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信仰型传统生态知识

二、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信仰型传统生态知识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土家族先民形成了人与宇宙、人与自然及人与动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认知,进而形成了包括信仰型传统生态知识、生产生活型生态知识、规约型生态知识在内的传统生态知识体系。信仰型生态知识是在天人合一观念的深刻影响下形成的对于自然界、自然物、自然力的崇拜。土家族先民认为,自然万物是具有生命的,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自然万物的生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受这一观念的深刻影响,土家族先民把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物、自然力进行神化,形成了自然崇拜观念和行为。这一套观念和行为体系在土家族中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土家族的自然崇拜既包括对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雨虹霜霁等自然现象的崇拜,也包括对山林田地、洞穴湖泊、动植物等自然物的崇拜。“靠山吃山”,土家族长期聚居在武陵山区,生产生活依赖于山,故而形成了山神崇拜。土家族人相信,山林及生长在其中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的动物,都由山神统管,故而形成了祭山神的习俗。土家族祭山神主要有“献牲祭”“压钱祭”“日常祭”3种形式。“献牲祭”多为狩猎前猎户举行的仪式。永顺土家族人认为,山中野兽和山坡上的庄稼均归山神管辖,故而在该地区流行着一句谚语:“山神老爷不放口,虎狼不咬猪和狗。”猎户上山狩猎之前,要在猎头的带领下在山脚下杀牲祭山神,祈求狩猎过程平安、顺利、满载而归。待打猎归来,有所收获,再以牲祭祀山神。“压钱祭”又称“压码子”,即土家人行路时将香纸压在山神神台下,祈求进山平安。“日常祭”是土家人在上山劳作、打柴、割草时,在山神庙前留下一根木柴或一个草标,表示对山神的酬谢。[10]

树神崇拜是土家族地区较为普遍的自然崇拜样态。土家族树神崇拜主要是对古树、果木树、花树即开花的树的崇拜。“古树,尤其是数百年的古树,在土家人心中即为神树,认为它或为神之居所,或为灵之依附,对其崇拜亦重。”[11]土家族村寨古树颇多,土家族人将它视为风水树、神树。土家族村寨中成片的古树林往往被视为“禁山”,“绝对禁止砍伐,也不准在林中捡拾枯枝,甚至不准在树林旁讲亵渎神灵的话,谁若违禁,须杀猪羊,请巫师向树神祭祷谢罪”[12]。土家族人对果木树和花树的崇拜主要是对其繁衍能力的崇拜。现今,在土家族地区仍有除夕祭果树之俗。主家一般在果树上捆扎上纸钱,并一边用柴刀刀背敲击树干,一边高声问:“明年结不结?”一人在旁代答:“结。”又问:“结得多不多?”又代答:“多。”

在油茶林管护过程中,永顺地区形成了祭山神、祭古油茶树、祭油神的习俗。以永顺县灵溪镇长光村为例:

长光村村民有祭山神的习俗。村民们认为“山有山神”,油茶树生长在山上,对油茶林的管护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行为都需要山神和树神保佑。因此,在种植油茶幼苗之前需要举行仪式奏禀山神,获得山神的同意。村民们进入油茶林采摘茶籽之前,也会自发在山林入口或山脚下祭祀山神。

长光村村民有祭古油茶树的习俗。村民们认为“树有树神”,古油茶树往往具有灵性。村中有体弱多病的小孩,父母就会把他过继给古树。树龄很长的古油茶树往往是首选。过寄时,要把小孩带到古树前,摆上酒肉,烧香焚纸,说明过寄缘由,再在古树上挂上红布条。在村中有一棵600多年树龄的老油茶树,被村民们视为神树。许多村民将小孩过继给它,在树干上挂满了红布条。除此之外,村民们遵循着对油茶树的禁忌。“村民在从事放牛、养羊、打柴等农事活动时不可伤及油茶树;在封山期间不可随意进出油茶林;寒露、霜降前不可摘茶籽,亦不可盗摘茶籽;采摘茶籽时不可损伤油茶树,尤其是古油茶树。”[13]

除此之外,永顺地区土家族人还有祭油神的习俗。在“湘西永顺土家族人的观念中,油神是统司油业之神,以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支配着油茶作物的种植、培育、采摘以及油茶的生产、加工、使用、流通的全过程。油茶作物能否茁壮成长,能否高质高产;榨油能否安全顺利进行,能否获得高品质的油;油茶贸易能否顺畅,能否获得较高收益都取决于油神的喜怒。因此,历史上湘西地区土家族先民曾秉持着对油神的高度敬畏,对它进行隆重祭祀”[14]。祭油神习俗贯穿于油茶林的管护和茶油生产加工利用过程之中。“每当种植油茶幼苗时需祭油神;寒露或霜降之后采摘油茶籽时需祭油神;采摘过后,封山育林,培植油茶林时需祭油神;在榨油坊开始榨油时需祭油神;春节、除夕祭祀祖先时也需祭油神。”[15]

长光村的祭油神活动有榨油前祭油神、除夕祭油神两种形式。长光村村民榨油采取的是古法压榨工艺。从茶籽中压榨出油需要经过选、炕、碾、蒸、包、榨6道工序。“选”即选籽,是将茶籽中虫蛀、干瘪的以及混在其中的果皮、杂物一一挑出。“炕”即烘烤,是将晒干的茶籽平铺在油坊炕架的竹篾上,以小火持续烘烤一天一夜乃至更长时间,蒸发完油茶籽的多余水分。“碾”即碾籽,是将烘烤好的茶籽倒入碾槽之中,借畜力拉动碾盘,将其碾成粉末。“蒸”即蒸煮茶粉,是将碾碎的茶粉放置在蒸架上,旺火加热,借助水蒸气蒸熟。“包”即包裹茶粉,是将稻草铺放在茶饼模具之中,然后将蒸熟的茶粉趁热倒入模具,借用脚力挤压、包紧,使之成为质地紧密的茶饼。“榨”即撞击榨油,是将茶饼紧密排放在木质榨油架上后以木栓固定,并打紧栓楔,然后,几人合力推动悬空的木棰撞击木栓,挤压茶饼,榨出油。

这一套榨油工艺,每个环节均有讲究。选籽环节需仔细将虫蛀、干瘪的茶籽以及混合其中的果皮、杂物剔除掉,以防它们混合在好籽之中,被碾碎后吸收油脂,从而降低出油率。烘烤环节火不可过旺,以防烤煳茶籽,榨出的油略带煳味、涩味;烘烤全程需人把守,以防中途熄火,茶籽回潮,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延长进度。碾籽环节碾压力度要适中才能将茶籽均匀碾碎;蒸煮环节需旺火蒸熟,保证茶粉全部熟透;包裹茶粉环节需将茶粉趁热取出,放入模具之后迅速踩压成茶饼,以防茶粉冷却,降低出油率;榨油环节需迅速将茶饼依次排放,木栓之间紧密衔接,撞击时力度要均匀适中。6个环节环环相扣,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位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出油率。

永顺地区土家族人认为,在开始榨油之前举行祭油神仪式,就可以获得油神庇佑,确保每个环节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更多高质量的茶油。因此,湘西永顺土家族人在开始榨油之前一般都会举行祭油神仪式。祭油神仪式一般在榨油坊中举行,由熟练掌握古法榨油技艺的老油匠(当地人称他们为“老把式”)主持,全寨村民共同参与。

湘西永顺土家族素有油匠主持祭油神仪式的传统。据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古法榨油技艺非遗传承人肖某国介绍:根据长光村的老人们代代相传的说法,早在1 000多年前村里的油茶种植、加工与生产已颇具规模,且有了擅长榨油技艺的油匠。村里的祭油神仪式基本上是由技艺娴熟、威望较大的老油匠来主持。当然,并非所有的祭油神仪式都需老油匠来主持。每年除夕,土家族村民们自发组织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祭油神仪式一般由家中男性长者主持。

现今,湘西永顺土家族还保留着除夕祭神的习俗。每年的除夕之夜,武陵山区永顺土家族人在吃年夜饭之前都会准备丰盛的美味佳肴以及米酒、水果、香纸进行祭祀。他们除了在家中祭祀祖先之外,还要到田间地头、猪圈、牛栏、灶台、油坊等地祭祀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神灵。在受祭祀的众多神灵之中,油神也占有一席之地。

据永顺县灵溪镇长光村老油匠肖某柱介绍,除夕夜各家各户去榨油坊祭油神,步骤大致如下:“祭祀前,主家人将准备好的祭品、供果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老油坊中的灶台上。祭祀时,主家插三根燃香,烧一叠纸钱,然后,跪在灶台旁,轻声祈请油神降临,并恳请油神保佑来年油茶林无病无虫、油茶果增产、油茶籽出油率高,保佑家人平安顺遂、兴旺发达等。祈请完毕,向地面倒三杯酒,待纸钱燃尽,作揖三次即为送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