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霍乱造成的危害

7.2 霍乱造成的危害

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它由一种在水中可以生存很多周的病原体(霍乱弧菌)造成。这种病原体如果被人吞下后没有被酸性胃液杀死的话,它就会在肠道内迅速繁殖,往往病患者在几小时内就会产生发烧、腹泻、呕吐等剧烈的反应,有时候还会引起患者很快死亡,可见霍乱病毒致命的可怕性。霍乱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脱水非常的严重,患者的四肢和腹部出现严重痉挛的现象,并伴随着干咳、打嗝等症状。在数小时之内微血管破裂、肤色变成黑青,患者很快就会死亡。伴随着病毒的入侵,身体迅速衰亡,就像一部慢摄快放的影片在提醒旁观者,死亡是多么的狰狞、恐怖和完全不可控制。[3]

霍乱传播的范围呈现出越来越广的趋势:首先只是在亚洲传播,后来传播到欧洲、北美和东非,再后来进一步扩散到北非、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霍乱成为19世纪“最可怕、最引人注目的世界病”。第一次霍乱暴发的时候死亡数字无从可考,但据相关的数据记载,整个印度大约就有几百万人死去。

1817年,当霍乱到达加尔各答腹地时,开始引起欧洲人的注意。随着霍乱在印度其他地区的广泛传播,它已经不再是地方性的疾病。霍乱在印度半岛传播的方式与英国殖民者的贸易和军事运动相互交叉。在1837年的6—7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德里地区死于霍乱的就达到40000人,仅7月14日一天时间之内就因霍乱病死了1500人。

直到1912年霍乱在麦加和麦地那最后一次暴发之前,这种可怕的灾疫一直与穆斯林朝圣活动结伴而行,在1831—1912 年间出现不少于40次,差不多平均每隔一年就发生一次。1831年当霍乱第一次袭击开罗时,该城大约有13%的人死亡。霍乱似乎能够穿透任何隔离,绕过任何人为障碍:它随意而又主要在欧洲城市的下层(不排他)选择自己的牺牲品。1826年后的10年间,欧洲因霍乱死亡的人数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共死亡了上百万人,仅仅1831年就死了90万;19世纪40—60年代的20多年间死亡了上百万人;19世纪60—到70年代的10年间死亡人口达到了1000万人,单是1866年东欧就死了30多万人。总之,霍乱传播范围之广,给整个人类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霍乱导致的死亡人数多到无法估量的程度,单印度因霍乱死亡的人就超过了3800万。

霍乱的突然降临和高死亡率使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的“霍乱恐慌症”。英国比尔斯顿的教区牧师绝望地说:“各行各业关门闭户,只有短缺、疾病、死亡和荒凉大行其道。”伍尔弗汉普顿郡的一位医生描写了霍乱之后整个城市的面貌:“所有的街区到处都是病人、垂死之人和已死之人……整个城市寂静无声,只有葬礼的钟声飘荡在空中相当刺耳。”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灵车不断地将死者运往墓地,有些来不及运送的死者就用火烧掉了。工厂和商店看不到有人的活动,人们当时感受到的除了恐惧还是恐惧。有些街区的居民还出离地愤恨,到处放火,发泄对死亡的恐惧,到处都弥漫着恐惧和死亡的气息。[4]从1831年的10月23日—12月31日,仅在森德兰一地就有202人死于霍乱。1832年1月初,英国东北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霍乱传染。同年2月份,霍乱蔓延到伦敦港口区,到了夏天整个英国首都的疫情已经相当严重。1832年一年当中,伦敦共有11000人受到传染,其中死亡人数约占一半,整个英伦三岛就有8万—14万人因此而丧生,有些小村庄甚至整村灭绝。这场大灾疫对英国的打击是巨大的,以至于英国不得不暂停对缅甸的殖民战争。1832年秋,当社会各界为霍乱忧心忡忡之时,霍乱却突然消失了。

由于霍乱传播得比较迅速且没有任何的征兆,所以一旦患病就等于宣判了死亡。据估计,1830年霍乱在中、东欧蔓延的时候,每20个俄罗斯人就有一个死于此病,在波兰也达到了1/30的比例。1832年春天,当霍乱到达巴黎的时候,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正在巴黎,他留下了生动的描述:“3月29日当巴黎宣布出现霍乱时,许多人都不以为然。他们讥笑疾病的恐惧者,更不理睬霍乱的出现。当天晚上多个舞厅中挤满了人,歇斯底里的狂笑声淹没了巨大的音乐声。突然在一个舞场中,一个最使人逗笑的小丑双腿一软倒了下来。他摘下自己的面具后,人们出乎意料地发现,他的脸色已经青紫,人们的笑声顿时消失,马车迅速地把这些狂欢者从舞场送往医院,但不久他们便一排排地倒下了,身上还穿着狂欢时的服装……”[5]在美国纽约市,由于死于霍乱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悲哀,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关门歇业了,由于死亡率急剧上升,街道沟渠里出现了无人问津的尸首。为躲避灾难,很多人纷纷逃离城市,躲到乡下去,但是乡下人也不愿意霍乱传到他们那里,所以等待城里人的往往是枪声。当霍乱在全世界肆虐的时候,无数的社会精英也无法幸免。德国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斯正在全身心地写作他的《战争论》,但是霍乱病毒找到他,将他带走了;俄国著名的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刚刚在彼得堡成功演出了第六交响曲,四天后就因霍乱与世长辞。

霍乱在全世界肆虐的时候,中国也遭受其害。霍乱在晚清时曾多次流行,伍连德在1933年版的《霍乱概论》里记载了霍乱发生的情况。在霍乱第一次暴发的时候,中国正处于道光年间,当时国人对霍乱缺乏认识,再加上医学还不成熟,据统计,死亡人数在几万人左右。在北京城,由于死亡人数过多,连棺材都供应不上,很多死者只能用草席裹着掩埋了。此次霍乱大流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绵不绝。1862年的霍乱疫情,从北到南在大城市里依次暴发,仅在1862年8—9月,北京的死亡人数就超过15000人。此后霍乱又多次传播到中国。在西北地区,因霍乱死亡者人数极多,仅陕西省的死亡人数就有十三四万之巨。1932年,中国暴发了一次面积最广的疫灾。除新疆等地外,霍乱几乎在全国范围内暴发。根据当时的数据统计,共有23个省(特别市)、306座城市发生了霍乱疫情,全国感染100666个病例,死亡31974人,死亡率为31.8%[6]。1939年,霍乱疫情再次在云南大规模暴发,这次疫情非常严重,据1940年11月21日云南省卫生实验处的一份疫情总结中称,“猖獗程度,为空前所未有”。这次疫情的病亡率非常高,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15日首次发现病例至11月,全省27个县和昆明市共计发现霍乱感染者3487人,其中病亡2515人,病亡率高达72.1%[7]。这些数据足以印证霍乱的严重危害。

19世纪欧洲最后一次严重的霍乱出现在1892年春,法国和俄国成为中心,随后从这两个中心向全欧洲传播,德国的汉堡在8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一个月内出现16956起病例,其中8605人死亡。英国在8月25日—10月18日之间出现19起病例,而且只出现在港口,没有传播到内地,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欧洲已经具备了防范霍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