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性逆转

第十七章 性逆转

在反常的环境下,某个遗传学意义上的雄性可能会逆转为雌性,反之亦然。这与某个体在其发育的某个阶段表现出雄性功能,而在下一个阶段又表现出雌性功能相比,并没有什么令人特别吃惊的地方。那么,这完全是一个事实问题,即是否会有证据证明,有着雄性遗传成分的个体,在一组不同的条件下,在功能上又会变成雌性,反之亦然。近年来,已经有研究者报道过几个这样的案例,其科学性有待于仔细而又公正的检验。

在涉及性别决定的早期文献中,流露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胚胎的性别是由胚胎所处的发育环境所决定的。换句话说,早期的胚胎是没有雌雄之分的,或者说是中性的,真正决定胚胎雌雄的是胚胎后期所处的环境。既然我们已经证明,得出这一观点的证据各有某一方面的缺陷,便没有必要再去重述了。

近年来,出现过一些关于性逆转的讨论。性逆转意味着,原先个体被确定为雄性,后期转变成了雌性,反之亦然。有人认为,如果这种假设被证实,那么遗传学上有关性别的解释就会失效,甚至被推翻。但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主张性染色体或基因决定性别的说法,与主张其他因素(尤其是环境)会影响个体的发育,从而导致通常受基因决定的平衡被改变或逆转的说法,两者并不矛盾。不弄明白这一点,就不能彻底掌握基因论的基本理念。因为基因论只是假设,在一定的环境下,由于现有基因的作用,预计可以产生某种特殊的效果。

在反常的环境下,某个遗传学意义上的雄性可能会逆转为雌性,反之亦然。这与某个体在其发育的某个阶段表现出雄性功能,而在下一个阶段又表现出雌性功能相比,并没有什么令人特别吃惊的地方。那么,这完全是一个事实问题,即是否有证据证明,有着雄性遗传成分的个体,在一组不同的条件下,在功能上又会变成雌性,反之亦然。近年来,已经有研究者报道过几个这样的案例,其科学性有待于仔细而又公正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