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大灾疫:帝国的抗争与东汉的覆亡

2 东汉末年大灾疫:帝国的抗争与东汉的覆亡

DONGHAN MONIAN DA ZAIYI: DIGUO DE KANGZHENG YU DONGHAN DE FUWANG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被大规模记载在史书上的疾病是发生于东汉时期的大灾疫,从史书上的各种记载来看,东汉大灾疫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这一时期灾疫开始从区域向全国传播,古代中国全国性的灾疫大暴发自此开始。

自盘古开天、三皇五帝以来,中国有史料记载的历史逐渐形成,当时战乱纷争不断、王朝更替频繁。古代中国历经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最终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争,中国又重新回到大一统的局面。

商周时期是我国灾疫的萌发时期,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内外交往频繁,再加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灾疫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加。根据历史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灾疫8次。最早记录灾疫的是《春秋公羊传》,它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鲁庄公二十年夏天的时候,齐国发生了大灾疫。鲁庄公曰:“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夏,齐大灾。大灾者何?大瘠也。大瘠者何?㾐也。”这个时候的疫情已经是波及全国的传染病。这里的全国指的不仅仅是齐国,疫情还波及了鲁国境内。《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献公十六年(公元前369年),“民大疫。日蚀”。这是中国正史中第一次有关“大疫”的记载。《史记·赵世家》中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的记录:“二十二年,大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发生的灾情:“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史记·六国年表》中有“蝗蔽天下”的说法。蝗灾和疫情同时暴发。可见,在秦汉以前,中国已经有了灾疫的确切记载。

自先秦至南北朝,中国灾疫发生的频率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秦汉时期是我国灾疫的发生、发展期,到了西晋时期达到顶点。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特大规模的灾疫。第一次是东汉末年的大灾疫,第二次是公元12—13世纪的大灾疫,第三次是17世纪中叶的大灾疫。有的造成了上百万人死亡,有的甚至达到上千万人之多。

东汉大灾疫共发生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在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另一个是在桓帝、灵帝时期,之后一直延续到汉献帝时期的整个建安年间。其中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开始暴发的全国大灾疫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