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植株产品深加工的复合经营与以用定管
茶油是土家族人工油茶林的主要产品,也是以用定管的结果。油茶植株的生物属性奇特,在其生长过程中可以出现“花果同株同季”的独特景观,故油茶树开花结实多并不等同于稳产高产。因为油茶果实的成熟期长达一年之久,期间外界任何干扰都会影响油茶果的产量和品质,故而更需以用定管。在长达一年的管护过程中,修剪、适度遮阴、管理林下动植物等活动都要在土家族人的生产智慧中逐项落实,如此才能产出高油脂、高品质的油茶果,进而榨出高品质的纯正山茶油。
乡民对油茶植株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利用,故而除了茶油外,人工油茶林的产品还有其他种类。修剪油茶树时砍掉的油茶树枝条可以作燃料,也可用作培植茶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菌床原料。油茶树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有弹性,修剪下来的粗大枝干可以作为木雕原料和农具把柄、支架。值得注意的是,油茶植株材质优良,可作特殊用途,正如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所言:“其树易成,材亦坚韧。若修治令劲挺者,中为杠。”[34]因此,在管护中一直贯彻着以用定管的原则。诸如,为了储备一批优质建材,在修剪油茶植株过程中,加强对其主干的修剪和管护。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油茶的其他利用价值:用油茶树干制作的榨油木楔百年不朽;油茶植株的花朵可为蜜蜂提供蜜源;油茶枯含有的毒蛋白可以配制成农药,亦可作农家肥和洗洁剂使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2018年11月27日,长光村村民榨油之前开始清扫老油坊,顺带清理油坊旁边的水池。村民们将一些茶枯碎扔进水池里,池面开始冒泡,二三十分钟之后,一些泥鳅、黄鳝开始浮出水面,一个村民立马把它们捞走了。榨油完毕,几位阿姨向主人家讨要新出的茶枯,以做洗头之用。50多岁的阿姨说:
用这个茶枯洗头发特别好。把茶枯敲碎,用纱布包着,泡在开水里,等水变成黄色了,再把纱包捞出来,就可以洗头了。洗出的头发又黑又亮。我们从小就用这个洗头发。以前卫生条件差,头上经常长虱子,用茶枯洗头,那些虱子就被毒死了。[35]
总之,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武陵山区永顺人工油茶林传统技术体系是土家族针对特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需求而建构的传统生态文化。[36]永顺人工油茶林的管护特点是多业态复合经营。在人工油茶林中茶油生产是主业,不过这一主业的形成并不是人工油茶林本身的事情,而主要是外部市场与社会环境诱导的产物,因而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转化,能够因外部环境改变而做出弹性应对,同样是永顺人工油茶林不容忽视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对于这种复合经营的好处已经得到国际广泛认可。永顺人工油茶林是一个复合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茶油只是此项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项职能。对土家族人而言,综合利用永顺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不断投劳投智调整控制其物种结构、生长样态、景观呈现。不仅要确保茶油的优质、高产、稳产,还要确保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的实现。从生态民族学研究角度来看,要使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收获经济效益,还要发挥生态公益服务价值,为生态维护做出直接或间接的贡献。这同样是永顺土家族人工油茶林传统技术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部分。
【注释】
[1]邱育泉,何才焕:《安化县志:卷三十三时事记》,清同治十年刻本。
[2]陆羽原著,范伟主编:《茶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造林司合作处:《油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年版,第3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造林司合作处:《油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年版,第112页。
[5](明)俞宗本:《种树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年版,第18页。
[6]此资料由侯有德于2021年7月23日收集于保靖县林业局,感谢保靖县林业局油茶办梁某俊主任提供的材料。
[7]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造林司合作处:《油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年版,第113页。
[8]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造林司合作处:《油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年版,第3页。
[9]陆羽原著,王艳军主编:《茶经》(第二册),北京:线装书局,2016年版,第598页。
[10]访谈时间:2019年8月10日。访谈地点:长光村老油坊内;访谈对象:肖某国(1964—),湘西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木榨榨油技术传承人;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造林司合作处:《油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年版,第18页。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造林司合作处:《油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年版,第18-19页。
[13]何方:《油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14]何方:《油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15]董鸿勋:《古丈坪厅志:卷十一物产志》,清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
[16]访谈时间:2019年8月10日。访谈地点:长光村老油坊内;访谈对象:肖某柱(1940—),男,土家族,长光村村民,擅长传统木榨榨油技艺,六百年古油茶树的所有者;肖某国(1955—),男,土家族,传统木榨榨油技术传承人;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
[17]访谈时间:2019年8月10日。访谈地点:长光村老油坊内;访谈对象:肖某柱(1940—),男,土家族,长光村村民,擅长传统木榨榨油技艺,六百年古油茶树的所有者;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
[18]此资料由侯有德于2021年7月23日收集于保靖县林业局,感谢保靖县林业局油茶办梁某俊主任提供的材料。
[19]访谈对象:肖某柱; 访谈时间:2021年7月26日上午;访谈地点:湖南省永顺县城广场;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
[20]访谈对象:张某志; 访谈时间:2021年7月24日上午;访谈地点:湖南省古丈县坪坝镇对冲村秀宝油茶合作社厂房内;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
[21]张天如:《永顺府志卷之十物产志》,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22]访谈对象:肖某柱,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访谈时间:2018年10月13日,访谈地点:长光村。
[23]访谈对象:肖某国,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访谈时间:2019年4月18日,访谈地点:长光村。
[24]此资料由侯有德于2021年7月23日收集于保靖县林业局,感谢保靖县林业局油茶办梁某俊主任提供的材料。
[25]访谈对象:梁某俊(1970—),男,苗族,保靖县林业局油茶办主任,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访谈时间:2021年7月23日,访谈地点:保靖县林业局。
[26]访谈对象:张某道(1970—),男,土家族,石堤镇村民,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访谈时间:2021年4月16日,访谈地点:永顺县石堤镇。
[27]此资料由侯有德于2021年7月23日收集于保靖县林业局,感谢保靖县林业局油茶办梁某俊主任提供的材料。
[28]访谈对象:田某堰,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访谈时间:2021年7月23日,访谈地点:保靖县首八峒村村部。
[29](明)徐光启著,朱维铮、李天纲主编:《农政全书》(徐光启全集第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829页。
[30]访谈对象:肖某柱,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访谈时间:2018年11月27日,访谈地点:永顺县灵溪镇长光村。
[31]侯有德:《湘西永顺土家族祭油神习俗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3期。
[32]汪瑀,林有年:《安溪县志卷之一地舆》,明嘉靖二十五年刻本。
[33]调研时间:2018年11月27日—29日,调研地点:永顺县长光村,调研主题:传统榨油方式。
[34]朱维铮、李天纲主编:《徐光启全集》(第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829页。
[35]访谈对象:陆某梅(1959—), 女,土家族,长光村村民, 访谈时间:2018年11月27日, 访谈者:侯有德、蒋欢宜,访谈地点:永顺县长光村老油坊。
[36]罗康隆,杨庭硕:《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