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王国的衰亡
在国王阿拉乌德丁·里雅特·沙于1488年去世后,马六甲王国开始衰落。第七位国王马赫穆德继位时尚年幼,王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愈演愈烈。与此同时,马六甲王国扼守马六甲海峡要冲,处于航海及经贸中心,又有良好的深水港,向东联系资源丰饶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西通文明古国印度,并远接阿拉伯世界、欧洲,成为了繁荣一时的古代商贸中心。到16世纪初,盛极一时的马六甲王国引起了西方新兴海权国家的觊觎和侵略,其中最早从事海上殖民扩张活动的老牌欧洲国家葡萄牙最先挑战马六甲王国的主权和尊严。
15世纪,葡萄牙已经走在了对东方进行殖民扩张和侵略掠夺的最前列。而马六甲王国这块东方“肥肉”自然成为其垂涎的对象,进军东亚、侵略扩张的桥头堡。
16世纪初,葡萄牙人的殖民脚步已悄然来到印度洋,并准备染指马六甲。第一任葡属印度总督阿尔梅达虽在印度洋打开了殖民掠夺的局面,但他的政策仅将葡萄牙人的活动局限于印度洋沿岸。第二任葡属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改变了阿尔梅达的保守政策,他制订了把阿拉伯人从香料运输中完全排挤出去、控制3500英里印度洋的宏伟计划。
1509年,葡萄牙人首次尝试攻击马六甲王国,但在当地人猛烈反击后撤退。这场战争让葡萄牙人认识到要占领马六甲王国、控制马六甲海峡并享有王国拥有的一切财富,就必须从军事上先占领马六甲河上的大桥,这是马六甲城的咽喉。
1511年7月1日,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1 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再次进犯马六甲王国,并提出释放战俘、赔偿及割让一块土地以修建要塞等无理要求。当时的马六甲王国首都已是一个有10万人口的城市,由3万马来人和爪哇人守卫,苏丹马哈茂德·沙阿(又译马目沙、马末沙等,?—1528)坚决拒绝了葡萄牙人的要求。7月24日,葡萄牙人发动了第一次攻击,但由于退潮,葡舰无法进入河道,只好等待潮水再度涨起。随后马哈茂德·沙阿组织了强大的反击,迫使阿尔布克尔克下令撤退。
8月10日,阿尔布克尔克组织了第二次进攻,这次进攻成功占领了大桥。接下来,又占领了面向马六甲河、依山建立的马六甲王宫与清真寺。马哈茂德·沙阿及其王子派出20头大象企图阻止葡萄牙人进攻。然而黑夜降临时,葡萄牙人终于占领了大桥两侧的制高点。
8月24日,葡萄牙士兵开始沿街道清除来自各方的零星抵抗。马哈茂德·沙阿见大势已去,黯然丢下富甲一方的马六甲城,率军民退守巴莪(今属马来西亚),以图日后展开复国运动,而他的后裔则偏安柔佛(今属马来西亚)建立了柔佛王国,继续马六甲王国的王统。
阿尔布克尔克下达了抢掠的命令。葡萄牙士兵大肆的抢掠行动持续了一整天,数以万计的珍宝被掳掠一空,几乎占马六甲王国三分之二的财富。此外,攻占了马六甲的葡萄牙人照例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
随着马六甲城沦陷,立国110多年的马六甲王国就这样灭亡了。明朝得知马六甲王国被侵占一事是在1520年,距马六甲陷落已过了9年。而在这9年中,葡萄牙人的脚步早已踏上中国广东沿岸。如果不是葡萄牙人的放肆,以及马六甲王子的使者穆罕默德来到京师向礼部送来马六甲王国的求援信,关于马六甲王国落入葡萄牙人之手一事,明廷一直还被蒙在鼓里。在当时一批大臣的建议下,明廷对马六甲的沦陷做出了回应:不许佛郎机(葡萄牙)入贡,同时葡萄牙出使中国的皮雷斯一行于同年春夏被押往广州,并作为交换马六甲被侵疆土的人质投入监牢。

葡萄牙殖民者在马六甲城修建的堡垒遗址
面对马六甲的求援,明廷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土地,并将扣押使团直至归还为止。以扣押使节的这种方式来应对武装占领马六甲城的葡萄牙人,并未产生实际效果。毕竟明朝在东南亚一带并没有军事力量存在,明朝的交涉无法使贪婪的殖民者回心转意。马六甲王国落入西方殖民者之手,东南亚国家开始了近现代以来备受西方殖民者奴役的悲惨历史。
辉煌的马六甲王国结束了,但它的历史仍是足以让今天新加坡、马来西亚人民引以为豪的,拜里米苏拉的故事更是在新马(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家喻户晓,故事里的鼠鹿也成为新马两国人民心中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