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新冠病毒的肆虐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这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年12月8日,武汉确诊第一个病例。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global pandemic)。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8月15日,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近74万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亿743万例,全球累计死亡病例达到436万例。几乎所有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有33个国家累计确诊超过100万人,包括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英国、法国、土耳其、阿根廷、哥伦比亚、西班牙、意大利、伊朗、印度尼西亚、德国、墨西哥、波兰、南非、乌克兰、秘鲁、荷兰、伊拉克、菲律宾、捷克、智利、加拿大、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比利时、日本、瑞典、巴基斯坦、罗马尼亚、葡萄牙等国家。确诊病例1000万以上的国家有三个:美国、印度和巴西。其中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累计确诊病例最多,达到3743万例,死亡病例为63.7万例;印度紧跟其后,新冠病毒感染累计确诊病例达到3219万例,死亡病例为43万例;巴西新冠病毒感染累计确诊病例达到2035万例,死亡病例为56.8万例。到2020年底,全球至少有12位国家主要领导人感染了新冠病毒。2020年3月19日,62岁的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成为全球首位感染新冠病毒的国家元首。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于2020年3月27日成为首位公开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政治领导人。2020年4月30日,54岁的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确诊。巴西总统贾尔·博索纳罗于2020年6月7日宣布其感染了新冠病毒。仅两天后,玻利维亚临时总统珍妮娜·阿涅斯宣布了她的阳性检测结果。2020年6月11日,53岁的多米尼加总统阿比纳德尔与妻子新冠检测呈阳性。2020年6月16日,52岁的洪都拉斯总统埃尔南德斯确诊。2020年7月7日,65岁的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确诊。2020年7月9日,53岁的玻利维亚临时总统阿涅斯确诊。2020年7月28日,64岁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称自己确诊新冠。2020年9月18日,64岁的危地马拉总统贾马太确诊。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0月2日发布推特称,他本人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感染新冠病毒。2020年11月9日,42岁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确诊。2020年12月13日,非洲国家斯威士兰王国首相安布罗斯·曼德武洛·德拉米尼因新冠病毒感染去世,成为因新冠去世的首位国家领导人。2020年12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已不在位的政治人物中,诸如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比利时前首相索菲·威尔梅斯等人也都感染过新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病例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随着全球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持续增加,多国升级多项防控措施,以防止新冠疫情进一步扩散。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每日疫情报告,建议各国政府采取6项关键措施:扩大、培训和部署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工作者的队伍;建立系统,找出社区中每一例疑似病例;提高检测的数量、能力和可及性;确定、改造和配备用于治疗和隔离病人的设施、制定明确的隔离接触者的计划和程序;政府各部门调整工作重点,努力抑制和控制新冠病毒。各国大多关闭公共设施,关闭边境,实施限制外国人入境等规定。疫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批示,并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各地、各级部门积极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突尼斯从2020年3月22日—4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隔离措施,要求民众如无必要最好不要出门。格鲁吉亚总统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便更有效应对新冠疫情。英国宣布关闭餐馆、酒吧、电影院、健身房等营业场所。法国、瑞士、比利时、波兰、奥地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等国也宣布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领导人应对新冠疫情特别峰会召开,重点讨论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疫情的有效应对方法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疫情发生后,各国都在加紧研制新冠病毒疫苗,多国疫苗已经过临床验证并开始接种。2020年7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数据。据2020年8月的资料统计,全球有29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进入临床前研究的达138个,研发速度快、技术路线全、疫苗品种多是新冠疫苗研发的三大特点。2020年8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举行新冠病毒感染例行发布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由于全球更加紧密相连,新冠病毒有机会更快传播,但现在也有更多的科技和知识来应对,希望在两年内结束新冠病毒大流行。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全球新增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数在加速上升,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谭德塞于2020年10月23日表示,对于全球尤其是北半球国家来说,目前新冠疫情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未来几个月将非常“艰难”。谭德塞在当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是10月份,真正的冬天还没有到来,但已有太多国家的病例数呈指数级增长,很多地区的医院和重症监护室接近负荷极限。他敦促有关国家立即采取综合性措施,以减少本可避免的死亡,防止基本医疗体系崩溃,避免学校等再次关闭。
2021年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Ad5-nCoV)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该疫苗是目前国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单针接种14天后即可获得良好保护效果,且疫苗可在2℃—8℃的条件下运输保存。该款疫苗的有效率数据非常不错,且单针接种意味着可实现人群大规模快速接种,对社会整体防疫有着重要意义。
疫苗接种是有效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办法。从2020年12月开始,全球很多国家开始规模化接种疫苗。截至2021年8月5日,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总量为43.60亿剂。疫苗接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全球约30%的人至少接种了第一针疫苗,有超过15%的人完成了疫苗接种。截至2021年8月12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8324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7.7亿人。全球虽然已接种疫苗44亿剂,但分布很不均衡。在洲际层面上,亚洲超过28亿剂接种量,占全球疫苗接种的65%;其次是欧洲占15%,北美洲占12%,南美洲占6%,而占全球人口总量近20%的非洲疫苗接种量不足全球已接种量的2%。
2021年8月9日,在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主办的“2021年暑期儿童健康关爱活动”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尤其是在一些国家的持续传播,儿童的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也给儿童健康带来了危害,因此儿童接种疫苗被提到日程上来。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肆虐,而且病毒发生了变异。一种叫作“德尔塔(Delta)”的新冠变异毒株拉响了全球疫情的新警报。从2021年6月开始,英国日新增确诊病例重返1万例以上,其中99%是感染了德尔塔毒株;莫斯科近90%的新增确诊病例也是感染了这种毒株。“德尔塔毒株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于2021年6月18日表示。德尔塔毒株目前是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主要毒株。德尔塔毒株最早出现在2020年9月印度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5月10日宣布将德尔塔毒株纳入全球需关切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该毒株已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成为全球新冠大流行的主要病毒株。该毒株较以往毒株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更强,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具有传播速度更快、病毒载量更高、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德尔塔毒株并没有导致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生颠覆性改变,传染源、传播途径基本清楚,现有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德尔塔毒株仍然有效。现有疫苗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