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逻辑的语言就是前提与结论的语言

03/逻辑的语言就是前提与结论的语言

语言逻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想要完全弄懂语言逻辑,并且能将其利用起来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绝大多数人能使用最基础的逻辑语言,让交流的人能听懂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这段话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内容。

这对于孩子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不少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讲话的时候没头没脑,完全不能让人明白这段话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让孩子顺利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那就必须要培养孩子最基础的语言逻辑能力。而最基础的语言逻辑,就是因果关系,也就是事情发生的前提和结论。

事情的前提和结论,在交流当中远远比人们所想的更加重要。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严谨的结论,就更加需要前提。许多学科在讲述概念的时候,都要有前提。越是深奥的内容,前提就越多。许多哲学思想之所以晦涩难懂,就是因为在讲一句话之前,要加上数个前提,层层叠加,如同俄罗斯套娃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似乎很少使用前提这个东西,但对话仍然是成立的,仍然是有逻辑的。其实,这些对话并非是没有前提的,而是因为前提早已经存在了。或许是彼此之间的熟悉可以在谈话的时候忽略前提,又或者是前提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就放在人们的眼前。

大多数结论都必须有前提的存在,例如,某人对朋友说:“老张真是心灵手巧啊!”单单这样一句话,是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但如果老张做了一件能体现其心灵手巧的事情,又或者说老张正在他们前面做这件事情,那么前提就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了,就不需要体现在语言当中。

在孩子的思维当中,是很少有因为……所以……这个概念的,这也是很多孩子说话毫无章法的根本原因。我的女儿曾跟我这样讲述她想说的一件事情:“我今天早上吃过早饭以后,就在公交车站等着去学校的公交车,坐了好一会才到学校,差一点就迟到了。就在我要走进班级的时候,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急匆匆地走进来,撞了我一下,差点就把我撞倒了。我赶紧扶住门,才没有摔倒。我刚进门,还没坐下,老师就进来了,开始讲昨天布置的作业。那堂课老师两次叫我回答问题,我都答对了。然后老师又叫了那个撞我的男生回答问题,他就答不上来,哈哈哈哈哈……”

这一番话说得我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好顺着她的话,夸了她几句,说她真聪明,学习好。但是女儿并不满意,她对我说:“我当然是很聪明的啊!但那个男生真的很可恶,他撞了我居然连声‘对不起’都没说……”接着又滔滔不绝地说了下去。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女儿不是想跟我讲述她一上午的经历,也不是让我夸奖她比其他的同学成绩好,她只是在向我声讨那个男生有多么的可恶,撞了人居然不说“对不起”。

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找到和孩子交流的两个难点:第一,模糊的前提;第二,没有结论。

谈话的前提模糊,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坏习惯。要讲一件中午发生的事情,往往要从早上起床说起。如果你想要知道他想表达什么,那就必须要从这漫长的前提当中如同碰运气一样,去提炼这段语言中的关键内容。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这难比登天。即便是有结论做帮助,这样漫长的前提只能让人记不住关键点在哪里。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不止一次碰见过在说结论之前给出一个漫长前提的人,或者是根本不给任何前提的人。如果你没听懂他们的意思,他们反而会倒打一耙,说你理解能力差。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缺啥结论在沟通的过程中也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任何一段话都要有其意义。即便是闲聊,你也要将想要表达的事情准确的传递给对方。如果只是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话,最后却没有一个结论,这种交流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让对方觉得无聊。

在孩子讲话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注意,说话要有前提,更要有结论。前提不准确,结论就是模糊的。没有结论,不管有多少前提,这段话都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