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超群真显圣 心高气傲自由身——谈二郎神

实力超群真显圣 心高气傲自由身——谈二郎神

观音菩萨向玉帝举荐二郎神时说他听调不听宣,人物还未出场,却已知二郎神性格。要知道二郎神可是玉帝的亲外甥。玉帝派鬼王去请二郎神。

真君大喜道:“天使请回,吾当就去拔刀相助也。”

“拔刀相助”四字传达的意思是,是玉帝有求于我,可不是我主动要去给他打工的。二郎端的是傲气冲天。把兄弟们召集到一起,二郎说的是:“适才玉帝调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去来。”到了花果山和各天将见面,二郎说的是:“把天罗地网的神将听着:吾乃二郎显圣真君,蒙玉帝调来,擒拿妖猴者,快开营门放行。”两次用的都是“调”字,果然听调不听宣。吴承恩说他:“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一个“调”字把二郎跟天庭的界限勾勒得甚为分明。而“擒拿妖猴者”五个字更是说得底气十足,自信满满。

真君笑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列公将天罗地网,不要幔了顶上,只四围紧密,让我赌斗。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只请托塔天王与我使个照妖镜,住立空中。恐他一时败阵,逃窜他方,切须与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

先是“笑”,再是自谦为“小圣”,然后再说明输赢都不用他人相助。一来可见二郎战胜悟空的信心,二来可见二郎对兄弟的信任,三来也可见二郎对众天神的鄙视。前面还说有输有赢呢,最后说的却是“勿走了他”。二郎已然成竹在胸矣。

从悟空眼里看二郎神:“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真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悟空虽号称美猴王,但和二郎神一比,就显得有些猥琐了。

二人斗兵器,拼武艺,比身高。翻转腾挪,你死我活。可因为看到猴子猴孙遭殃,悟空便慌了神,变身逃走。要知道十万天兵下界,没有抓住哪怕一只猴精。而二郎神的梅山兄弟及帐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却是定点突破,逢猴儿便捉,见猴儿便拿,这才让悟空慌了手脚。二郎神是颇懂心理战的行家高手!

二人赌斗变化一节,是《西游记》里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吴承恩把他的浪漫主义在二人的变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郎神不仅武艺高强,善于变化,判断力也极为惊人。悟空变成了鱼儿。

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好个二郎神,眼光真是歹毒!

悟空情急无奈,变成了花鸨,此鸟极为低贱。二郎神不再变化,转而用弹弓杀伤悟空。二人境界,高下立判。

悟空变庙宇被认出后消失不见。二郎神去问高擎着照妖镜的李天王。他问的是:“天王,曾见那猴王么?”二郎神一开始称悟空为“妖猴”;跟悟空对战前放狠话时称的是“你这造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等到悟空说明二郎神的身世后二郎神大怒,称其为“泼猴”;此时却改称“猴王”。简单的一个称呼上的变化,却能看出二郎神在与悟空单挑过程中微妙的心理变化。二郎神已经对悟空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老君用金刚琢助阵,悟空被擒,人们都说是二郎神的功劳。二郎神很是谦虚,说道:“此乃天尊洪福,众神威权,我何功之有?”这话说得很是漂亮。但仔细一想,你说“天尊洪福”,可是你分明听调不听宣,不拿玉帝当回事;你说“众神威权”,可你分明不让众神插手,根本看不起众神。所以这谦虚中其实都是满满的骄傲,要不然就不会美滋滋地“驾云头,唱凯歌,得胜朝天”了。

如来远胜悟空,但悟空却觉得如来在使诈。遍观全书,悟空真正佩服的,其实只有观音菩萨和二郎显圣真君两人而已。可以说,二郎神无论在武功技艺上还是精神气度上都征服了悟空。

九头虫一节,二郎神又一次出现在读者的视野。这已是《西游记》六十三回的故事了。

两人正自商量,只听得狂风滚滚,惨雾阴阴,忽从东方径往南去。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

悟空也曾“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太上老君也曾“将金钢琢吹口仙气,穿了那怪的鼻子,解下勒袍带,系于琢上,牵在手中”。两人都是帅得掉渣。但再帅也帅不过此时此地的二郎神!不用看二郎神如何,就看人家这出场前的氛围,这出场时的排场、阵势、神韵,尤其看“纵风雾踊跃而来”七个字,这风一般的奇男子,怎一个帅字了得!

悟空有意相邀,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 要知道悟空跟玉帝也顶多唱个喏,见了老君也是没大没小,跟菩萨也常开玩笑,跟龙王和阎王以及山神、土地之流就更不用说了,唯独对二郎神一本正经,不敢造次。这更能从侧面烘托出二郎神之风采与神威。

八戒请来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久别重逢。

二郎爷爷迎见,携手相搀,一同相见道:“大圣,你去脱大难,受戒沙门,刻日功完,高登莲座,可贺!可贺!”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虽然脱难西行,未知功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赛国,搭救僧灾,在此擒妖索宝。偶见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

“携手相搀”,足见二人惺惺相惜之情。而二郎神的“刻日功完,高登莲座”和悟空的“自何而来,肯见爱否”均说得文雅至极,一个称“大圣”,一个称“兄长”,甚是相敬。两人早已不复当年的肝火旺盛,皆已成熟许多。

可是九头驸马也不是好惹的,之前也曾生擒八戒,惊住悟空。此刻“在山前打个滚,又现了本象,展开翅,旋绕飞腾。”再看二郎神杨戬,不慌不忙。“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即”字说明反应之快,“扯满”说明力气之大,不用瞄准“往上就打”说明技艺之高。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潇洒纯熟至极!

九头虫负伤败逃,悟空把功劳归于二郎神。

二郎道:“一则是那国王洪福齐天,二则是贤昆玉神通无量,我何功之有!”

这次没有高傲之意,倒显得极为坦诚。

二郎神技艺精湛、实力超群。他不慕荣华,只求逍遥自在。悟空本为花果山之王,二郎神为灌江口之主。二人同样本领高强,但悟空最终由人驱使,二郎神这样的神二代却始终本色生活。二郎神是《西游记》众神中最另类的存在。灌江口里,二郎神呼朋引伴,弯弓打猎,独享一方香火,当真令人神往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