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油茶林的本土知识

一、利用油茶林的本土知识

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必然要利用森林资源,进而形成了林为人所用的文化。文化功能学派认为,文化的功能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存与生活的需要。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学家所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65]具体就油茶林而言,油茶林除了能为人类提供油茶籽和茶油之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还能实现上文中提到的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油茶用途非常广泛。它的树干材质坚硬,可以用来做农具和树雕。油茶籽富含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皂素、无氮抽提物等成分,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兼具食用、美妆、药用功能的植物油。茶壳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和多缩戊糖,可以用作糠醛、木糖醇、酒精和乙酰丙酸、肥料和活性炭的原料。茶枯含有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皂素、糖类等主要成分,可用作农业肥料、工业原料、药剂、洗发水、洗剂用品等。通常而言,“压榨后枯饼中一般残油6%~7%,每百斤经溶剂萃取后可得茶油5~6斤。萃取后的饼粕进一步提取皂素,提皂素后的残渣可作饲料”[66]

据永顺县长光村村民介绍,村民们最喜欢用油茶壳来熏腊肉,用茶枯来洗头发、毒鱼、肥田,用茶树树干来做农具。当问及使用方法时,村民如是说:

每年腊月杀了猪,我们就要熏腊肉。加了茶壳壳之后,熏出来的腊肉特别香,特别好吃。村里的女人喜欢用茶枯来洗头发,敲碎用布包起来往开水里面一泡,过一会捞出来就可以洗头了。她们说洗出来的头发又黑又亮。那些经常到河里搞鱼的人喜欢用茶枯药鱼。种田的人也经常把茶枯敲碎了撒在田里,这样田里的害虫就被杀死了。枯死的茶树树干可以用来做锄头把,以前村里还有人为了争个锄头把扯皮(吵架)的呢![67]

茶枯中含有皂素,可去除头皮上的油脂和分泌物,故可作洗发之用。茶枯中含有皂苷,具有毒性,故可以作药鱼之用。总之,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油茶的用途很多,可以从不同方面满足了人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些是油茶为人所用的最直接表现。

油茶能够满足人的食用与御寒、商品交换等方面的需要。历史上湖南油茶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用途多。对此,史籍方志中不乏记载。清嘉庆《道州志》载:“州中茶油、桐油最多。西南一带茶子树连山弥亘,远望如荠。霜降后子熟,各家男妇往摘。多者数十百石不等,贫家子女群拾其遗,谓之捞山子,亦有得数石者。其壳可以燃火,为三冬御寒之用。”由此可见,清嘉庆年间,油茶在湖南山区得到广泛种植,产量很高,即使在油茶林封山之后,穷苦人家捡剩余茶籽也能得到数百斤之多,足见当时油茶产量惊人。此外,村民们多将茶壳用于燃火御寒过冬之用。二是作为大宗商品。“茶子榨油,岁出数十余万斤,合桐茶油,岁共出二三十余万斤。现价百八十文,岁收经费二三千串文,试种益多。茶油每日所销八九石。”[68]以上文献证实了油茶生产规模大、价格昂贵、销售量大,因收益颇丰而为当地乡民推广。

此外,相较于荒废的油茶林以及单一经营模式的油茶林而言,复合经营模式的油茶林在为人所用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相较而言,复合经营模式的油茶林能够培育更多的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进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而且,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和更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