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探索世界的同时发展语言

孩子探索世界的同时发展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至少就目前的科学研究来说,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再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拥有与人类一样复杂的语言能力。

语言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语言的存在,所以人类的交流拥有比任何一种动物都要高得多的准确性;因为语言的存在,所以人类可以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传授出去;因为语言的存在,人类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并使其获得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延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语言是人类的“第一种智力”,也是最广泛、最公平地在人类中得到分享的一种能力。

那么,人类究竟是如何学习语言的呢?这是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

据研究,在人类大脑左边的睡眠区,有一个部分被称为韦尼克区,这是人类早期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它能够帮助婴儿积累词汇量,并机械地向大脑输入保存信息。简单来说,孩子早期的语言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从低层级大脑区域(处理相对简单信息)向高层级大脑区域(处理更高级信息,如自主学习)运作的过程。

图1-1 大脑的“韦尼克区”

事实上,早在开口说话之前,孩子其实就已经开始学习语言词汇了。德国莱比锡的科学家们为探索儿童语言天赋的秘密,曾组建过一个科研小组,他们发现,婴儿在尚未出生之前,其实就已经能够感知语言了。从大约1岁的时候开始,他们就已经具备了给词汇进行归类的能力。比如,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不管是一只白色的兔子,还是一只黑色的兔子,都是“兔子”。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是在与情感相容的生活环境中建立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当孩子口中说出某个词汇的同时,他们的脑海里也会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感受或情感。比如,当你指着一个真实的苹果,告诉孩子这是一个苹果的时候,除了认识“苹果”这个词汇,孩子同时也会在脑海中建立对“苹果”这一事物的感受,如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等,并形成自己的情感印象,喜欢或不喜欢。

假如我们将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更多地引向书籍或卡片,让孩子通过图画信息去学习词汇,那么就可能导致孩子在进行语言表述时,缺少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感受,从而无法与环境形成互动。具体表现为:容易长时间走神,过分沉浸于幻想中。

所以我们说,孩子早期语言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全方位的精神形成过程。他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发展语言、学习词汇,从而形成自己的心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