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土家族先民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形成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并根据生存环境和自然运行规律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灵活的合理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土家族世代居住在高山深箐之中,山多田少,需要顺应地势开垦梯田、设置灌溉系统,因而总结出了“山顶开田田自耕,山腰开路路同行”“山腰放出水泉肥,木枧通流搁石矶。纵使炎炎天不雨,陂田如镜鹭鸶飞”[27]的经验。他们在山顶开田,在山腰开路,采用木枧灌溉的方式,解决了耕地、蓄水、引水、灌溉的系列问题,足见土家人合理利用自然的生态智慧。

永顺土家族油茶复合种养本身就是土家族人合理利用自然的典型案例。武陵山区永顺土家族人根据油茶的生长习性以及油茶林的立地环境、土壤、光照、湿度等条件,在油茶林中放养禽类、蜂类,在林下种植葛根、白及等药材,适度发展养殖、畜牧、种植经济。如此一来,不仅将油茶林地充分利用起来,而且丰富了油茶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油茶林在保持水土、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永顺地区,村民在油茶林中放养珍珠鸡、三黄鸡等禽类,蜜蜂等蜂类,因地制宜地发展林地养殖业。林地养殖是利用经济林、用材林等林地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方法。林地养殖益处颇多,可在对林地实施种养业立体开发,减少林地害虫、抑制杂草丛生、培肥土壤,提高果园、林地单位面积的收入,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永顺地区油茶林林地资源丰富,主要包括老油茶林林地资源和新造油茶林林地资源两种类型。由于管护、修剪不到位等原因,有些老油茶林往往存在单株产量低、收益颇少的问题,因此,在老油茶林中适当放养禽类、蜂类,可以增强授粉,减少病虫灾害,达到“1+1>2”的效果。在老油茶林中,针对油茶的生物习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互补互促的家禽进行套养,发展林下养殖业,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对新造油茶林而言,根据油茶幼苗的生长习性,发展间作更为合适。油茶幼苗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在新造林中套种红薯、西瓜、辣椒等低矮的粮食作物,不仅不会影响油茶幼苗的光照,还可以有效保持油茶林的水分,达到丰产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油茶林中套种葛根、铁皮石斛、白及等药用作物。

在永顺县石堤镇,村民们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将油茶林发展为以铁皮石斛和白及等为主的林下药材基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铁皮石斛具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等功效,国际药用植物界称其为“药界大熊猫”,民间称作“救命仙草”,经济价值高。白及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显著,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石堤镇村民们选择地形较平缓,长势好、郁闭度高的油茶林,发展林下药材种植。种植铁皮石斛时,在油茶林中将铁皮石斛幼苗的根部紧贴在粗壮的油茶树上,再用草绳一圈圈捆住,将它固定在树干上,最后在草绳的外层套上一层透气的网状塑料薄膜,控制好湿度。这种仿生态种植模式在客观上起到了充分利用林地空间,保护油茶林生态系统的效果。

永顺地区在油茶林中发展林下经济,已初见成效。据统计,永顺县现有100多个林下经济合作社,涉及23个乡镇,参与人数从刚开始不足千人发展到现在1.2万多人。在油茶林地发展“林禽”“林种”的专业合作社有30多个。石堤镇国峰养鸡专业合作社正是依托四联村得天独厚的油茶林业资源,开展林下养鸡,现已带领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总之,我们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农民“不砍树也致富”,引导农民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转变,“以短养长”“以林护农”,将林下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