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查士丁尼大灾疫的史学反思

3.4 查士丁尼大灾疫的史学反思

灾疫的产生与暴发,必须有它特殊的环境和特定的客观条件,但是对于古代世界的大流行病和灾疫来说,其暴发原因都有着相似之处,简单来说,致命的传染源、广泛的传播途径和稠密的人群是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另外,气候和战争也为大灾疫的暴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灾疫的发生往往与气候和季节的因素有关。气候之所以对灾疫的影响至深,主要是自然气候的交替变化往往会导致大自然界中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失衡。这种影响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媒介生物体客观生存规律的紊乱。美国的疾病医学专家曾对一些灾疫发生的病原区做过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在长时间的严重干旱或者是降雨之后,最易引发灾疫的发生和传播。因为在天气干旱之时,大量的啮齿类动物会因食物和水的匮乏大量死去,然而在干旱结束之后,相对于食肉性动物,啮齿类动物繁殖的速度更快,而这些啮齿类动物由于本身所具有较强的灾疫免疫力,所以也往往成为一些病菌的携带体,且随着这些动物的迅速繁殖,其传播的范围也就不断地扩大。爱德华·吉本考证认为,这场灾疫最先出现于“埃塞俄比亚沼泽地和尼罗河东流域之间”,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降雨集中在一年的4—6月,而其他的月份则滴雨不下[20]

大灾疫的发生与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人口的急剧增长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比较丰富和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而少量的游动人群向大型定居生活的转变,使人类接触日益频繁,且居住日益密集,这样一来,农业相比较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而言维持了更高的人口密度与数量。从医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公共空间越大,疾病传播的通道就越多、越通畅。因此,当人类的脚步迈进人类更高的聚集空间—城市时,也为病菌的繁茂滋生创造了另一片天堂,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流行大灾疫基本上都发端于城市。

大灾疫的发生地远在东非,然而为什么最终会在君士坦丁堡形成一种规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染。拜占庭帝国的范围延伸到了整个地中海区域,而地中海沿岸的各个地区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贸易方面,因此这些地区也往往成为人口聚集的地带,而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则进一步将这种联系延伸到各个领域,这也就为灾疫的传播埋下了一种隐患;而且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作为当时最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一旦城市的某一个群体发生灾疫,很快就会形成一种趋势。[21]

以查士丁尼大灾疫来说,灾疫传播到了帝国中枢—君士坦丁堡之后飞速扩散,就是因为君士坦丁堡人口密集,且它是帝国连接各个地区商业贸易的枢纽,从这里出去的商队船只不计其数。君士坦丁堡位于欧亚交界处,扼黑海咽喉,三面环水,是水、陆两条东西贸易路线的终端。其水路的起点是锡兰,经波斯湾,沿两河流域上行,而灾疫也大致是沿这条路线传播的,因此,除君士坦丁堡外,在这条商业路线的其他一些商业地区如叙利亚、阿拉伯的也门、波斯、印度等也都未幸免于难,从而演变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大灾疫。[22]

造成灾疫死伤之大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帝国内盛传的宿命论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强调人的生老病死皆是由真主来决定的。因此一旦灾疫来袭,人们往往是采取零措施的方式消极对待。伴随着永久性定居,人类开始了对动物的驯养,动物的驯养所导致的人畜紧密接触,一方面使人类受到大量已感染疾病动物的侵害;另一方面它也成为病菌侵入人体的重要途径。

战争也是导致灾疫扩散的放大器。在战争中留下的处理不及时的尸体往往成为病菌寄生的温床。在查士丁尼大灾疫之前,贝利萨留刚刚战胜了东哥特王国,而一些病菌也正是在军队中被带到了城市里。除了查士丁尼大灾疫之外,其他许多灾疫都与战争的频发有关,如雅典灾疫和黑死病等。

【注释】

[1]陈志强:《地中海世界首次鼠疫研究》,《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第159—175页。

[2]崔艳红:《查士丁尼大瘟疫述论》,《史学集刊》2003年第3期,第50—55页。

[3]陈志强:《地中海世界首次鼠疫研究》,《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第159—175页。

[4][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页。

[5][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页。

[6][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页。

[7][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页。

[8]陈志强:《公元6世纪地中海大瘟疫的应对策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184—192页。

[9][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1—72页。

[10][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2页。

[11][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12][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13][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14][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15]王晓杰:《自然灾害与中东城市发展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16][英]戴维·基斯:《大灾难》,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17][东罗马]普罗柯比:《战史》,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第144页。

[18]王晓杰:《自然灾害与中东城市发展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19]吴春妍:《浅析古代欧洲瘟疫的流行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0]王晓杰:《自然灾害与中东城市发展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1]王晓杰:《自然灾害与中东城市发展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2]吴春妍:《浅析古代欧洲瘟疫的流行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