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怨情》
美人卷起珠帘,像在把人痴痴地等待。她久久坐着,深皱的秀眉久久不开。我们看到她的眼泪打湿了她的胭脂脸,却不知道她究竟在怨恨着谁。
珠帘是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主要起装饰作用,不至于挡住人的视线。但本诗中的美人却把珠帘卷起,可见她对意中人盼望之切。对一个人想念到一定程度,哪怕能早看见一秒钟也是好的。
她久久地坐着,痴痴地等着,可是那个人却迟迟没有现身。风吹帘动,叮叮作响,珠帘越是响动,内心越是冷寂。时间一点点过去,她娟秀的眉头皱得越发紧了。
天越来越晚,屋里越来越冷,为什么你还不来呢?你不知道我在等你吗?我的柔情你真的不懂?
诗歌之美、之韵味很多时候就是体现在它的言外之意和引发人的合理联想上。风吹自然珠帘响,天晚自然感到冷,身冷心更冷。我们读诗歌,一定要让自己的身心都跃入文字中,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阅历与对生活的体悟。如此,才能真正进入诗境,领悟诗情。
想领悟到深挚的感情,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同样深挚的心。
等待,实在是一件难熬的事。因为人们对于所等的人或事,根本无法左右;而对于其他的人和事,又根本全无兴趣。怀着希望慢慢绝望,慢慢绝望又怀着希望。万一,万一他会来呢?希望让人坚强,也让人悲壮。
古代女子往往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情感上尤其如此。她们不能如男儿般“志在四方”,也不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她们所能做的,只有等待。她们继续等待,继续无奈,继续叹息,继续让泪珠把双眼迷离。
南唐冯延巳写的“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与李白的“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珠的眼泪晶莹剔透,与帘幕上的珠子一般无二。只是帘幕上的珠子作响,脸庞上的泪珠无声。帘幕上的珠子成串,脸庞上的泪珠滑落。再坚强的女子,面对自己无法把握的爱人,无法把握的命运,也往往会泪湿衣襟。薛涛苦等元稹,谢玉英苦等柳永,琵琶女苦等丈夫。男人们可以靠仕宦之路或与三五好友曲水流觞消解烦闷,而整日守在珠帘之后的她们,不等待,又能怎么样呢?
想起了郑愁予的《错误》中的两句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但我觉得那马蹄实在不算什么美丽的错误。因为它带给这女子的不仅有失望,还有折磨。
让这个帘内的女子等的男子到底是谁?他现在到底在哪里?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突发状况所以不能如期赴约?让这样一个美丽而痴情的女子如此苦等,实在是一种罪过。
《子衿》中的女子,念着意中人那蓝色的衣领在城楼上走来走去,她也有些许的埋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纵然不去找你,你就没有半点音讯了吗?最后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活画出自己的柔肠百转。王建的《望夫石》这样写道:“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位甘愿化石的女子相较卷珠帘的美人和对意中人青青衣领念念不忘的女子,竟连半点怨恨之意都没有。
女人,你为何这般痴情?这般苦等?
让这三位女子等待的男人都是谁?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一个女子在晶莹的珠帘之后潸然泪下,一个女子在高高的城楼之上黯然神伤,一个女子在悠悠的江水之旁痴痴凝望。还有高楼上独自凭栏的女子、闺房中倦梳头的女子、伫立在玉阶上的女子、伴着孤灯的女子……
诗句很美,意境很悲。诗歌最喜留白,感情需要的却是充实。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人生如此短暂,全天下的男人们,不要让你的女人这般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