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逝世:影响深远,启迪后人
2015年3月23日凌晨3时18分,李光耀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3月29日14时,新加坡政府在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为李光耀举行隆重的国葬。李光耀是缔造现代新加坡的国父,也是世界知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是新加坡的一代伟人。李光耀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兼具东方传统价值观和西方教育背景,在他身上既有政治家的大智慧,也有普通人的真性情。他不仅对现代新加坡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世界各国的发展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李光耀建国有功。他是引领新加坡从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走向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开国领袖、时代英雄。新加坡开埠后,受制于殖民地政治和经济桎梏,曾长期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加坡更是一度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并遭受深重的灾难。目睹新加坡人遭受的困苦,李光耀从青年时代起就萌生了反帝反殖民主义思想。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参加了马来亚学生进步团体。留学归来后,他加入律师事务所,甘愿为工会组织担任法律顾问,积极为工人争取权益,并召集志同道合者创立了人民行动党,成为新加坡独立运动的带头人。在引领国家争取独立的道路上,李光耀出于国家生存和发展利益的考虑,曾尝试带领新加坡与马来亚联合邦合并,但未获成功。不过,这段曲折经历反而更加折射出李光耀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新马分治时,他曾因无法为新加坡寻找到一个庞大深厚的发展依托而深感内疚并潸然泪下,为此感动了无数新加坡人。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他在探索新加坡独立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坚强和睿智,而新加坡的发展反过来也进一步成就了他,终使他成长为国际知名的政治家,赢得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尊敬。李光耀曾叮嘱新加坡人,“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始终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为之奋斗到最后一息,是李光耀对新加坡最大的贡献和启迪。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新加坡能实现经济腾飞、跻身“亚洲四小龙”和世界发达经济体,李光耀功不可没。今天的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万美元,基础设施发达,人民生活富足。但在刚刚独立之时,新加坡贫穷落后、百废待兴。李光耀主政的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正是新加坡发生质变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李光耀凭借其敏锐的判断,紧紧抓住了新一波工业化浪潮,提出了工业化战略、贸易战略和民本战略,为新加坡夯实了立国之本。所谓工业化战略,就是积极推动新加坡石油加工提炼、电子、船舶制造等工业发展,使新加坡迅速成为东南亚工业中心之一。所谓贸易战略,就是充分发挥新加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坚持贸易立国、靠海致富,将海上贸易的范围扩张至全球,造就淡马锡控股集团的经济奇迹。所谓民本战略,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经济成果分享给社会大众,做好兼顾公平与效率。
李光耀治国有方。这集中体现在新加坡廉洁高效、严谨有序的“软环境”上。新加坡能有为人称道的治理效果,与李光耀的不断思考、周密设计和大力治理密不可分。李光耀有西学背景,对西方生存法则了如指掌,清楚所谓选举政治、街头政治、“言论自由”的背后奥秘。针对西方媒体宣传的“自由选举、政党轮替”,他常告诫新加坡公民要“想清楚”,不要在选举政府时犯迷糊。为此,有人指责李光耀“家长作风”“自作聪明”,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出于公心,他的经历和站位使得他毕竟要比常人看得更为全面一些。
李光耀认为,治理国家的重任必须要由有高度智慧、高度专业化、高度献身精神的国家精英、业界贤才和社会贤达来担当,并非等闲之辈凭着满腔热情就可做到。相反,如果放任资质水平一般甚至无才无德、不通时务的人来管理国家,则无异于败家舍业、害人害己。因此在他看来,给予这些精英以超出常人的高薪酬,实出自然。又因治理国家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对社会舆论的一些不同声音“不听也罢”。
李光耀是律师出身,早年为工会组织挺身而出,与殖民当局周旋,锻造了他坚韧顽强、依法办事的品格。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他一丝不苟、依法办事的品格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据统计,李光耀以个人名义控告媒体“诽谤”的官司,从1965年至今已多达20多件,且全部以李光耀胜诉告终,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专栏作者鲍林就曾因诽谤李光耀而支付赔偿金并公开道歉。外界常常惊讶于李光耀的“善打官司”,而正是他的身体力行,为新加坡树立“法治之风”带了好头,提升了新加坡公民的法律意识。李光耀的法治思想还体现在他加大力度、毫不留情的肃贪上。在新加坡,政府对公务员的监督极为严格,直接向总理负责的反贪局成为李光耀重手治贪的利器。
李光耀67岁时宣布辞去总理职务,转任内阁资政。虽然有人指责他“退而不休”“垂帘听政”,但他有勇气把总理职位交给更年轻的志同道合者。2011年,年近九旬的李光耀基本上不再过问国是。这些都告诉世人,他并不在意个人进退,而更在意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李光耀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以及他敏锐的政治洞察,使他很早就预见到了“中国必将崛起”。因此他坚持让长子李显龙务必学习中文。多年来,他经常到中国访问,以便时刻保持对中国的最新感知,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太重要了”。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李光耀表示“中国的崛起已不可阻挡”。
他也总是先人一步倡导和引领中新合作的新方向、新领域。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就“下先手棋”,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大陆开办工业园区的国家,从而带动了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设厂的热潮。进入21世纪,新加坡又与时俱进,在中国开展了天津生态城、广州科技城等新型合作项目。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新加坡又敏锐地感知到中国发展的脉搏,加速与中国“一带一路”、中西部开发和陆海新通道等项目展开合作,并提出将新加坡打造为继香港之后亚太地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李光耀虽已与世长辞,但他对新加坡和世界各国的历史贡献将永远激励和启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