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何为虚拟现实

1.1.2 何为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又称“灵境”技术,将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等技术集于一体,通过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018年,科幻片《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如图1.1所示)在全球热映,同时将“VR”一词带入更多人的视野中。影片中的VR游戏“绿洲”既是玩家心中的乌托邦,也唤起了人们对于真正意义上VR技术普及的期待。“绿洲”游戏所运用的技术正是沉浸式VR,即在产业市场、大众认知中常见的“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使用户沉浸到该虚拟环境中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图1.1 电影《玩家一号》剧照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VR是一个象征着“黑科技”“未来科技”的新鲜概念,事实上它已具有近百年历史。1935年,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在《戏剧及其重影》中将剧院描述为“虚拟现实”(la réalitévirtuelle),这是“虚拟现实”一词的首次出现。1965年,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发表论文《终极显示》(Ulitimate Display),其中讨论了交互图形显示、力反馈等关于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设想,被视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开端。1967年,莫顿·海利希(Morton Heilig)构造了一个多感知仿环境的虚拟现实系统Sensorama Simulator,如图1.2所示,这通常也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套VR系统,它能够提供逼真的仿真体验,如“驾驶摩托车”时看到实时变化的街道画面,听到立体声,感受行车颠簸、吹风效果等。

图1.2 Sensorama Simulator

在上述期间VR还处于较为朦胧的萌芽阶段,1989年,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首次提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概念,自此,这一技术明确了它的名称。1991年,首款消费级VR产品Virtuality 1000CS问世,随即掀起了VR商业化浪潮。之后,世嘉、任天堂、索尼等大公司都陆续推出VR产品。在此阶段,VR一直处于较为低调的萌芽期。直到2014年,Facebook公司对于Oculus的“天价”收购案终于将VR带入更多人的视野之中。之后,微软、三星、HTC、索尼、雷蛇、佳能等科技巨头陆续加入,在我国也迅速出现数百家VR创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