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木本食用油料作物。油茶产业大致经历了起步、恢复和平稳发展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起步阶段,全国油茶产量从1952年的5万吨增长到1956年的8万吨。20世纪60—70年代是恢复阶段,油茶产量在“六五”期间达到11万吨。20世纪80—90年代是平稳发展阶段,全国油茶林面积达到6 000万亩,油茶年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5]据有关数据统计:“1980年,全国油茶林面积为5 500万亩,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全国茶油产量在1.5亿公斤左右,1981年达到1.64亿公斤……油茶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现有153个。湖南省现有油茶林面积2 000多万亩,年产茶油0.6亿公斤;全省有70%左右的人食用茶油。”[6]以上油茶产业栽培面积、地理分布范围、产量、产值等也可以在当今的有关统计数据中得到印证。全国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如表1.3所示。

表1.3 全国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统计表[7]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2009年与2019年油茶产业发展统计情况对比如表1.4所示。

表1.4 我国2009年与2019年油茶产业发展统计情况对比表[8]

续表

备注:此表格由侯有德对《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和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绘制。因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9)中年末实有油茶林面积统计单位为公顷,为方便比较,统一换算为亩,即1公顷=15亩。

通过全面梳理、综合分析上述统计数据发现:一是在国家首个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推动后,油茶产业的面积、产量、产值得到较快增长;二是分布范围有所扩大;三是截至2019年湖南、江西、广西三省区在油茶林面积、茶油产量、茶油产值3个方面依然存在明显优势,占比分别达到66.02%、72.56%、74.98%,其中湖南省是唯一油茶林面积突破2 0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突破100万吨,茶油产量突破20万吨的省级行政单位。上述油茶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如下。

其一,国家政策、技术等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首个油茶产业国家级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政策推行后,我国南方贫困山区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主要的扶贫产业之一,油茶产业迅速发展。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笔者在湖北来凤、贵州碧江区等地开展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时就发现上述情况,在湖南湘西州永顺县、保靖县等地田野调查中发现,上述两个县在脱贫过程中,仅油茶产业投入资金就分别有近3亿元、8千多万元。

其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茶油消费量持续增长。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一些油茶合作社在2012年前销售茶油的范围非常有限、销售量也就每年几千克、价格也在15元每千克或以下,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可以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每年销售量可以达到4万~5万千克,价格也涨到30元至40元每千克。

其三,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有一批有想法、务实肯干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或者改行投入油茶产业中来。这些年轻人懂得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擅长与市场主体、政府主管部门、消费者、本地村民打交道,他们或成立公司,或成立合作社,流转林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推广发展油茶产业,这些年轻人也是乡村油茶等产业振兴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