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谈一谈“孩子说谎”这件事
对于“孩子说谎”这件事,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如临大敌,仿佛这是一件多么不可置信,甚至严重到天崩地裂的事情。但事实上,“说谎”不过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正常且典型的表现罢了,并不值得我们这般暴跳如雷。
据统计,在2岁的孩子中,有30%的孩子说过谎;在3岁的孩子中,有50%的孩子说过谎;在4岁的孩子中,有超过80%的孩子说过谎;而在4岁之后,几乎所有孩子都会说谎。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学会说谎的时候,先不必急着发怒或恐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先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要说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佩吉·德莱克斯勒博士认为,孩子的大多数谎言都属于“自助式谎言”,目的无非是为了逃避麻烦或惩罚,获得某个想要的东西,或者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这其实不难理解,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不管是做错事情之后为了逃避惩罚,还是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为了得到某件东西,或者为自己塑造好的形象与名声,说白了,都是一种趋利避害的选择。只不过,人除了受本能的影响,还受道德思想的约束,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于是,在本能与道德的博弈中,有的人顺应了本能,选择用说谎的方式来趋利避害;而有的人则克服了本能,能够勇敢面对惩罚,或拒绝诱惑。
诚然,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是那个战胜本能,拒绝撒谎的人。但我们得承认,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时候以撒谎的方式来趋利避害,更何况年幼的孩子呢?可我们也都清楚,说谎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那么将来他们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整日谎话连篇的人。
那么,在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说谎之后,第一反应往往都是直接拆穿孩子的谎言,然后再严厉地警告他们:“以后不许说谎,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然而,事实证明,这大概是最无用的处理方法了,因为这不仅无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只会帮助孩子在“圆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一次次修正中将下一次的谎言编得更周全。
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沉迷于看电视。平时上学还好,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看电视,但只要一到假期,我和妻子去上班之后,家里便成了她的天下。每次出门之前,我都会提醒女儿:“不许看电视,上午要按照制定好的学习计划,把卷子做完。”女儿每次都答应得很爽快,但只要我们一离开,她就会偷偷看电视。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的谎言很好拆穿,因为每次回到家,我只要伸手一摸,就能感觉到电视是热的,显然,女儿刚把电视关了。于是,我摆出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瞬间就拆穿了她的谎言。
然而,我的拆穿并没有让女儿改掉撒谎的习惯,她立刻就发现了“破绽”。于是,她开始想各种办法给电视“降温”,比如提前把电视关掉,留出足够的冷却时间;尝试用电风扇给电视降温;甚至用浸了冷水的湿毛巾来擦拭电视,以便降低温度……
后来,过了很久,我无意中撞破女儿的种种小动作,才终于意识到,拆穿孩子的谎言并不能真正“震慑”他们,反而只会帮助他们把谎言编得更“周全”,更“严谨”。
每一个谎言的背后必然都是有诉求的,只有了解了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诉求,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孩子说谎的问题。
比如当孩子做错事情,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时,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不会因为孩子犯错而减少对他们的爱,但他们说谎的行为却会毁掉彼此之间的信任,这比任何错误都更让我们感到难过;而孩子如果是为了吸引我们的关注而说谎,那么在责备孩子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
总而言之,一定要记住,说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非常正常且典型的表现,我们有义务引导孩子认识对错,但实在没必要因为孩子说谎就暴跳如雷。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居高临下地拆穿孩子的谎言,而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信赖感,让他们敢于并愿意说出谎言背后的真正想法与诉求。