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通史》简介
《新加坡通史》这本书是由.张学刚著创作的,《新加坡通史》共有58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多元灿烂的古代文明 一、最早的居民——马来先民 二、国际自由港淡马锡王国 三、“狮城”崛起:信诃补罗王国 四、有关上述时期的传说和文献 五、马六...
2
第一章 多元灿烂的古代文明
...
3
一、最早的居民——马来先民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主体民族是华人,其他还有马来人、印度人、土生华人以及泰米尔人、欧洲人的后裔等。 华人是新加坡第一大种族,占新加坡人口的74.2%,多数来自...
4
二、国际自由港淡马锡王国
公元元年前后,随着商业的发展,今新加坡所在地开始成为一个港口。古希腊学者托勒密(90—168)所著《地理志》(托勒密地图)就把马来半岛尽头之地标注为一个叫作“萨...
5
三、“狮城”崛起:信诃补罗王国
按照《马来纪年》记载,公元12—13世纪,来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圣·尼罗·优多摩(Sang Nila Utama,又译桑·尼拉·乌塔玛)...
6
四、有关上述时期的传说和文献
在新加坡的神话传说中,新加坡石有着神奇身世。根据马来民族的重要文献《马来纪年》第四章记载,在淡马锡第三位统治者斯里剌纳维克尔马(Sri Rana Wikerma...
7
五、马六甲王国的兴起
信诃补罗王国被满者伯夷消灭后,该地的厄运并未结束。北方的暹罗趁机把势力伸向该地,在这里设立了一名酋长来管理这一地区,这一地区自然受到暹罗保护。 大约在淡马锡王国...
8
六、马六甲王国的衰亡
在国王阿拉乌德丁·里雅特·沙于1488年去世后,马六甲王国开始衰落。第七位国王马赫穆德继位时尚年幼,王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愈演愈烈。与此同时,马六甲王国扼守马...
9
七、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新加坡和中华文明对新加坡的影响
新加坡与中华文明的联系源远流长。中国古籍中很早就有了与今新加坡相关的古地名,而且各种说法种类繁多。 皮宗。据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卷二八下记载:“自黄支船行可八月...
10
八、古印度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
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公元元年前后,新加坡也莫能外之。在今天的新加坡,印度人是仅次于华人和马来人的第三大族群。印度文化自古以来对东南亚影响非常大。印...
11
九、阿拉伯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
阿拉伯文化给新加坡早期先民马来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马来人整体皈依伊斯兰教。拜里米苏拉于1424年病逝,其子穆罕默德·伊斯干达沙(Mohamma...
12
作者点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新加坡是一个现代移民国家”,甚至有人认为“新加坡没有古代史,只有近现代外来移民史”。这些误解可能源于人们对新加坡历史尤其是古代历史的难以获取...
13
第二章 殖民地记忆
...
14
一、柔佛王国“联荷抗葡”
葡萄牙人出兵占领马六甲王国首都并灭掉该国后,被迫流亡在外的马六甲王国苏丹马哈茂德·沙阿率领军民辗转至马来半岛的巴莪(今马来西亚麻坡市的一个小镇)、柔佛(今马来西...
15
二、英、荷争夺柔佛王国
如前所述,1641年新崛起的荷兰殖民者联合柔佛王国,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城,并将葡萄牙人赶出了马来半岛。然而,荷兰殖民东南亚的历史并不是从1641年才...
16
三、新加坡开埠与英国吞并柔佛王国
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本岛。当时的新加坡是柔佛王国苏丹阿都拉曼·穆阿占沙统治下的一个地方政府,由当地的天猛公阿卜杜拉·拉赫曼(Temenggon...
17
四、莱佛士
1819年,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登陆和占领新加坡,并选择新加坡为英国新开发的港口,使他成为“新加坡开埠第一人”。他也由此成为英国驻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督,直到18...
18
五、建立海峡殖民地
1824年,英国对新加坡的殖民宗主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当年3月,英国和荷兰这两大殖民强国签订了《英荷条约》。根据该条约,荷兰撤销了对英占马来亚及新加坡的所有主张...
19
六、华人主体社会的形成
新加坡是中国之外唯一以华人占多数的国家。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加坡开埠后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充足的劳动力。英国人明白,对于这个新兴殖民地而言,能真正依靠并带动...
20
七、殖民地时期建筑
西方殖民统治对现代新加坡的塑造作用无疑是巨大且直接的,殖民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殖民地时期的各式建筑。这些殖民时期的建筑体现了当时主流社会的文化、艺术观念。另外,...
21
八、殖民地时期的华文文学
新加坡多数居民是华人,中国白话文运动自然对新加坡影响深广。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后,新加坡的华文报章就陆续刊登用白话文写作的华文作品。从1924年开始,新加...
22
九、殖民地时期新加坡华人对当时中国革命工作的支持
殖民地时期,新加坡曾是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的活动中心,曾是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重要海外基地,发挥着联络南洋侨胞、宣传革命、募集资金和筹划起义等重要作用。按照新加坡...
23
作者点评
在殖民地时期,新加坡依靠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劳工的血汗一步步从寂寂无名的小港口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自由港和东西方文化交汇中心。这段历史反映了柔佛王国的苦涩...
24
第三章 日据狂潮
...
25
一、日本法西斯入侵马来半岛
20世纪20—40年代,随着日本法西斯扩张的加快,英国似乎已预感到战争的到来。1921年,英国在新加坡修建了海军基地,之后又补建了空军基地。进入30年代,随着日...
26
二、狮城沦陷
马来半岛被日军占领后,新加坡成为咫尺之遥的孤岛。面对日军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入侵,新加坡华人积极展开抗日救亡运动。一些华人组织的“华侨抗日义勇军”,吸收了部分工人、...
27
三、血腥大屠杀
随着1942年2月15日英军投降,新加坡沦陷。马来—新加坡战役以日军的完全胜利结束。新加坡的沦陷是对大英帝国殖民体系的一次沉重打击,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战后回忆...
28
四、日据时期的苦难生活
除了凶残的屠戮外,日军还对新加坡实行严苛的经济剥削政策。新加坡沦陷后,日军开始大肆勒索南洋华侨,要求华人合力交出5000万元奉纳金,其中,新加坡华人要承担100...
29
五、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是新加坡著名爱国侨领、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公而忘私,垂范后人。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
30
六、敌后抗日活动及日军的最终覆亡
新加坡沦陷后,日军对“星华义勇军”恣意报复,许多队员惨遭杀害。其中,义勇军的领导人之一林江石被捕后宁死不屈,被敌人斩手挖眼,为保卫新加坡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