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是否源于基因退化
德弗里斯在他的突变理论中,谈及我们现在所称的隐性突变的那些类型时,认为这是源于基因的失活或缺失。他将基因的这些改变视作退化。几乎同时或在稍迟一些的时候,主张隐性性状是由于生殖物质中部分基因缺失的这一观点,变得流行起来。目前有几位批评学者,对进化的哲学的探讨兴趣尤为浓厚,他们猛烈抨击遗传学者所研究的突变型与传统的进化理论相关的观点。我们暂且不讨论后面这一点,将这一问题留到以后再做探讨。至于说单个基因上所发生的突变过程仅局限于基因的缺失或部分缺失,或退化(我冒昧地称呼这样一种变化),这一主张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正如贝特森在1914年的演讲中极具逻辑性地阐明的那样,我们在遗传研究中所用到的材料是起源于基因的损失;从字面意思来看,损失的这一基因实际上就是野生型基因的等位基因;而仅对于这项证据在遗传方面的应用来说,这一基因会引出一个进化谬论,即这一过程是对原有基因库的一种稳定的消耗。
考虑到有关这一问题的遗传学证据在第六章已经讨论过了,因此,没有必要把前面所说的再总结一遍,但容我重申:我们没有理由从许多突变性状都是有缺陷的甚至有部分性状或全部性状是缺失的这一事实,推断出这些突变性状是由于生殖物质中相应基因的缺失。暂且不谈存缺理论是否武断,仅就关于这一问题的任何直接证据来看,像我之前试图证明的那样,都是不支持这样的观点的。
还有一个较为有趣的问题:引起突变性状(不论是隐性性状、中性性状还是显性性状都一样)的基因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许多变化,到底是由于一个基因的分裂,还是由于基因重组成另一元素,而产生一些不同的效应?除非先验地认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稳定合成物更有可能分解而不是组建,否则就没有理由假定:这样的改变(如果真的发生)是一个下滑过程,而非一个更为复杂基因的生成过程。除非我们知晓更多有关基因的化学组成以及基因是如何成长和分裂的,否则,要验证这两个观点的正误,是徒劳无功的。对于遗传学理论来说,我们只需去假定任何一种改变都可以作为所看到的事实的基础这一点即可。
目前,要讨论新基因是否是从原有基因之外独立发生的,同样也是徒劳的;如果还要去讨论基因是如何独立发生的,就更加枉费心思了。我们得到的证据,并没有为新基因独立发生这一观点提供任何理论依据。即使要去证明没有新基因的出现,虽然不是没有可能,但也应该是极度棘手的。对古人来说,蠕虫和鳗鱼源自河流的黏液,寄生虫源于满是灰尘的黑暗角落,并非难以置信。仅100年前,人们还相信细菌的生命起源于腐坏的物体[1],但要去证明细菌的生命不是起源于腐坏的物体这一点,却是相当困难的。向一个坚持基因是从其他基因中独立出现的信徒证明基因不会独立发生,并使其信服,同样是很困难的事情。除非我们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假设,在此之前,遗传学理论都没有必要去过分考虑这一问题。目前我们还发现,没有必要在连锁群内,或是在它的两端插入新的基因。如果在白细胞[2]中的基因数量,和构成哺乳动物的所有身体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数量相同,而且,如果前者只构成变形虫的细胞,而后者聚合成人的体细胞,那么,提出变形虫所需基因少而人体所需基因多的观点,似乎就没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