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何处住

君家何处住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小姑娘一点儿都不矜持,一听船上有人口音和自己相似,张口就问“君家何处住”,而且不等对方回答又急切地说“妾住在横塘”。最好玩儿的是她还把船停下,要问问是不是老乡。林妹妹看到宝玉面熟,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这个女孩子却是想问就问,还要问个明白。

为什么单单问这个男孩子呢?因为“或恐是同乡”。我大胆猜测这个男孩子的相貌应该是比较文雅的。如果是个长相丑陋或凶恶的人,估计这位女孩子会避之唯恐不及吧。

老乡见老乡,不一定非得泪汪汪,但至少彼此之间乡音亲切。两个人一块儿聊聊家乡的趣事,一块儿赏赏两岸的风景,确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旅途中没有一个可以聊天的人,肯定特别无趣。人是害怕寂寞的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听众,需要共鸣。何况是这样一个娇憨可爱的女孩子呢?

那个被问的男孩子肯定先吃了一惊,但他很快就组织好了回复的话:“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短短二十个字,把相见恨晚之意表达得明明白白。

两个人就这样相遇了,两岸的风光也因为二人的相遇而显得旖旎非常。

那么,这一个娇憨、一个文雅的两个人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也许是演绎了一段令人心醉的爱情,也许又有一个同乡的男子或女子上了船,三个人火花四溅。这都符合才子佳人的故事套路,也符合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

但也许什么都没发生,两个人只是聊了一会儿天,然后船儿便继续前行,一会儿那男子就下船了。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实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只是因为它太普通太不传奇,我们才不愿意去设想这样一个结局。我们被影视剧中的爱情故事影响得太深了,总觉得男女主人公从出场那一刻就必然会产生爱情,并且自然而然地认为现实生活中也会如此。其实,我们错了。

有首歌这样唱道:“人生悲欢,缘分不同。你拥有你的来时去时路,我若同行,命运如何?聚散离合,谁能预测?别追问今夕可有旧时梦。烟雨中,心迷蒙。”

是啊,谁都有谁的路要走,我若同行,命运如何?聚散离合,谁能预测呢?

可是,在每个人孤独的旅行中,相遇毕竟是美好的。少男少女的相遇更是如此。

君家何处住?

一句问话便开始了一个故事。这已经很美了,又何必煞风景地非得去追问结局呢?

即使那个男子只是与那个女孩子擦肩而过,相信那个女孩子也会由衷感激。因为毕竟,他们曾经相遇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