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样的沙和尚

他是这样的沙和尚

大部分人看《西游记》电视剧或读《西游记》原著,都觉得沙僧是个存在感极低的人物。这也难怪,沙僧不像唐僧帅得犯规,一路招惹女妖怪或女王;也不像八戒丑得出格,一路上把正常人吓得四散而逃;本事不如大师兄,变化和脚程都极为有限;沉默寡言,不像悟空那般抖机灵也不似八戒那般卖萌,而且沙僧主要干的是照管马匹、行李和保护师父这样的后勤工作。存在感低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沙僧的存在感虽然低,却是《西游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而且他的诸多侧面,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待我一一讲来。

一、沙僧有幽默细胞么?

悟空嘴皮子好使,损起人来不带脏字;八戒会讨师父欢心,拍马屁时从不脸红;悟空和八戒凑一起调侃起妖怪来,活脱一对说相声的;就连唐长老都可以偶尔来一句冷幽默。但是沙僧好像一直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那么,沙僧有幽默细胞么?

答案是——有。

八戒撞天婚未果,还被菩萨们捉弄了一番。沙僧对被解救下来已是很羞愧的八戒笑道:“二哥有这般好处哩,感得四位菩萨来与你做亲!”能说出这种高水平的调侃加讽刺的话,没点儿幽默细胞,能行么?八戒误饮了子母河的水,腹痛难忍,沙僧足足笑话了八戒三次:

二哥,莫扭莫扭!只怕错了养儿肠,弄做个胎前病。

二哥,既知摧阵疼,不要扭动,只恐挤破浆泡耳。

哥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弄了水浆致病。

大伙儿看看沙僧说的这些话,真是要多坏有多坏。之前对二师兄撞天婚一事如果还有讽刺的意味在里面,在这里就是纯搞笑了。而且是拿生育常识一本正经地搞笑。我若是八戒,喝完落胎泉的水肚子不疼后,第一个,就要找一脸坏笑的沙僧算账。

二、沙僧口才不好么?

沙僧确实沉默寡言,但不爱说话不代表不会说话。我们来看下面三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发生在黄袍怪怪罪百花羞公主让唐僧捎信,将公主推倒在地之后,当时被捆绑着的沙僧没有过多时间犹豫和思考,他说了一段话,成功使得黄袍怪消除了对公主的疑虑。这番话是这样的:

那妖怪不要无礼!他有甚么书来,你这等枉他,要害他性命!我们来此问你要公主,有个缘故,只因你把我师父捉在洞中,我师父曾看见公主的模样动静。及至宝象国,倒换关文,那皇帝将公主画影图形,前后访问,因将公主的形影,问我师父沿途可曾看见,我师父遂将公主说起,他故知是他儿女,赐了我等御酒,教我们来拿你,要他公主还宫。此情是实,何尝有甚书信?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亏天理!

这段话既有原因分析,又有性命做抵,可谓有理有据、有胆有义。结果是“那妖见沙僧说得雄壮,遂丢了刀……”也就是说黄袍怪被沙僧的一身正气给镇住了,非但没杀公主,也没杀沙僧。如果沙僧依旧沉默寡言,到此一定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公主。其实沙僧的口才是很好的。

下一个片段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个片段发生在假悟空将行李取走,沙僧去花果山讨还行李时。假悟空打伤了师父,抢走了行李,沙僧到人家的大本营讨行李,而且本事又远远不如人家。如果是你,既不能丢了份,又得把行李要回来。这话该怎么说?

是不是很难说?我们看沙僧怎么说的: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这话有四层意思:第一,你被逐赶回家,是因为师父性暴和自己没能好好劝解,这是我们的错。第二,你被逐赶回家还能返回为师父寻水化斋,真是个好大哥,你站位很高。第三,师父不识好人心,执法不留,伤了你心,你才打倒师父,所以说打倒师父不能全怪你。第四,恨与不恨师父都请将行李赐还,反正你在深山继续称王也不吃亏。这四层意思有原因分析,有事实评价,有解决途径,极力弱化唐僧被打这件事,并极力突出“悟空”的仁义和无奈,而且不卑不亢,既给对方台阶下,也给自己台阶下。而先称对方为“师兄”再称“兄”,先称自己为“弟”再称“小弟”的称谓变化,又在不露痕迹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什么是情商高?这就是情商高。

第三个片段发生在悟空与老鼠精比拼,被对方用花鞋脱身后。悟空见师父不见了,焦躁得怒打保护师父的八戒、沙僧。八戒“慌得走也没路”,沙僧的好口才又一次拯救了团队。

“兄长,我知道了,想你要打杀我两个,也不去救师父,径自回家去哩。”行者道:“我打杀你两个,我自去救他!”沙僧笑道:“兄长说那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兄啊,这行囊马匹,谁与看顾?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自古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望兄长且饶打,待天明和你同心戮力,寻师去也。”行者虽是神通广大,却也明理识时,见沙僧苦苦哀告,便就回心……

先让悟空承认绝不会自己回家,而不去救师父,也就是铺设了大前提。然后再引经据典说明要想救师父就不能打杀两位师弟。吴承恩说他“软款温柔”,真是难为老沙。

沙僧确实沉默寡言,但真需要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他的口才与思维的缜密程度,绝对在悟空和八戒之上。之所以我们感受不到,是因为他说这么一大段话的时候少之又少。但也正因为如此之少,才如此可贵。各位千万不要略过。

三、沙僧没主意么?

人们特别爱拿沙僧的那句“大师兄说得对呀”来调侃他是个没主意的闷和尚。沙僧不爱出头,确实是真的。比如下面四句话:

“正是正是,大哥说得有理。”

“二哥箝着口,休乱说,只凭大哥主张。”

“大哥说得有理,恐一时不分内外,惹施主烦恼。”

“大哥言之极当。你两个着意,我在此处看守。”

沙僧确实非常拥护大师兄,但要说沙僧没主意,我不敢苟同。

假悟空说自己要上西天成正果。沙僧就没说“大师兄说得对呀”,面对大是大非,沙僧很有原则,而且义正词严。

沙僧笑道:“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着观音菩萨向东土寻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苦历千山,询求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言:取经人乃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只因他不听佛祖谈经,贬下灵山,转生东土,教他果正西方,复修大道。遇路上该有这般魔障,解脱我等三人,与他做护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

“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一句一针见血。“空劳一场神思”一句则说得铿锵有力、气势不凡。

悟空想去跟红孩儿认亲,沙僧并没说“哥哥快去吧,准备好了酒席,你就告诉我和二师兄一声”。他说的是:“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

结果悟空没听进去,真的去找红孩儿认亲,然后被烧了个半死。

悟空拿红孩儿没办法,书中写道:“沙和尚倚着松根笑得呆了。”“笑得呆了”四个字中满满的都是对悟空的不屑。悟空问他为什么笑,沙僧的回答是:“那妖精手段不如你,枪法不如你,只是多了些火势,故不能取胜。若依小弟说,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难处?”

请问这是没主意的人说出来的话么?

悟空与唐僧探讨参禅悟道之法。

沙僧在旁笑道:“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那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八戒上前扯住长老道:“师父,莫听乱讲,误了睡觉。”

悟空有想法,沙僧更有想法,而且沙僧的想法竟能使得唐僧“亦开茅塞”,可见沙僧悟性非俗。再看八戒,却只怕“误了睡觉”。在这一段中,沙僧的悟性与见识超越了两位师兄,甚至超越了师父。

若沙僧一味只知道拥护悟空,讨好师兄,他本不必如此的。沙僧并非没主意,只是非常低调而已。

唐僧要去盘丝洞化斋,八戒想替师父去,还说了一堆诸如“小的服其劳”这样冠冕堂皇的话。沙僧听了也并没有说:“二师兄说得对呀!”他说的是:“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性如此,不必违拗。若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

看来沙僧不仅有主意,不一味在悟空或八戒的身后站队,而且极懂领导的心思。沙僧端的不凡。

四、沙僧粗疏么?

若要问谁是《西游记》中的精细之人,大家的第一答案可能都是孙悟空。悟空确实很精细,但沙僧也一点儿都不含糊。

唐僧看到通天河结冰,忙着要上路。沙僧赶紧相劝:“师父啊,常言道,千日吃了千升米。今已托赖陈府上,且再住几日,待天晴化冻,办船而过,忙中恐有错也。”

唐僧执意前往,果然落水被擒。

悟空邀沙僧与自己一起去解阳山管如意真仙要落胎泉的水。悟空忙着赶路,沙僧却恐怕井深,而带两条索子前去。沙僧就是这般精细。

假悟空打倒唐僧,沙僧到菩萨处跟真悟空理论。真悟空提出跟沙僧去一辨究竟时要先走。

沙僧扯住道:“大哥不必这等藏头露尾,先去安根,待小弟与你一同走。”

先“扯住”悟空,表明态度,再说明为什么不让对方先走,而且“大哥”的称呼和“小弟”的自称又显得从容不迫。沙僧不光精细,该“扯住”就“扯住”,抓落实抓得也非常到位。

唐僧被蝎子精摄入琵琶洞。悟空头被蜇,八戒嚷嚷着要去索战,悟空无法前往。

沙僧道:“不须索战。一则师兄头痛,二来我师父是个真僧,决不以色空乱性,且就在山坡下,闭风处,坐这一夜,养养精神,待天明再作理会。”遂此三个弟兄,拴牢白马,守护行囊,就在坡下安歇不题。

在师父被擒、大师兄受伤、二师兄莽撞的时候,沙僧的一番细致分析在取经团队中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这不仅是精细,简直就是有领袖气质了。

五、沙僧没什么功劳么?

《西游记》中旗帜属于唐僧,妖怪属于悟空,担子属于八戒,那沙僧有什么功劳呢?

沙僧有功劳,而且功劳还不小。

第一,沙僧也是跟着两位师兄降过妖的。比如三兄弟大战青狮、白象、大鹏和辟寒、辟暑、辟尘。

第二,沙僧是西行团队中意志最坚定的一个,可以使团队更为稳固。

行者道:“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行者道:“兄弟,你说的也是……”

八戒回头道:“哥啊,若照依这般魔障凶高,就走上一千年也不得成功!”沙僧道:“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只捱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

行者道:“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三藏道:“徒弟,虽然说得有理,但不知西天路还在那里哩!”八戒道:“师父,我佛如来舍不得那三藏经,知我们要取去,想是搬了;不然,如何只管不到?”沙僧道:“莫胡谈!只管跟着大哥走,只把工夫捱他,终须有个到之之日。”

以上三段中,唐僧、悟空、八戒都有犹豫或开小差的时候,反倒是进入团队最晚的沙僧信念最为笃定。看沙僧在“四圣试禅心”一章中断然拒绝唐僧的指派:“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真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第三,沙僧是悟空和八戒的黏合剂。

一夜无词,不觉的鸡声三唱。那山坡下孙大圣欠身道:“我这头疼了一会,到如今也不疼不麻,只是有些作痒。”八戒笑道:“痒便再教他扎一下,何如?”行者啐了一口道:“放放放!” 八戒又笑道:“放放放!我师父这一夜倒浪浪浪!”沙僧道:“且莫斗口,天亮了,快赶早儿捉妖怪去。”

如果任凭悟空和八戒这么闹下去,估计唐僧早被妖怪给坑了,没老沙还真不行。

沙僧懂医术。看他说出“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真是真人不露相。

沙僧不怕死。看他被黄袍怪拿住后一番心理活动:想老沙跟我师父一场,也没寸功报效,今日已此被缚,就将此性命与师父报了恩罢。

沙僧重情义。悟空大战红孩儿,气火攻心,晕了过去。沙僧“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见师兄已浑身冰凉,沙僧泪流满面。“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假悟空打倒唐僧。沙僧以为师父已死,叫了一声师父后,“满眼抛珠,伤心痛哭”。八戒要把师父埋了,“沙僧实不忍舍,将唐僧扳转身体,以脸温脸……”

沙僧有血性。见假悟空团队中居然也有个沙僧,就勃然大怒,“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里又有一个沙和尚!不要无礼!吃我一杖!”将假沙僧打死后,还能在假悟空为首的群猴围困中“东冲西撞,打出路口”。

沙僧很仁义。九灵元圣怒打悟空,“八戒、唐僧与王子见了,一个个毛骨悚然。少时,打折了柳棍,直打到天晚,也不计其数。”但他们就是不说话。只有沙僧说:“我替他打百十下罢。”

读到这里,你还觉得沙僧是个存在感极低的人物么?

沙僧本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贬下界来,在流沙河为妖,而且每七天就要承受一次飞剑穿胸胁百余下的苦楚。他之所以如此低调、如此内敛,实在是因为受伤太重。如他自己所说:“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幽默风趣,有情有义,口才一流,思维缜密,勇于担当,不畏强敌,他就是这样一个沙和尚。

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不灭金身沙悟净,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