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深重胆力豪 心思精细志气高——谈石秀
以鲁智深为主角的水浒故事到第八回基本结束。以林冲为主角的水浒故事到第十九回基本结束。以武松为主角的水浒故事到第三十二回基本结束。三十二回到四十三回中虽有花荣的潇洒射雁和李逵的勇猛杀虎,但还是觉得乏善可陈。直到四十四回拼命三郎石秀出场,才又令读者眼前一亮。可以说从四十四回往后,施耐庵着力塑造的也就只有石秀和燕青这两个英雄形象了。其他人要么面目可憎,比如杨雄和吴用;要么面目模糊,比如呼延灼和徐宁等降将。
石秀自幼父母双亡,他武艺超群,一身是胆。本应如常山赵子龙那般横扫千军、建功立业,却流落蓟州,卖柴度日。《水浒传》前有杨志卖刀,后有石秀卖柴。如此英雄却落得如此境遇,读来令人嗟叹。
这样身在异乡且无权无势的草根阶层,按理说应该遇事绕着走才对。可石秀一出场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将素不相识的病关索杨雄解救开来。按他自己的话说“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便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拼命三郎”。
什么叫“一生执意”?按现在的说法可以解释为从小到大就是这么任性。当然,石秀的任性不是胡作非为,而是仗义相助。有研究者称石秀救杨雄是因为知道杨雄是军官,出于利益的考虑才出手的。对此,笔者高度不认同。大凡混社会的都知道君子好惹、小人难缠。石秀如果真出于利益考虑,就不该趟这浑水。要知道石秀救杨雄时并不能预想杨雄会给自己一个差事。如果杨雄只是说声“谢谢”然后给几两银子了事,那么石秀将来要面对的可能就是纠缠杨雄的那些军汉们的打击报复。何况石秀说的“路见不平,便要去相助”那番话也绝不像一时抖机灵。
救下杨雄之后,二人结为异姓兄弟。杨雄投桃报李,给了石秀一个寄居之处,还给了石秀一份看管肉铺的工作。英雄石秀虽由樵夫变为屠户,但总算有了一些体面。两个月之后,石秀还给自己整治了一套新衣服。原来流落江湖无依无靠,如今背靠大树衣食有着。石秀的内心颇感安慰。
不料一日打外边归来,店门未开,肉案收起。自尊心极强且被施耐庵称为“精细的人”的石秀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置办新衣服一事,遭到了杨雄之妻潘巧云的猜疑。好个石秀!看他先赶猪入圈,完成本职工作;再收拾包裹行李,以示必走之心;然后细细写了一本清账,交代给潘公,彰显自己的君子坦荡荡,眼里不揉一点儿沙子。最后的一句“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 更是掷地有声、正气凛然!
如果石秀真如某些研究者说的行事都从自身利益考虑的话,写清账目自证清白即可,大可不必收拾行李,如此决绝。
等石秀弄明白这是潘巧云要为前夫做功果而撤掉肉案之后,才知道这是场误会。不过施耐庵笔法之妙就在于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石秀若遇不到杨雄受纠缠,便不会拔刀相助,就不会有肉铺的工作,也就不会早早穿上新衣服,更不会以为潘巧云在猜疑自己。而石秀知道原来潘巧云是想做法事,在解除误会的同时,也正好引出与潘巧云偷情的和尚裴如海。当然也正是因为石秀杀了裴如海,杨雄杀了潘巧云,兄弟二人才上了梁山。自然而然,毫不刻意。施耐庵讲故事的水平真的是太高了。
前面几篇我也提到过,《水浒传》写人,多用对比。杨雄虽是石秀的结义大哥,而且在上梁山之后的诸多行动中二人也多成双出现。但无论是比见识比格局,还是比精细度比决断力,杨雄跟石秀都不是一个段位的。
石秀何等精细,听潘巧云刻意强调裴如海是个老实的和尚并忍不住夸对方“这般好声音”时,石秀便瞧出二人有一分暧昧。和尚念经念得熟练即可,关注声音好听与否是何道理?等石秀看那和尚接潘巧云递过的茶时涎瞪瞪看着潘巧云而潘巧云不恼不怯笑脸相迎,石秀已看出二人之间的两分暧昧。再想到潘巧云平日里对自己说的风话,石秀已猜出二人的三分暧昧。石秀之精细在这“两看一想”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石秀虽号称“拼命三郎”却上应“天慧星”的来由。
这里有一个细节颇为耐人寻味。如果不是石秀想到潘巧云平日里对自己说风话,那么我们所有读者肯定不知道原来潘巧云还撩拨过石秀。施耐庵之前一笔未写,石秀之前也只字未提。施耐庵不写可能是为了节省笔墨,石秀不提则能看出石秀的坦荡与深沉。如果是被施耐庵称为“性急的人”的杨雄,估计早说出去了。我们再回过头品读一下石秀归来看到肉店关门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潘巧云猜疑自己那段文字,也会猛然惊觉:原来石秀不仅认为潘巧云在猜疑自己,也在恼怒自己。这才觉得这地方待不下去了,这才如此决绝!施老爷子的笔法,当真神鬼莫测!
可是,等根据种种细节猜到十分之后,深沉的石秀却面临着说与不说的抉择。如果你是石秀,你会不会告诉结义兄长这件令他蒙羞的事呢?其实从纯利益角度考虑的话,石秀置身事外岂不更好?反正自己有吃有喝有住,而且潘巧云有了裴如海就不会再骚扰自己。杨雄又一天天不着家,干吗管别人家的闲事呢?但石秀还是选择告诉杨雄,他的想法按原著的话是“怕哥哥日后中了奸计”。从这件事来看,石秀不仅不是一个投机分子,还是一个义气深重的好兄弟。
石秀告诉杨雄一定不要打草惊蛇,杨雄也回应说“兄弟见得是”(这句话很像沙僧的那句“大师兄说的对呀”)。但杨雄当晚就在酒醉之后大骂潘巧云,让潘巧云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杨雄竟立刻信了潘巧云诋毁石秀调戏自己的话,放狠话说“他又不是亲兄弟,赶了出去便罢”。我读到这里,和石秀一般无语。
石秀看到肉店的案板和柜子被拆掉之后,不恼不怒,竟然笑了。石秀立刻想到肯定是杨雄走漏了消息,被潘巧云颠倒了是非。石秀想“我若和他分辩,教杨雄出丑。我且退一步了,别作计较”。在被猜疑被羞辱时,石秀依然考虑杨雄的面子,拼命三郎石秀是进退有度的好男儿。
但石秀只是暂退一步,因为很快他就刀杀裴如海,设计翠屏山,为自己证明了清白。
石秀在杨雄猜疑自己后隐忍不发,武松在为兄申冤报官遭拒后也隐忍不发。但随后石秀刀杀裴如海,力证清白;武松斗杀西门庆,报仇雪恨。两个人的行事风格何其相似!
当杨雄确定石秀所说为真而潘巧云所说为假之后,立刻就要杀人。书中写道:
石秀笑道:“你又来了!你既是公门中勾当的人,如何不知法度?你又不曾拿得他真奸,如何杀得人?倘或是小弟胡说时,不错杀了人?”
读到“你又来了”前我正在喝水,等读到这句话时,我一口水直接喷到了书上。在翠屏山上杀了潘巧云和丫鬟迎儿,二人决定投奔梁山后,杨雄居然还想着回城去取行李盘缠,读到这里时,我并没有喝水,但一口老血差点儿喷出来。杨雄,你不该叫杨雄,叫杨大傻才对,字阿呆,号蠢萌居士。
杨雄毫无主见,粗疏至极。石秀排名在他之后,实在委屈。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上得梁山后,石秀又凭借三打祝家庄站稳脚跟,凭只身劫法场确定地位。
三打祝家庄战役中,石秀是先锋探哨人员,可以说一上山就得到了宋江的重用。看他与当地一老丈聊天时先称“丈人”再唤“爷爷”,再尊为“老爷爷”,且说哭就哭,说跪就跪,极尽谦卑之能事。如此,才套得重要情报。
燕青和石秀同为公关天才。只不过燕青公关李师师主要靠的是耍帅,石秀公关老爷爷主要靠的是卖惨。当然宋江公关主要靠撒钱。李逵公关呢?李逵不会公关,铁牛大哥只会抡斧子。《水浒传》写人,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确是各不相同。
石秀故意让病尉迟孙立捉住自己,然后在祝家庄做梁山泊的内应。拼命三郎果然胆力非凡。要知道,祝家庄是完全有可能直接把石秀杀掉的。
祝家庄被攻破后,庄主祝朝奉想要投井,被石秀“一刀剁翻,割了首级”。获取情报在前,巧做内应在中,刀杀魁首在后。三打祝家庄的主角不是带队的宋江,而是新上山的纯草根儿人员石秀。
石秀号称拼命三郎,最鲜明的特点自然是敢打敢拼,舍生忘死。梁山上狠人不少,但似石秀这般狠到拼命程度的人却并不多。最典型的事例自然是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这一回既能看出燕青的细密,也能看出石秀的勇猛。
看石秀在酒楼上不慌不忙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真是豪气纵横。眼看卢俊义就要人头落地。
楼上石秀,只就那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蔡福、蔡庆撇了卢员外,扯了绳索先走。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
一人劫法场,而且是从楼上跳下来劫法场,还能砍瓜切菜,杀翻数人。鲁达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林冲生擒扈三娘,燕青智扑擎天柱,虽都打得很漂亮,但都是一打一。像石秀这般敢与全世界为敌者,实在罕见。何况他还拉着一个卢员外呢。
不说石秀在此或梁山好汉在此,而说梁山好汉全伙在此,石秀勇中有智,令人叹服。
被捕之后,石秀骂不绝口。一句“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更是痛快淋漓,颇有鲁迅先生的风采。拼命三郎是百里挑一的铁血男儿!
书中写道:“厅上众人都呆了。梁中书听了,沈吟半晌……”
众人不是被骂怒了,而是被骂呆了。梁中书也被骂得沉吟半晌。想必石秀定是骂得合辙押韵,颇具艺术性,所以才有了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艺术效果。
石秀出身低微,父母双亡。他不是关胜和呼延灼等朝廷降将,也不是柴进和李应等当地豪强;没有公孙胜的特异功能,也比不了吴用的神机妙算;缺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和武松打虎的壮举,也比不了燕青的多才多艺和花荣的百步穿杨;不如李逵和宋江关系铁,更不具备林冲三朝元老的资格。但他硬是凭自己的胆力之豪、义气之重、心思之细与志气之高坐上梁山第三十三把交椅,真是一个奇迹。
读完石秀的故事我想说: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给你什么资源,那么你不要怨也不要恨,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好你自己仅有的这点儿资源。这就是天道。是的,天道就是把你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剩下的事情交给老天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