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的苦难生活

四、日据时期的苦难生活

除了凶残的屠戮外,日军还对新加坡实行严苛的经济剥削政策。新加坡沦陷后,日军开始大肆勒索南洋华侨,要求华人合力交出5000万元奉纳金,其中,新加坡华人要承担1000万元。对此,日本占领军司令山下奉文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奉纳金,是你们向皇军赎罪的买命钱”。

为便于勒索,日本法西斯当局还成立了“南洋华侨协会”,当时公认的华侨领袖如陈嘉庚等人早已出走,销声匿迹。日军遂强迫72岁的华侨长老林文庆博士担任会长,要挟他以协会的名义去“筹钱”,于是这筹集5000万元“奉纳金”的命令就落在林文庆身上。林文庆被逼无奈,受尽煎熬。但他也利用“协会”及其“会长”身份,营救了一些爱国华侨。如“南侨总会”李振殿被日本宪兵拘捕后,就是由林文庆签具保证书而获释的。据当时在“华侨协会”当秘书的陈育嵩回忆,当李振殿被保释出来时,日军宪兵队长水摩指着林文庆对他说:“呶!这位是你的救命恩人,快上去向他跪谢!”李当即跪下去,林文庆不知所措,两位历尽沧桑的老人,相对无言,老泪横流。又如古晋侨领黄庆昌等被日军水上宪兵拘捕,也是由林文庆出面保释的。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当局豁免对他的指控。

林文庆像

日本法西斯统治的贪婪和苛酷造成新加坡金融的紊乱和生活物资的极度短缺。日军在当地发行的军票,因10元面值票面上印有香蕉树而被新加坡民众轻蔑地称呼为“香蕉票”。日本侵略者虽强制使其与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叻币等值使用,但随着日军的滥印,其后期价值已贬值到100叻币可兑换2380元军票。

日据时期发行的10元军票被新加坡民众称为“香蕉票”

由于资源严重短缺,新加坡米价从一斤5元迅速涨到5 000元。日本军政府还人为“定量”供应粮食,强行规定成人每月只可领取4.8千克粮食、儿童2.4千克,致使许多民众营养不良、倒毙街头,不少家庭被迫在自家花园种植木薯、番薯、香蕉等农作物。

此外,日本法西斯为了推行皇民化教育,仿照在伪满洲国等地的做法,开办了昭南日本学园,在新加坡居民中强制推广日语。1943年7月1日起,日军为加强日语的统治地位,开始禁止被视作敌对性语言英语的各类通信,包含明信片与书信,规定除教学用书和军方认可的书以外一律不得使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