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整个人工油茶森林生态系统的复合经营与以用定管
能够长期稳定延续的永顺人工油茶森林生态系统,是土家族乡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通过投劳投智改造当地原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果。出于对满足以茶油为主导产品的社会需求的考虑,永顺人工油茶森林生态系统汰选出了油茶植株为优势物种。为了确保这一优势物种的丰产高质,土家族乡民们投劳投智,采取仿生管护技术,确保人工油茶森林生态系统中,油茶植株与伴生动植物和谐共存。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人工放养和培育这些动植物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它们的附属价值。例如,为了给油茶植株遮阴而配种的高大乔木,除了能为油茶林遮阴和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外,作为建材树,它本身就是优质建材。同时,这些高大乔木以及林下低矮植物为多种野生和家养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在油茶林中适当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供了可能。
在油茶林中实行套种,也是复合经营油茶林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内容。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广泛流传着“油茶林内搞间作,一举两得收益多”“春播荞麦和黄豆,夏种花生又栽药”“油茶林内搞间作,可种粮食又栽药”等谚语,很好地推广了土家族乡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累积的套种经验。永顺县首车镇有油茶林18 000亩,人均1.5亩,自2019年以来村民们在油茶幼苗地里套种马铃薯、红薯、药材、花生等作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永顺县塔卧镇科甲村村民们在油茶林地里套种辣椒。2021年4月16日笔者到此地调研时,村民们正在起垄、施肥、覆膜,为种辣椒做准备。永顺县石堤镇油茶基地套种的是铁皮石斛和白及等药用作物。套种方法是在粗壮的油茶根部嫁接上铁皮石斛、白及的幼苗,让幼苗和油茶树同生共长即可。当问及为什么选择在油茶林中套种这两种药用作物时,油茶基地负责人如是说:
那时候县林业局技术员来给我们培训,说可以在(油茶)地里种红薯、辣椒、葛根、药材什么的。我就问我的大学生儿子,种什么好。我儿子是学医的,知道它的价值。他说这个价值高,收益肯定好,就让我种。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种,县里请人来教,我们去参加培训班,回来后就种了,县里的技术员会经常下来教我们。[26]
在油茶林中套种黄豆等粮食作物,充分利用油茶林中的空间资源、物种资源发展林粮间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油茶林的经济收益,还可以促进油茶林的繁茂,维护油茶林的生物多样性,构筑一个以油茶为中心的和谐的生态系统。
当然,在油茶林中套种是有一定技术要求的。根据保靖县林业局制定的《油茶栽培技术要点》中的指导,油茶林地要实行“合理套种”,严格把控套种作物与油茶树、油茶苗的距离以及套种的间隔时间。具体而言,“油茶苗定植的第一年,可在造林地内套种花生、绿豆、黄豆、豌豆等,以后可套种豆科植物或蔬菜等。造林地内严禁套种烟叶。套种要掌握的要点:套种必须勤加管理,必须妥善轮作、切忌连作、给油茶树留下充足的生长空间(套种的作物必须离油茶苗60厘米以上)”[27]。
笔者在保靖县碗米坡镇首八峒村油茶基地调研时发现,新造油茶林地里套种的作物有紫薯、西瓜、丝瓜(育种)、辣椒、油菜等。据新造油茶林承包者、首八峒村村委会副主任兼新铭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选择在新造油茶林中套种的这些作物是符合林业局的技术要求的。因为这些套种作物是低矮的藤蔓作物,不仅不会遮挡油茶苗的光照,还能覆盖油茶苗蔸部,减少水分蒸发,保证油茶苗成活成长。除此之外,经济收益也是选择套种品种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此,他如是说:
新造油茶林前五年是没有收益的,但是请人管护油茶地需要开工资。我想着在地里套种一些经济作物来维持收支平衡,以短养长。我咨询了县林业局的技术员,他说可以种西瓜、红薯、黄豆、辣椒、油菜,只要不挡油茶苗的光就可以。2019年我套种了西瓜。西瓜长势很好,想着肯定能赚钱,谁知道后来天天下雨,好多都烂在地里了。2020年改套种紫薯。种了300多亩紫薯,产量20多万斤,但是疫情来了,销路不太好,价格太低,只卖掉了10万多斤,剩下的几万斤用来做紫薯粉销售。2021年套种西瓜140多亩,丝瓜(育种)30多亩,紫薯20来亩,其他地因为上半年收完油茶籽,所以就轮歇。在油茶地里套种作物,开支很大,土地流转费、每月一结的务工费和效益分红都让人头疼。土地流转费是200~250元/亩/年,移民局支付100元/亩/年,其他的要自己支付。请人除草、松土、育苗、施肥,要开100~120元一天,请人犁土、背西瓜,要开200~250元一天。所以这几年,在油茶林里套种,看着热热闹闹,很赚钱,但实际上纯收益少得可怜,这三年才10万左右的盈利。[28]
对油茶林的种种管护,都是围绕着油茶植株的功用。但事实上,这些管护技术不仅管护了油茶植株,而且管护了整个人工油茶森林生态系统。只要这套管护体系能长期稳定延续,就能确保人工油茶林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秀美稳定,进而为生活其间的土家族乡民提供各式各样的生态公益服务。因而土家族文化并不只关照油茶植株本身,还与其建构的人工油茶林达成了兼容互惠、协同共生的可持续综合利用。土家族乡民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获得了多层级、多渠道的利用方法。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也改变了土家族地区原有的景观。双方都有所改、都有所得、耦合无间、稳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