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歌的字面意思非常好懂。少小离家,老大方回。乡音未改,鬓发斑白。这两句也可以用余光中先生的两句话来说,即“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物是人非”给人的感受基本上没有快乐的。因为从中你清楚地看到了生命的短促与岁月的无情。不想承认,又不得不承认,个中滋味可想而知。

少小离家与老大方回是对比,乡音未改与头发变白也是对比。人就是这样,对比越多,感慨便会越多。而感慨得次数越多,人往往也就越老了。

一个小孩儿打量了诗人好久,可能觉得诗人的口音与自己相似,而自己却从未见过这位老人。所以忍不住笑着问道:“喂,这位客人,你这是从哪里来?”诗人没有选青壮年或老人来写,因为青壮年不会像小孩子好奇心这么重,而老人就有可能认得诗人,而且小孩子的问话也能为诗歌增添几分活泼俏皮的气氛。

诗人本是此地的主人,而且成为村里人中的一员也远比这个小孩子要早。但几十年过去,先生前辈成了客人,后生晚辈却成了主人。

哪怕你再乡音未改,哪怕你依旧冰心一片,但岁月的剥蚀无休无止,生命的齿轮亦不断向前。前日红颜今白发,生若朝露逝如烟。

再活泼俏皮的氛围,也改变不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故乡,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汇。故乡有青山隐隐,有绿水悠悠。有山花醉人,有炊烟暖心。故乡有乡亲父老伸出的虽粗糙却温暖的手掌,有土里土气却亲切无比的乡音。游子之于故乡,如子女之于母亲。可是有一天你发现,因为你长时间与故乡疏离,故乡的人已把你当作客人。而对待客人的客气,会一下子让你与故乡拉开距离,哪怕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你也再不是归人,而是个过客了。

而如果认识你的人都已不在,老家的院落也已易主,又有谁来证明你曾在这片热土上生活过呢?

原来,我们就这样被时光、被故乡轻轻松松地遗忘。

全诗在儿童的笑问中结束,大量留白。不知在这位天真烂漫的孩童带着笑音的询问下,我们的老诗人有没有泪流满面?

歌曲《别来无恙》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山高水长,别来无恙,无限相思尽在心上。风雨多年,别来无恙,知心的话说到天亮。

也许,还有人认得贺知章,还有人能唤出他的乳名。人们将他围拢起来,把知心的话儿说到天亮。

但愿如此……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一天我回到家乡,希望你们都能认得我;有一天我离开人世,希望你们都能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