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黑死病病因的多重分析
过去100多年以来,大多数学者专家认为黑死病就是腺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通过老鼠和跳蚤传播给人类,传播这种耶尔森氏属病毒的跳蚤专以吸食老鼠、狗和兔子等动物的血液为生[1]。2001年出版的《疫病生物学》对黑死病是由淋巴腺鼠疫病毒引发的结论提出了很多的疑问。比如:为什么黑死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为什么会暴发在人口集中的地方?为什么隔离措施是当时唯一有效的措施?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传播途径呢?如果说它是通过空气中的尘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开来的,那倒还比较说得通,研究人员认为致病的可能是一种病毒。根据中世纪对黑死病的描述,黑死病的病原体可能不是鼠疫杆菌,而更像是一种滤过性出血热病毒,与现代的埃博拉病毒非常类似。如果这种猜测能够成立的话,就能解释为什么黑死病会如此迅速地传播开来。[2]1996年,研究人员从艾亚姆教区的有关记录中查找到了黑死病幸存者的后人,对他们的DNA进行测试,发现他们的基因里有一种叫作CCR5-delta32的变异基因含量较高。
法国地中海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指出,他们从法国蒙比利埃市附近取到的3具14世纪骨骼的牙齿中提取DNA残片,从中发现了鼠疫杆菌特有的DNA序列。牛津的研究小组发掘了英国伦敦、丹麦哥本哈根等城市的5个万人冢,他们从66具骨骼中取到121枚牙齿,在内部的附着物中寻找DNA碎片。研究表明,没有一枚牙齿中含有可辨认的鼠疫杆菌DNA,但发现了多种其他细菌的DNA。英国医学史学者康宁汉(Andrew Cunningham)反对以现代的“鼠疫”概念来解释中世纪的“瘟疫”“黑死病”。科学家普遍认为,在这场历史大灾难中,可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传染疾病,一种是欧洲的滤过性病毒出血热(黑死病);另一种是在亚洲和地中海沿岸部分地区流行的淋巴腺鼠疫。全球化与病毒传播的隐忧—黑死病和鼠疫,是在地球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中人与致病病毒之间斗争中最为突出的例子。黑死病和鼠疫能得以传播开来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人口的流动。中世纪时,疾病传播的速度相当于人步行的速度或者轮船航行的速度,而在21世纪的今天,飞遍全球的空中交通工具可以在24小时内将一种新的疾病传遍全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