯着枯树的树巢,一边进食。咀嚼时我尽量紧闭上下唇,免得凉风随食物带入胃腹。本来阴冷的春天里,我的胃部已经隐隐疼痛,四肢也酸痛不堪,只能慢慢忍受、努力适应,绝不能再节外生枝。否则,我将要错过一年才能目睹雏鸭跳巢的场景。
此时,啄木鸟不识时务,居然在敲击树皮,看似勤劳,却煞风景。往日,啄木鸟来访,雌鸭会愤怒飞出来,伸长脖颈,瞪着眼睛,用它们的语言对不速之客啄木鸟发出警告。可是,今日这只雌鸭却无动于衷。小小的细节让朴老师多出疑惑,难道雏鸭已经悄悄跳出来了?
枯树高耸,我们无法爬上去探看明白,为了不错过最佳时间,等候是唯一的上策。这时,天边滚来一片黑云,以压顶之势将我们盖在其下,刚才欢腾的阳光也了无踪影。这是一场暴雨来临的前奏。气温随之下降,我没有保暖的衣物,哆哆嗦嗦地默默祈祷,把心中的热情全部寄托给中华秋沙鸭。
我知道,在这样的等候中,如果暴雨不留情面,我不仅不能如愿见到跳巢的场景,还会被暴雨拍成水鸭子。如果能够看到雏鸭跳巢,一切辛苦和磨难也都值得。
憧憬远方
从早晨等到中午,仅仅几个小时,似乎经历了四季。雨滴毫不留情地砸下来。室外没有掩体遮阳,也没有帐篷避雨,我只能回到车里。当身体接触到车子座椅,我感觉仿佛坐到了火炕上,冰冷的四肢在车内渐渐有了些许温暖。
没有看到雌鸭出入树巢,不知“产妇”近况,还要继续等待。想要看雏鸭跳巢的念头已有半载,想来能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留下的记忆也不深刻。所以,付出的辛苦,经历的艰辛,也都无所谓了。
十一点零五分,雌鸭飞出鸭巢,所有的担心在这一刻得到了安抚。仅此一点可以肯定,雏鸭还在梦中,我们在寒风冷雨中的守望是值得的。
我常在欣赏摄影作品时,赞叹摄影作品拍得好,拍得妙。这段时日,与朴老师一起观察中华秋沙鸭后,更有所感悟,好片不单是拍出来的,还是蹲出来的,更是守出来的。文学作品不只是写出来的,还是走出来的,更是等出来的、熬出来的。为了看到野生巢中雏鸭跳出来的场景,朴老师多年来就这样静静地守候着。
太阳和乌云交替着在空中出现,时不时还有狂风漫卷。枯树干在摇晃,树枝在摇摆,拉动破损的树根也随之晃动,真怕风儿把老树刮断刮倒,那样,鸭巢将会遭到破坏,雏鸭也将受到伤害。风儿毫不留情面把暴雨刮来,为了获悉雌鸭准确的“预产期”,还需了解它的回巢时间。我们继续等候,只是,此时的等候中似乎有了希望。新生命的诞生总是令人欣喜和期盼的,可是心甘情愿当好中华秋沙鸭的“接生婆”并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按惯例,雌鸭归巢时间在十二点左右。此时,不仅有雨水来袭,还夹杂着黄豆粒大小的冰雹。其他几位摄影老师用塑料薄膜遮住相机,同时也穿上雨衣,而我毫无遮挡地站立风雨中,穿着的薄薄的户外服已经挂满了雨水。关键时刻,不能离开。
明星范的雌鸭哪里去了?我一遍遍焦灼地问自己。
我最初觉得在阴冷的河边监测小屋里守候就够难熬的了,可与眼前露天观察天然巢对比,在小屋里守候当属上好的热茶,而露天观察就是一杯带着冰碴儿的山泉水。
520,多么美好的数字,应该是让人温暖的日子,而我却在风雨交加中露天守望。对于我爱着的中华秋沙鸭而言,我属于单相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